培养体育兴趣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时间:2022-06-30 01:15:36

培养体育兴趣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摘 要】 本文作者浅谈了自己对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体会。实践告诉我们,在学生时代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以后就会养成习惯,有利于强健体魄。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善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的这种兴趣有利于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有利于增强体质和德智体全面发展,把兴趣上升为志向,为祖国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

【关 键 词】 体育活动;积极性;小学;兴趣

体育兴趣是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小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小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就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影响小学生产生体育兴趣的因素

(一)教学内容因素

小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其好奇的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小学生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小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易产生兴趣,而小学生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在同一活动中,常因能力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小学生产生兴趣的程度不一。

(二)教学过程因素

教师在安排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情况和接受能力等。根据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法措施,会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节奏鲜明、效果显著,有利激发小学生自始至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练习。小学生在接受、学习一项教学内容时,教学的过程显得非常重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同的小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

(三)教师因素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体育课或训练中举足轻重,教师的业务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体育课的训练中,教师的讲解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加之教师动作示范准确、协调、优美,小学生就会很快地领会动作要领,振奋精神,在做练习时就会感兴趣,练习认真。但讲解含糊不清、啰嗦重复、示范动作不准确、不协调、不优美甚至失败,就会影响小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言行对小学生的情绪影响较大,要及时指出小学生的优缺点,用表扬、鼓励激发小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应熟悉学校的环境、场地、器械,在课前到与项目相适应的场地上,让器械的布置井然有序,合理得当;教师精神抖擞,衣着干净利落,语言简洁明快,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兴趣,注意力集中,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场地器材因素

小学生对场地、器材布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几个由小木箱堆积而成的堡垒,里面放了很多垒球,8~10米处有几块投掷靶树立着,而另一块则是由体操棒、体操垫、跨栏架、跳绳组成的综合素质训练的场地。这样的场地、器材的设计从开始排队的那一刻起,小学生就已经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始想象课的内容,并迫切地想尝试练习了。

二、如何激发、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一)教材内容及器材的变化

每节课周而复始的重复练习,小学生产生了厌倦,上体育课的快乐感一点一点的消失。新课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的观点案例:在一节投掷教学课中,我将投掷沙包改为学生飞纸飞机(这是投掷课的第三次课,重点是改进出手角度的问题),一方面运动形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自主练习,从中领悟到要想飞机飞得高,必须要向斜上方掷出的道理,学生不仅不会感到练习的重复枯燥,而且还练得津津有味,不肯停止。这种练习使学生不光学会了一种投掷方法,而且在课后学生还会不断地实践和应用,培养了学生应用体育的能力。使学生在玩中增强了体能,增进了健康,练习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并且简单易行。

(二)运用多种手段实施教学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小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对体育产生兴趣。要使小学生能愉快地学习,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必须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因此,就必须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其快乐的潜力。通常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部分不外乎慢跑、徒手操,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感到厌烦。教师可以安排多种形式的准备活动交替进行。

(三)倡导愉快,激发兴趣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的前提。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在于师生相互尊重,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小学生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中来。作为教师,首先应热爱和关心小学生,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这样,小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进取心才会逐渐发展和增强。

以上几个方面,浅谈了自己对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体会。实践告诉我们,在学生时代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以后就会养成习惯,有利于强健体魄。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善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的这种兴趣有利于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有利于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把兴趣上升为志向,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谭黔. 体育教学心理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郭玉良. 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问题的分析及激发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12(3).

[3] 黄元斌. 中小学生体育兴趣途径浅谈[J]. 科学咨询,2013(15).

上一篇: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下一篇:太阳光照图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