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命

时间:2022-06-29 08:25:58

让创新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命

让创新成为课堂的生命,任何一个学科的课程都要有时代气息,超前意识,才会更具魅力。因此,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才有利于学生全面、个性、可持续的发展。怎样构建小学语文创新的课堂,为教学注入蓬勃的活力呢?

一、创新的课堂呼唤教师的自我创新

教师要在思想上、思维上、方法方式上大胆创新。老师们先问自已敢不敢这样做:向学生说“我不知道”“我不理解”“我没弄清楚”“对不起”,在学生面前大笑或流泪,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并不神圣的自己……

我是老师,师可以在某些地方不如生;我是老师,我也有自己的感情释放;我是老师,我需要别人的尊重,我也给学生以尊重;我是老师,我可以不拘泥于课本和教学计划;我是老师,我尊重教育专家,教学权威,但是我没有必要处处盲从,畏首畏尾;我是老师,懂得要经常反思自己,更懂得要放开胆量,不断创新……敢于改变才能超越,固守田园,只会停滞不前。解放了自己,才可能在课堂中解放学生,才可能创设出创新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创新的课堂呼唤学生的自主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想学生们充满活力的学习,首先要还学生自,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每一位学生的知识底子、身心素质、品行、个性、爱好等要做到胸中有数,通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感和成功欲,然后循循善诱,为每一个学生获取知识、发挥智慧与才能创造条件和机会,经过学法指导,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不脱离教学目标,不脱离实践,不曲解文本思想意义。

在我们的课堂上,是否发生过这样的一幕?学生正在侃侃而谈,老师突然一皱或一瞪眼睛,学生立刻变得支支吾吾,语无伦次,或者就此放弃,一屁股坐下。

学生要想创新,首先需要放开胆量――课堂上思考、表达的胆量。但是这些不是我们说出来的,而是长期创设一个空间打造出来的。现在的某些课堂,老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得过于淋漓尽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很大空间上剥夺了学生的自由。比如《那天》,关于父亲的“道德难题”如何解答,是“留”还是“还”这一问题:老师请学生到全文的字里行间去读书、思考,找到“留”或者“还”的理由和依据。学生们发表意见。有的说留的理由;有的马上反驳给“还”投票,紧接着别人又继续补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思维活跃,空间广阔,结论清晰。如果老师先请学生说“留”的理由,学生有一个说到了“不留”,老师立刻制止,并责怪道:“我让你先说为什么留呢!”学生吓得住口。将一个大的问题割裂开,模板化,紧紧牵绊着思维的脚步。长此以往,即使问题空间无限放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却无比狭小,胆量也会随之变小。

因此,要想学生们充满活力的学习,首先要还学生自,还学生自主的胆量。

三、创新的课常呼唤教学氛围的自然创新。

轻松愉快的学习,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目标是再好不过的了。教师以朋友般平等的姿态出现,恰当引导学生步入学习空间,探索知识结构,收到的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和谐促创新。建设创新的课堂,教师自己要营造一个民主、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也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天》的教学中,引导同学们体会“我”得知后的心情,设计一个情境:假如突然有人告诉你,这辆奔驰牌轿车属于你了,你会怎样的表现?学生们踊跃表态:有的说会手舞足蹈;有的说自已快乐得要发狂……老师微笑着说:“很真实!和我的表现一样。”学生们哄堂大笑。其中一个学生由于紧张,站起来后磕磕巴巴地说:“我……我会……非……非常……激动。”老师敏锐地感受到这个学生的紧张和尴尬,马上点头肯定到:“听出来了,你太激动了!”学生们又哗然,那个学生也放松地笑了。接下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课堂气氛热烈至极。没有一个学生喜欢整天板着脸的老师。我们要学会用微笑、尊重、倾听、理解、幽默……给学生一个和谐的环境,一种愉悦的心情,一个大胆释放的空间。

2、给予激励性评价,以评价促创新。激励因素是发挥人作用的重要因素。学生一旦激励因素满足了,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从组织课堂来说,“马上坐好!”和“我看到了,xxx坐的真精神!”“认真听讲!”和“你听讲专心,用心思考,所以有了这样与众不同的理解”哪一种更好?更能促进学生学习?正面的评价、热情的鼓励不仅能够鞭策、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也能督促他们认识错误,自我改正。使学生敢于创造,积极学习。

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以变化促创新。改变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体系,教学行为也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的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带给了他们无限的活力,让他们在其中学会了方法,掌握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四、创新的课堂呼唤思维的自由创新。

要让学生动起来,还他们开阔的思维空间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课堂教学要突破以往束缚多、视角窄、设计死板的问题模式。也要珍惜课堂上出现的灵感之光。

教学老舍先生的《母鸡》一课,学生们热火朝天地学习母鸡的“讨厌”之处。孩子们先结合生活经历,谈得头头是道,似乎都被作者说服,与老先生站到相同的情感战线上。一个平很淘气男孩突然一语惊人:“我不同意老舍先生的看法。母鸡是一个母亲,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一定会非常高兴。当她下了蛋后,会因为一个新的生命即将诞生而快乐地欢呼:“我做母亲了!”这有什么讨厌的呢?

另一个孩子马上说:“是呀,母鸡下蛋多不容易呀!憋呀,憋呀,经常会把鸡冠子憋得彤红。她成功了,欢呼一下是应该的。”

他们的思维和别人的完全相悖,然而却一下子把母鸡的形象升华,让人对一个因为下了蛋而“差不多是发了狂”,“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的母亲肃然起敬。

它启示我们:如何使用教材,如何巧妙设计。激活学生的思维,思维的创新带给课堂的是一股劲风。它可以带来很多鲜活的知识、情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

五、创新的课堂呼唤课程资源的恰当创新。

1、生活资源与课本资源相结合。语文是母语课程,生活中学习母语的资源无处不在。而我们的有些课程内容却将本来融合在一起的语文与生活割裂开来。事实要求我们把语文课堂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沟通起来,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学习身边的语文,所获得的效果要比我们直接传递的知识,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为此,回归生活世界是帮助学生反思、体验、享受生活,并提升、完善是新课程的基本追求。合理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向往奥运》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查找许多关于中国申奥、中国体育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奥运史的资料。看到申奥成功那一瞬间国人的激昂欢呼,泪雨滂沱;看到巴塞罗那奥运会我们获得的36枚金牌的录像,爱国之情自然迸发而出,这些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巧妙、有效地达到了心灵的共鸣。学生释放了情怀,提高了认识,经历了一场心灵之旅。

一位作家说:“课堂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带来自信、快乐!”是的,课堂是一扇门,它在任何时候,任何空间都是“进行时”,只要做个有心人,我们就能给孩子们构建一个充满阳光和鲜花的创新的世界。

上一篇:高三数学复习中对“导数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