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语境的顺应

时间:2022-06-29 05:06:31

跨文化交际中语境的顺应

摘 要: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全球性的时间和空间的紧缩,并为人类带来了全球意识,也使得不同社会、文化以及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对跨文化交际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运用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理论,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语境进行了研究,尝试性地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三大要素的顺应方法,旨在为达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语境顺应论 三大要素

一、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它包括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及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等。本文主要讨论国际性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

从心理学角度讲,跨文化交际就是指信息的编码、解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以人际交往为主的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意义和信息在来自两类不同文化背景主体间的交流,其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动态的、连续的、线性的互动关系。众所周知,文化决定着人们的所思、所想、所为、所言和所觉,不同的文化也为交际者提供了不同的意义范畴。但语言交际活动不仅仅是信息来源(source)借助信息(message)传达给信息接受者(receptor)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根据语用学关于语境和言语行为的理论,语言交际中的话语含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不仅要遵守语言的构成规则,同时还要遵守语言的用法规则。所以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必须根据交际时的具体语境,随时调整对话语的理解,调节自己的言语使之合适、得体,才能恰当地调节交际双方的相互关系,协调交际者之间的行为,最终得以成功地交际。

二、语境顺应论

Verschueren认为语言的使用归根结底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它是出于语言内部还是语言外部的原因”。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作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备以下三个特性: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

语言的顺应性是指“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做灵活的变通,从而满际的需要”的特性。顺应性是语言使用过程的核心,任何语言在使用过程中都要作出动态的顺应。顺应语言的使用是“一个经常不断的、有意无意的、受语言内或语言外因素左右的语言选择过程”(Verschueren,2000)。与语言选择“形影不离”的是语言的顺应。选择与顺应是辩证的统一,选择是手段,顺应是目的和结果。

语言顺应包括语境关系顺应(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tion)、结构客体顺应(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动态顺应(dynamics of adaptability)以及过程的意识凸显(salience of adaptability)。

Verschueren(2000:61)将语境顺应定义为:“(语境)顺应(contextual adaptability)是语言的一种特性,它使人们能够从多种可变的因素中灵活地选择语言表达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际的要求。”中国自古就有的“入乡随俗”可算是语境顺应的一个重要体现。

Verschueren把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因素;语言语境即上下文。Verschueren的语境两分法不无道理,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认为,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为凸显的因素。因此,我们不妨把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境要素分为三部分:交际语境、语言语境和文化语境。语境中任一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交际中的言者意义。语境制约着语言单位的选择以及意义的表达与理解。

三、跨文化交际中语境的顺应

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由于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困难与障碍会远远超过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中所遇到的困难。因此,交际者要进行成功的交际,除了要掌握跨文化交际所需的语言结构(即构成该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整体系统),还需具备较强的语境认知和语境顺应能力,更必须懂得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三大语境要素进行顺应。

1.交际语境的顺应

根据Vershchueren的观点,交际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因素。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语境中处于中心地位,因为说话人选择语言的过程正是顺应自己和听话人心理世界的动态过程。交际语境的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语言使用者在使用和理解语言时做出的语言选择。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要想保持会话的顺畅进行,必须根据交际时的具体语境不断调整对话语的理解;这也是因为在不同的语境中,交际双方的话语含义往往与字面意义不一致。

如,一位顾客走进一家商店,店员抬头用询问的口气问一声:“Yes?”此时就不可将yes简单地理解为“是”,实际上店员是想问:“Can I help you?”相当于中文的“你想买什么吗?”。顾客只有正确地理解了这个“Yes?”的真实含义后方能选择恰当的应答,表达自己走进商店的目的,从而实现双方交际的目的。

再看这个例子:中国学生A和美国留学生B关系非常好,一天上午他们在路上相遇,学生A(急促地):“你到哪去?”留学生B(关切地):“有事吗?”通常情况下,“到哪去”给中国人的第一感觉打招呼,一般随口应付一声就行。而西方人在遇此问题的时候会说:“不关你的事!(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但是,在该跨文化交际语境下,事实并非如此。学生A在问“你到哪去”时的语气表情并非轻松愉快,而是话语急促、神情慌张。B为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的留学生,结合当时所捕捉到的A紧张的神情、急促的语气等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表现,他顺应了当时的交际语境,正确推断出了言者意义,做出了合适的回答。一句“有事吗”既表现出他对朋友的关心,并随时准备为其帮忙。如果忽略当时的交际语境,该跨文化交际行为将被迫中断。

2.语言语境的顺应

语言语境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上下文。语言语境顺应包括四个方面的选择:(1)语言、语码和语体的选择;(2)话语构建成分的选择;(3)话语和语段的选择,包括言语行为和语篇类型的选择;(4)话语构建原则的选择,包括句子的组织、语篇的衔接连贯,以及其它诸如信息结构、句子顺序和主题结构等的选择。在语言选择的过程中,语境和语言结构要作动态相互顺应,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交际目的。

如,一位研究生被派去采访一位家住城内的家庭主妇。男主人出来开门,微笑着面对来访说话。Husband:So you’re gonna check out maollady hah?Interviewer: Ah,no,I only came to get some information.They called from the office.(男主人的微笑顿时消失,一言不发地走开,叫他的妻子。)接下来的访谈十分拘束、不成功。这次采访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研究生没有顺应男主人的语体。由于这位研究生本人也是黑人,男主人的开白是典型的黑人英语客套话,用来检验陌生人。研究生也应该选择典型的黑人英语来回答:“Yea,I mgit some info.”而他选择的却是标准英语,没顺应男主人的言语风格,导致交际的失败。

总统竞选时的演讲也要考到语言顺应的问题,因为听众中包括大量的黑人,为了表明自己对大多数黑人听众的认同,得到他们的支持,必要的时候也要将标准英语转换为黑人语,进行语码和语篇的顺应。

3.文化语境的顺应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不尽相同,构成各民族意识形态的背景知识和推测、思维的知识结构也可能完全不同。而且这种文化因素具有不可触摸的隐含特性,时时规范和制约着语言交际。因此,了解和掌握中西文化语境并正确顺应交际双方的文化语境,对于能否达成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一个美国老板和他的中国雇员就周六加班展开的对话。Mr.Jones:It looks like we have to keep the production line running on Saturday. Mr.Wu:I see.Mr.Jones:Can you come in on Saturday?Mr.Wu:Yes,I think so.Mr.Jones:That would be great help.Mr.Wu:Yes. Saturday’s a special day,did you know?Mr.Jones:How do you mean?Mr.Wu:It’s my son’s birthday.当琼斯先生提出周六加班时,吴先生并没有反对,而是用肯定的口气来答复。但随着交谈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发现他并非真正接受了加班的请求。美国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依赖明确的信息沟通,喜欢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而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依赖含蓄的沟通,重面子,说话绕弯子。由于吴先生不了解美国的文化,用了“I see”,“Yes,I think so”作答,其真正涵义相当于“我听见了”,并非答应老板的请求,没有顺应美国老板的文化语境,造成老板的误解。同样,琼斯先生事先也不了解中国人的文化习俗和交际模式,不懂得他们为了面子、出于礼貌而不会直接拒绝上级的请求。他也没有顺应中国人的文化语境,所以才苦苦逼问,直到明确听到的答案:吴先生的儿子周六生日,不能来加班。

Hymes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得体性(appropriateness)有时显得比语言的正确性(correctness)更为重要。要使自己的言行被特定的社团所接受,就必须培养敏锐的社交语境认知能力,尽量顺应交际对方所处社团的语言交际模式,尊重其所处社团的社交礼仪,采取适当的语言交际策略,并及时顺应当时的跨文化交际语境,选择适当的话语。否则就会产生交际障碍,导致交际失败。

四、结语

要实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需要交际双方付出极大的努力,正确理解对方的言者意义,坚持跨文化语境要素的顺应原则,不断地对话语进行选择,进行顺应,才能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Paulston.C.B.Linguistic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opics in ESL.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2.

[3]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4]Jef.Verschueren.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6]付永钢.跨文化交际语境与跨文化交际.外语研究,2002,(4).

上一篇:数词作状语与作定语 下一篇:刍议“不折腾”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