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研究

时间:2022-06-29 03:45:10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展,近年来,我国以集团客户为主的各种关联性公司得到迅速发展。规模庞大、发展稳健的大集团,也成为各家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从2004年开办商业性信贷业务以来,农发行浙江省分行信贷客户中集团客户数量明显增加。截止2013年5月末,共有商业性集团客户132家、贷款余额69.36亿元,其中,跨省集团客户39家、贷款余额34.63亿元,省内集团客户93家、贷款余额34.73亿元。商业性集团客户贷款余额已占全行商业性贷款总额的68.2%。总体来说,大部分集团客户尚能配合农发行信贷管理政策的实施,但也发现部分客户关联情况复杂,资金往来频繁,信贷监管有效落实难度教大,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管理刻不容缓。

集团客户识别与分类

目前建立关系的集团客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集团,这类客户属符合国家工商局《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1998年4日)管理要求并进行登记的集团。简言之,这类企业集团是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另一类是关联企业集团。关联企业集团往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基于关联关系而结成的。其中,控制企业基于该关联关系,对其从属企业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力,并足以影响其从属企业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行为。这类客户在组织结构上没有前者严密,关联关系具有隐蔽性,在调查过程中易被忽视。

企业集团和关联企业集团,均属于银监会《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文件中所指的集团客户范畴。从集团客户内部之间关联关系来分析,集团客户具有以下特征:

(一)集团客户是由两个和两个以上关联企业组成的集合体。传统的企业是独立实体,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以企业个体对外进行交易活动。而集团内部各企业,受集团产业链、资金链和营销方式的影响,其经营交易活动往往受到集团的控制,从而导致关联交易的发生,这种行为直接影响各关联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

(二)集团内部关联关系存在多种表现形式,从本质上来看,主要有资本关联、人事关联和产品关联一是资本关联。资本关联主要体现为股权参与,在企业之间形成控股、参股关系。控股公司通过股权控制,对被控股公司的业务活动进行控制;参股公司或相互参股公司通过股权参与,对被参与企业的业务活动施加重大影响。这种关系可通过分析股东结构予以确认。二是人事关联。比如家族企业集团,比如同一控制人企业集团、同一管理团队企业集团等等。这种关联关系可通过股东结构和管理人员结构来发现。三是产品关联。主要是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联,比如饲料行业和养殖行业之间的关联,棉花收储企业与棉纺企业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关系很难通过企业股本结构和人事组成看出端倪,需要信贷人员对企业的往来明细账进行核查才能发现。

(三)集团内部关联关系的构成多样化,主要分为控制与从属关系、并列平等关系、服务与倾斜关系等。一是控制与从属关系。是指关联企业之间,一家企业或几家企业对另一家或几家企业的人事、财务或业务等重要经营管理事项具有长期的经常性的支配性或决定性影响。包括一方拥有另一方超过半数以上表决权股份;一方拥有另一方表决权股份的比例不超过半数以上,但通过其他方式达到控制目的,如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另一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能够任免董事会的董事、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等。二是并列平等关系。是指集团内部各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并列平等的关联企业,其产品和行业相关程度并不是很高,或者说集团母公司出于营销政策的需要,将产品和行业相关度较高的子公司按地域或是产品品质进行区分,集团对这些关联企业采取同样的管理方式。三是服务与倾斜关系。这种关联关系的关联企业一般产业关联程度较高,大部分是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集团往往会通过关联交易将一方的利润转移到另一方,比如以较低或较高的价格将原料供应给另一方,从而导致两个关联企业的营业利润极度不均衡。

集团客户风险成因分析

集团客户组织结构复杂,关联企业众多,使得银行对客户的真实经营情况难以作出准确判断。同样,集团内部各关联方之间存在复杂的资金往来和交易情况,对信贷资金流向也难以控制,银行贷款决策层有时只能在信息极大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信贷决策,众多的不确定性导致集团客户授信风险。

(一)多家银行授信隐患。集团客户内部各关联方都具备法人资格,这意味着各关联方均可以独立实体的名义向银行融资。而各家银行对同一集团的贷款信息缺乏沟通,这就为企业集团提供了在不同地区、不同银行之间套取贷款的机会。事实上,由于银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集团客户视作黄金客户的代名词,对集团客户各关联企业的融资有求必应,且银行在缺乏信息互通的情况下,对同一关联企业难免会出现重复授信、超额授信等现象,导致集团客户资金供应远超正常生产活动所需,多余资金就被集团客户移用至资本市场、期货市场和资产市场,在资金紧张时,则可用此家银行贷款归还他家银行贷款利息,从而导致风险的增加。一旦集团客户经营出现问题,对银行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二)银企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在对关联企业的贷前调查中,由于关联企业关联方关系错综复杂,而纳入集团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母子公司仅为关联客户类型之一,限于人力和技术手段,企业提供的集团客户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难以确定。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存在控制关系的情况下,关联方如为企业,无论它们之间有无交易,都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以下事项:企业的经济性质或类型、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注册资本及其变化,企业的主营业务,所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化等。但有些企业并不按规定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有关内容,此种情况下,银行方很难掌握集团客户的真实情况,从而易导致决策出现偏差。

(三)关联企业非正常交易。对存在关联交易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关联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其资金、技术、设备、人事、购销等业务主要依赖于母公司,一旦母公司生产经营异常,其本身的生产经营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关联企业往往给关联方生产配套产品或上、下游产品,关联交易在其生产经营中占很大的比重,一旦关联方发生变化,相互间的交易就会受到影响,其生产经营也会产生很大波动。对于外商投资企业而言,其母公司及其他关联方多在国外,相互之间的关联交易具有高度的国际性,一旦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动荡,企业必将受到牵连。由于关联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以及很多关联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产、操纵利润来掩盖其真实生产经营状况,使信贷人员难以了解关联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从而产生信贷风险。

(四)集团内部资源配置产生的风险。集团客户为筹措到更多资金,往往会出于整体利益的考虑,选择有利于自己资金运作的主体向银行申请贷款,再由最终控制方(集团母公司)以各种方式将这些资源在集团内部统一调度,从而达到资金来源最大化的目的。集团客户在偿债主体上的错位,造成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混淆不清,用款人未必承担还款责任,给银行信贷资金带来潜在风险隐患。一些集团客户为追求规模效应,往往利用其控股地位随意调动集团成员企业资金,并利用集团规模优势取得银行大量贷款,过度负债,盲目投资,涉足不熟悉的行业,造成系统性财务危机。

(五)利用法律漏洞,逃废银行债务。我国《公司法》中对企业集团并无特定的条款,这就给企业集团利用法律漏洞逃废银行债务的机会。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关联交易将营业利润和优质资产转移至个别关联企业,从而达到逃废银行债务的目的。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应对措施

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关键是要进一步健全银行内控机制,规范管理,审慎对待集团客户授信。

(一)转变观念,重视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加强集团客户管理,首要是必须加强基层行客户经理对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执行信贷政策的自觉性和规范性。一是要对客户经理进行集团客户风险培训,通过讲解近年来集团客户风险导致银行损失的案例,提高对集团客户风险的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二是根据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引导》,认真分析企业特征,准确界定集团客户,不能以集团客户评级授信里的相应概念来判断。三是要加强信贷制度政策学习,提高客户经理的执行力。现有的信贷制度已经对集团客户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管理要求,若能执行到位,将极大地降低集团客户信贷风险。

(二)充分调查,掌握集团客户全面信息。首先,在组织结构方面,要摸清集团客户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治理结构,及时掌握客户、重大关联方的主要业务往来,理顺集团成员之间的法律关系。其次,在资本构成方面,必须准确查实客户和重大关联方注册资金、股权分布的真实情况。对因股东虚假出资(包括以实物出资不办理过户手续),母子公司业务混同、账务混同或财产混同,脱壳经营等原因可能被法院认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坚决不与其发生信贷关系;已经发生的,应尽快落实出资单位或母公司的连带责任。第三,深化财务指标分析。集团客户的合并报表和承贷主体的财务报表应经具备资格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在贷前调查阶段,客户经理要准确核实集团和各成员企业的真实资产、负债、财务状况,严格根据核心资产确定承贷主体和授信额度。对不按时提供财务报表、提供虚假财务报表或财务管理混乱、重复记账、虚增资产的集团客户,要停止业务合作。

(三)完善担保,缓释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对集团客户贷款担保方式的选择,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要按照“应抵尽抵”的要求落实有效资产抵押或质押,对确实无法足额落实抵(质)押担保的,至少抵质押贷款比例不得低于集团客户信用总量的50%。二是不得接受集团成员企业间的保证担保。三是集团客户母公司为其子公司提供担保的,必须使用母公司本级报表核算其担保能力,防止资金实力和规模被夸大;原则上不接受非生产型(仅履行集团治理职能)母公司为其子公司提供的担保。四是对母公司不直接提供担保的,应要求出具安慰函,声明:母公司知道该笔贷款,确保进行监督,使子公司或关联企业正常发展以尽量归还贷款,母公司在未通知银行的情况下不会出售对子公司或关联企业的股份等等。

(四)严格把关,落实集团客户评级授信。对同一集团内2户(含)以上关联企业在银行贷款的集团客户,应按照集团客户评级授信的要求管理。信用评级时,要分别对集团客户的母公司和子公司进行评级,对子公司的信用评级不得超过母公司信用等级,当认为某一个子公司有特殊风险时,可对母公司的信用等级作相应调整。其次是对集团客户实行统一授信。在确定关联企业集团客户授信额度时,集团总部所在行为授信主办行,各分支公司所在行为授信协办行。在授信中既要有总的授信额度,也有结构授信,一是担保结构,明确额度对应的担保方式;二是产品结构,即按照不同业务种类进行分配;三是期限结构,即短期和中长期的信贷业务各占多少。对集团客户总的授信额度,还应根据需要分配给全部或部分子公司,对业务发展较好的子公司给予倾斜;预留一定的机动额度,以便能够对客户新的业务需求及时做出反应。同时要利用CM2006系统,对集团客户关联企业的授信额度进行实时控制,这样可以在接受客户申请时准确掌握其授信额度的余额,做出是否同意提供贷款的决定,从而把对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控制在事先核定的额度之内。第三是建立关联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集团公司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管理和使用。所有关联企业的客户经理负责收集该企业的所有信息,包括所有业务、调查报告、融资情况等,并通过CM2006系统及时向主办行传送,主办行负责汇总所有上报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加工,建立一个可以授权共享的集团公司数据库,供各行在处理与集团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有关的业务时使用。总行通过该系统可以在任一时间掌握集团客户及其分布各地的子公司的业务情况,为信贷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五)提升层次,加强集团客户贷后管理。首先,在协议约定时,注明客户的关联信息告知义务以及违约责任,包括客户必须提供关联方名称、关系,并在关联交易发生一定期限内将财务、负债、账户和具体交易信息全面及时告知银行;重大的关联交易应事先征得债权银行的同意;要求客户的董事会成员个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其次,要重点监控集团客户的关联交易构成,对金额占贷款客户净资产10%以上的关联交易,应逐笔监控,审核交易各方的交易项目、交易性质、交易金额和定价政策,注意剔除因关联交易引起的非正常利润因素,防止因不按公允价格交易转移资产和利润,导致信贷风险。第三,严格控制核心资产,对出现变动异常或存在转移情形的,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担保。第四,要提升贷后管理层次。对跨省、跨地区大型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应上升到总行和省分行,属地行配合,上下联动,信息共享。集团整体授信总量由母公司或核心企业所在地银行统一掌握、调配。跨国、跨省集团客户的授信必须由总行统一核定,并负责在各成员企业之间分配具体额度。此外,还要与同业加强协调与合作,相互通报并借此掌握集团客户的信用状况、用信总量和担保情况,防止集团客户多头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对信用余额特别巨大的大型集团客户,要建立定期考察评价制度。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信贷管理处)

上一篇:“一村一品示范村”的金融推手 下一篇:加利福尼亚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