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激励机制内部审计监督的探讨

时间:2022-06-29 08:35:38

集团公司激励机制内部审计监督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9.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072-02

摘 要 集团公司制定激励机制推动子公司经营管理符合集团利益。为保证激励机制合理运行,需要内部审计监督。激励机制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区分为对内部成员企业的激励控制内部审计监督,二是对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控制内部审计监督。

关键词 集团公司 激励机制 内部审计

新世纪来,我国集团公司取得了迅速发展,许多公司有用众多得子公司。为了控制这些企业,集团公司的总部需要对子公司进行激励。管理学上的激励是指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通过加强和激发人的动机,从而推动并引导人的行为,使之趋向于预定的目标。激励有助于将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个人目标引导向企业目标。激励可以诱导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为了满足个人利益,而把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起来,从而推动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为科学实施激励,就必须进行审计监督。因此集团公司需要将子公司的审计监督与激励结合起来,以达到管理效果。

一、集团公司内部激励机制子应该成为公司内部审计监督应服务对象

据委托的有关理论,健全的集团公司激励机制必然包括监督。集团公司的管理层级很多,存在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子公司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一线生产经营人员等一系列利益相关者在要素市场上缔结的一组长期合约的集合。但是由于不确定性和缔约成本(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合约是不完全的,即合约不可能将在所有可能发生情况下的权利责任关系都规定清楚。这时就会产生剩余控制权(即合约中未能明确规定的部分),在现代集团企业中这部分权利的实际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被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所控制。

集团公司中财务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这是因为:(1)两权分离更加彻底,所以股东很少有机会参与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2)财务信息更加复杂,如合并报表的编制等,使得股东对财务报告的信息的理解难度显著增加;(3)多级委托。由于产权关系的多级化,使得母公司也成为出资者,与下级成员之间形成了委托关系。为了解决由于合约不完全和乘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不对称,就应解决激励问题,赋予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一部分所有权及乘余索取权,以减少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提高子公司的运行效率。因此,监督与激励是互为补充的。内部审计是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励机制作用下,对审计要求已不仅仅是资本所有者的单方要求,而是资本所有者与高层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共同意愿,审计的作用在平衡不对称信息、促使股东利益与经理人员利益最大化和使合同有效执行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因而,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监督控制的重要手段。我国股权相对集中,市场机制不完善,且公司法规定了监事会机构的存在及地位,因此设置监事会是较好的选择。但对于许多国有集团公司,由于存在所有者缺位现象,设置审计委员会会起到更好的控制作用,只是不同的是审计委员会主要由执行董事与内审机构负责人组成。除了审计模式外,审计功能的发挥还需要有完整的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制度,一定规模的子公司还应设置自己的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在业务上应由集团统一领导。因此,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要有效管理庞大的激励机制实施,就必须依赖内部审计。

激励机制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判断激励机制设计是否合理、发现激励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为管理激励控制提供依据。从集团的特点看,其激励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内部成员企业的激励控制,二是对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控制。因此激励机制内部审计也应该分为这两个方面。

二、内部成员企业激励机制的审计监督

集团公司经营规模、经营范围越来越大,对评价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绩效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反映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的一般会计报表的指标已不能满足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需要,这就需要提供分部分级的财务评价信息,提高集团公司激励机制控制的效果。

内部成员企业激励机制内部审计的难点在于如何选取恰当的审计关键指标。审计关键指标是集团公司进行激励机制的有效手段,企业的使命在于发展与盈利,因此,与盈利和发展有关的财务指标是评价的主要内容。这方面的主要指标有:销售额、销售利润率、剩余收益、现金流量,投资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每股盈余等。根据指标选取的原则及评价的可操作性,审计关键指标的数量应涵盖成员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成员企业也可以赋予不同的考核指标范围。

对于经过激励机制内部审计的企业要采取适当的后续管理措施,如:长期达不到激励机制要求、不能持续经营的企业考虑是否终止、清算或合并,并配合对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激励审计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对于长期达不到激励机制要求、但还能持续经营的企业严格监管,挖掘潜力,取消奖励;达到激励机制要求的企业扩大成果,兑现奖励;对超过激励机制预期的企业巩固优势,额外激励。

三、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内部审计监督

在集团公司中,由于集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与子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分离的更彻底,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占据着更加重要的位置,对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审计的重点在于其报酬与其行为的结果的联系程度,使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承担一部分或全部偷懒或背德行为的损失。

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报酬一般由工资、奖金、股票和股票期权构成。每种报酬形式都有其优缺点。工资一般是相对固定的,在规定期限内与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无关,从而难以提供较强的激励,但它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收入,可以部分消除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对收入的不确定性预期;奖金是基于当年的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业绩而发放的,运用灵活,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但是由于它只与当年的业绩有关因而容易引发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短期行为;股票使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可以享有部分剩余索取权,从而使企业的绩效提高与其收入的增加直接挂钩,并且其股票的价值还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升值,因此股票对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作用最大,但是由于一个企业的股票价格不但与该企业绩效有关,同时还取决于股市的整体状况,因而有较大的风险。股票期权是公司赠与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将其薪酬的一部分在未来规定时期内以约定价格购买本公司流通股的选择权。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在公司规定的期限以后,可以将其持有的股票逐步变现。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可以行使该种权利,也可以放弃这种权利。它被认为可实现“以未来收益激励现在奋斗、以长远发展约束短期行为”的目的。但同股票一样股票选择权也要受许多外部因素影响,因而风险也较大。最优报酬设计必须把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与集团企业得益联系在一起,使其子公司企业绩效和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联系在一起。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就是判断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酬设计是否属于最优的报酬设计,并提出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和其所处的行业的不同特点采取最优组合形式。

集团公司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要考虑一些限制因素。因为实施激励机制内部审计监督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专门的人员和机构。根据“成本―效益”的原则,监督的实施不能超过其预期的成本。内部审计监督有可能会影响经营管理的效率,如使得业务复杂化、造成监督者与子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的摩擦,管理效率下降。此外,监督者往往不能有效地监督自己的派出机构,甚或是同级机构。

参考文献:

[1]邹德军.利益相关者财务报告体系构建.财会月刊.2009.8.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社区员工素质 下一篇:对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相衔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