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22-06-29 08:10:47

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英国的国情与我国不同,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机制也有别于我国,但是其在这方面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本文通过对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考察学习,分析了其毕业生就业管理机制的主要特点,并从明确职责定位、完善评价标准与方式、调整指导服务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启示性意义。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机制

一、考察培训的基本概况

本次培训考察的时间为2011年11月3日到11月24日,为期21天。通过专家授课、单位拜访和现场考察等学习形式,先后到英国剑桥大学、华威大学、诺丁汉大学、德比大学、北安普顿大学、利物浦大学、赫尔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伦敦城市和伊斯灵顿学院等九所高校进行培训学习,与英格兰高教基金会、伦敦高教劳力署、阳光基金会、国家学生就业协会等公共机构多位专业人士进行深入交流与接触,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管理体制等情况。就总体而言,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是就业管理机制方面确实有值得借鉴之处。

二、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体制

1、从政府层面而言

英国政府不直接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而以宏观管理为主。在国家一级层面以劳工部牵头为主,教育部门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监测、统计与数据。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英国政府主要是通过刺激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开发创造就业岗位,为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提供有利条件。二是法律保障。英国政府通过制定并不断完善就业促进法、平等就业法、反歧视就业法等法律法规来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公正、公平,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三是监测统计。近年来英国政府要求全英国高校必须开展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调查,且每所高校的毕业生参与问卷调查的比例必须达到80%以上。这是英国政府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宏观管理最重要手段之一,其最显著的特点为:一是政府不直接参与,由政府委托第三方机构即高教统计局承担,既有效保证政府对就业情况的严格监测,又确保了统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二是统计不区分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而是统一开展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统计,保证了统计标准的一致;三是不仅着眼于就业数量,而是在兼顾数量与质量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就业质量。

2、从社会层面而言

英国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非盈利性组织既是联系高校、企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又是统计毕业生就业状况、毕业生就业信息、提供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立体平台,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计分析。英国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专们成立了高教统计局负责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近年来英国政府加强了与高教统计局的联系,推进了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统计分析与。由高教统计局设计制定调查统计问卷,通过网络方式进行,由学校通知学生以在线方式问答,高教统计局(HESA)回收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进行公开。二是经费投入。英国政府对高校的经费投入不是由政府本身进行划拨,而是整体拨付给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的高教基金会(HEFC),由高教基金会根据一套评价体系将经费划拨到辖区内的有关高校,其中包含了学校的就业工作经费。三是就业中介。这类社会组织在雇主和大学生之间搭建相互贯通的平台和桥梁。如英国毕业生就业服务联盟(NASES)、伦敦劳动力发展办公室等。这类组织基于对高校和对高校毕业生的信息有效掌握的基础上,为雇主提供高校毕业生的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需求信息。

3、从高校层面而言

英国政府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上没有硬性指标,但是政府和社会将高校的就业情况进行与排名,高校出于对学校社会声誉的维护和对“潜在入学者”的关注,大都将就业工作视为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在就业工作方面实现了机构、人员和经费的到位。所参观考察的威斯敏斯特大学、华威大学、诺丁汉大学、赫尔大学、利物浦大学等大学无不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赫尔大学更是以其高就业率而著称。学校的就业管理与服务机构是独立于学科院系直接隶属于校董会的部门,其主体机构设置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部分。对外部分主要负责联系雇主,收集就业信息,了解雇主对毕业生的需求;对内部分的主要职责为开展就业咨询、指导和就业调查统计。学校的就业管理机构与学校院系和校方管理层建立了良好反馈机制,及时有效地反馈沟通将雇主的需求与意见,从而将就业工作有机的融入学校日常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配备充足,远远超过我国目前的1:500的比例。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所到高校无一例外在就业指导服务方面均采用了“一对一”的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而其指导的实效性非常明显。

三、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启示

1、明确职责定位

(1)规范政府职能。英国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作用,很少使用行政手段参与或干预市场行为,而是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进行监管调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更多的让渡给社会组织,此举既减轻了政府职能过多的负重,又从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社会组织的能动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机制的协调运转。这种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与我国现行的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形成鲜明对比,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变革和机制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强化社会组织功能。我国承担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功能社会组织的力量普遍偏弱。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三:一是政府并未有效放权,比如就业经费划拨、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估等均由政府包办。二是由政府举办的组织,即政府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由于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事不分现象,难以以独立的第三方身份出现。三是大量民营机构往往以盈利为目的,既缺乏经济基础又缺乏社会信任基础,从而难以做大做强。借鉴英国的做法,政府应当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的功能,一是放权,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事务性工作和公共服务管理的职能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二是扶持,对于承担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社会组织特别是民营机构给予一定的支持与扶持,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机制与环境。

上一篇:期货套期保值在企业经营风险防范中的运用 下一篇:关于服务外包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