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想指导下的大学生素质建设

时间:2022-06-29 07:40:22

《论语》思想指导下的大学生素质建设

论语》是一本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其中所体现的为人处世原则、教育学习思想、思想修养方法等内容在今天这个社会依然可以为人们带来启示。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一代,其自身的素质品德是影响今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大学中的学习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直接影响未来的发展。而《论语》作为一部有着极高指导意义的著作,对大学生的品行修养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应从中吸取积极有益的成分,作为大学生在学习、行为以及思想上的航标。

《论语》大学生品行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素质,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就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全面而又有效的培养教育。作为我国传统经典的《论语》其中蕴含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通过充分吸收《论语》中的有益成分,可以为大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很好的行为指导,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一、《论语》对大学生学习的指导意义

首先,将学习的过程视为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一方面,要提高知识的储备,另一方面,则应通过学习提高道德修养,从两方面进行全面进修。所以孔子曾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二者不能偏废,若缺其一则无法实现一种完整的素质教育,大学生教育的真正目的也将无法达成,也就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其次,在《论语》中孔子提倡“学而不厌。”(《述而》)在学习上做到“不厌”并不容易,最重要的是要将学习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要充满热情,不将学习看作负担,即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对待学习上不仅要富有热情,而且要注重实际的学,不要把学习目标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避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阳货》)的现象,目标在远大也应该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不懂的问题“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泰伯》)通过多问,可以解决不了解问题,巩固知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敢于积极发问,孔子称赞这同行为是“善哉问”。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大学中的教学资源,并结合网络信息等方面的手段,实现“问”的有效化和可靠化。最后,学习中应讲求一定的学习方法,《论语》在这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第一,学习时应报以一种老实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只有这样才能放低自己的身段,不至于高看自己,也有利于更好地潜心学习。第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孔子非常重视对学习成果的及时复习,他认为通过及时的复习使自己对所学知识实现升华,使认识加深,达到“闻一以知二”的效果。第三,对待学习应该勤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而。”(《述而》)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各项事情,努力学习。而且不仅在学校,即使将来踏入社会都要将学习作为一种终身的行为习惯,活到老,学到老。

二、《论语》对大学生生活行为的指导意义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方式,是大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的成员其行为和生活方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生行为习惯不断带来影响,某些大学生在行为上出现了或多或少诸如:诚信的缺失、交友失当、攀比和追求高消费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论语》中的宝贵财富,为问题的解决寻求答案。

首先,孔子在《论语》中提倡要做到应该尽量理解他人,体会别人的感觉,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实现人际交往的和谐发展,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这正是《论语》所要向后人表达的人际交往的重要准则。其次,在交往中还应注意对朋友的选择,在自己心中,要有一个标准,时刻提醒着自己。对此,孔子曾有过这样的表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孔子认为,交友就应该结交那些智慧、正直、宽厚的人,而应避免结交善于阿谀奉承,巧言令色的人,这是对自己有害的。要注意把握尺度,适可而止。最后,孔子还认为,应该向比自己有能力的人学习,正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就是能有一个良好的知识储备和一个优秀的品行作为支撑。

三、《论语》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指导意义

拥有一个良好、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这个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素质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大学生踏入社会、融入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良性发展,对指引今天社会风尚的前进同样有着重要意义,《论语》作为记述孔子言行的重要著作,在指导大学生思想观念建设上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人无信不立,作为一名大学生更是如此。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及“诚”和“信”,孔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学而》),他还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而》)从这些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将诚信看作一个人最起码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素质。另外,孔子还认为,一个人应该具有坚毅的品格,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秦伯》),在孔子看来,一个人不应该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应该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对大学生来说,坚持不懈更应该是作为自己对人生的要求。只有坚持不懈的人,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孔子“仁”的思想,对当代学生素质建设更具启发性。所谓的“仁”,包括恭、宽、信、敏、惠,五个方面,在今天的大学生良好思想观念的培养中,更应该注重“仁”的培养,用以激发大学生仁爱、宽厚的观念意识,使得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得更好,更有成效。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每人都有义务将自己做到最好,将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思想观念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实现自身的均衡、协调、健康的发展,在接受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论语》作为孔子一生的言行和思想结晶,是一本值得人们仔细开发,仔细研读的著作,将其中的生活智慧更加广泛地应用与我们大学生涯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瑞,李忠云.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2]赵德金.《论语》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7).

[3]王向东.《论语》中的学习方法[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上一篇:对培养高水平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思考 下一篇:高校学生实习中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