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题班会对班风建设的有效性

时间:2022-06-29 12:16:59

浅谈主题班会对班风建设的有效性

摘 要:学生的主要教育都在学校实现,在学校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学校的教育重点。我国现在在高中阶段开展班会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作为高中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提高主题班会的有效性,促进班风建设,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介绍目前高中主题班会的情况,进一步提出提高主题班会对班风建设有效性,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主题班会;班风建设;有效性

高中班会课是教师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一种形式,教师通过对某个主题内容进行讨论,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辅导、帮助的作用,也可以说是一种活动形式。通过这种活动形成优良的班风,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操的学生。现在高中主题班会还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中,需要学校与教师认真对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实现班风建设。

一、目前高中主题班会的简介

在信息与知识传播越来越广泛与迅速的今天,学校的教育措施必须要适应时代需要,与时俱进,根据高中生的心理要求进行德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的训话时间或者是一些班务活动,通常主题班会课都是以学习、纪律为班会重点内容,学生发表决心、谈体会等这种传统形式的班会,而娱乐性质的班会,由于是学生主持,没有丰富的经验和准备,使主题班会杂乱无序。在这种情况下,班级管理进行了规范,但缺乏凝聚力与活力,学生缺少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机会,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与培养。即使举办一些大型活动,学生的才华与能力不能完全展示。做好主题班会可以推动班风建设,促使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凝聚力与活力,这是提高主题班会有效性的重点内容。

二、提高主题班会对班风建设的有效性

1.开展贴近生活与交往的主题班会

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青春期阶段,心理上有较强的求知欲望。随着现在的信息传输非常方便、快捷,学生在接触与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接触一些其他影响身心发展的事物,高中生在情感上还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难免会产生困惑、彷徨,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引导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针对这一点,可以开展一些贴近学生生活与交往的主题班会,教会他们如何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与父母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开展一个轻松活泼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参与进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并且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情感关系,逐渐形成一种相互帮助、爱护、体谅、团结的班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规范学生行为与思想的主题班会

高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规范学生行为,把思想教育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加强纪律方面的管理,让学生学会如何为人处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开展规范学生行为与思想的主题班会,可以提高德育的持续性,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不断自觉地规范行为,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对良好班风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3.结合时事与重大纪念日的主题班会

时事新闻与政治关系到民生,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加强对社会事件的认知。当前施行反腐倡廉,可以将这一内容作为班会主题,让学生在班会中通过社会上与校园间的照片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会辨别腐败与节俭。另外,还可以针对一些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班会,通过现代设备展示出各种感人的场景,还有一些教师节、学习雷锋活动月、清明传统革命教育等,让学生在主题班会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教育、社会认知教育,从班风建设中体现出主题班会的系统性与全面性,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4.互动、多样具有创新意识的主题班会

高中生已经逐渐形成相对成熟的思想意识,在主题班会上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目标与兴趣,通过互动展现出青年一代的活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有效的互动,有利于班风建设,增强德育的效果。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要掌握更广泛的资源与材料,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提供多样化的主题班会形式,使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另外,在开展主题班会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摸索出德育教学规律,对现有的德育材料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启发学生的智慧与潜力,学会理性地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展现出班风日上的积极、奋发精神。

总之,高中生主题班会是德育的主课堂,其形式是多元化的,作为教师要把思想趣味与教育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持主题班会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强班风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道德环境。

参考文献:

[1]林陈芬,林孝开.主题班会课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学习(中),2012(5).

[2]黄丽.论初中主题班会方案设计技巧与艺术[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2).

上一篇:三维逻辑思维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 下一篇:高中化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