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6-29 06:21:57

高校体育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摘 要】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教育需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高校体育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构建符合21世纪学校体育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建立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是现代高校体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的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较之以往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还必须看到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在体育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体育;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337―01

前言: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对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的不断扩大与丰富,大众体育的逐步普及和竞技体育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作为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高校体育,从某种角度上看,其现状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我们对其加以探讨,意在剖析高校体育现状,找出产生困惑的原因,从而提出改革构想,使高校体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我国高校体育现状与分析

1.1高校扩招造成体育教学设施严重匾乏

党中央、国务院第3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扩大教学规模的决策,扩大教育消费,拉动消费内需,促进国内经济持续增长,使长期困扰大学经费不足的矛盾得以解决,促进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机。高校扩招也给学校带来了不少压力,致使体育课堂上课班级过多,场地匾乏,人员拥挤,部分体育项目无法开展,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另外现代化的电化教学设备不能广泛地应用于体育教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体育今后的发展。在美国高校体育课中,理论课占体育总课时的1/3;而在我国高校体育课中,体育理论课不足l/5,且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理论课缺少教室,造成理论课合班上课,甚至有的学校因缺少教室,根本不开展理论课的室内教学,造成了体育理论课效果不理想。场地不足也造成学生没办法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1.2旧的教学模式没有彻底改变

许多高校体育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三基”的效果,注重学生的达标。在制定教学目标中个性不突出,不能体现体育教学的特殊性,目标很全面,但缺乏重点。满足不了学生对丰富运动文化的追求,不利于学生在校期间意志品质塑造乃至终生体育的思想确立,激发不了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热情。虽然部分高校教学形势发生了变化,实行了“单元式专项课”、“专项提高课”和“俱乐部制教学”。但学生在选项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目标作指导,许多学生只凭借学习环境、难易程度作为选择依据,盲目选择。其结果造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增加了教学难度,不利于学生在专项上继续深造,造成教学场地比例偏差,形成教学场馆的相对集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不能广泛地在体育教学中得以应用,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不全面,教学形式单一。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是高校体育的结业就是体育教育的终结。现在高校仅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学生还有一至三年无法同社会体育接轨,形成了时间上体育教育的盲区,造成学生刚建立起来的模糊的体育锻炼意识很快就淡化了。

1.3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其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高校仍是以本科毕业生“打主力”,硕士生、博士生相对较少。各校在职称方面,体育教师级别、职称编制有限。体育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多流向于条件较好的城市大学,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学校根本吸引不到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上与新世纪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存在一定差距。高校教师缺乏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在追求人生价值中注重眼前实惠与个人利益,在付出与索取、理想与现实矛盾时陷入误区。体育教师主要精力放在与职称有关的素质提高,而不愿将时间花费在与职称无关的修养上,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学校运动队的成绩,不注重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

1.4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浓

作为一种隐蔽课程,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观期待性很高,体育观念、运动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精神和感受。学生对体育减轻学习压力、调节心理平衡、从事娱乐消遣的愿望变得日趋强烈。建立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许多高校,课外体育大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缺少规模;缺少领导者的重视以及体育教师的介人;缺少对学

生干部、体育骨干、学生裁判员的培养和指导;不能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体育文化资源,缺少前瞻性的规划。

2.促进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几点对策

2.1周密制定体育教学运行方案,充分利用体育资源

我们要全面制定教学计划,根据体育发展的需求、自身的文化传统、实际的场馆设施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排课方式解决场地矛盾。可采用全天排课的方式,打破以往第一、二节课不排体育课的传统。适当增加教学班人数,合班上理论课,但要保证教学质量,并非人数越多越好。充分利用学校内的各个场地,不致造成场地闲暇。选修课选场地小、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也要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场馆,在完成学校正常工作的同时,及时掌握社会对体育需求的信息,做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使高校体育场馆在完成教学、训练的基础上,成为社会场馆,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大突破。

2.2全面实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结合自己的文化传统,制定体育课程教学设置。教学目标应转向适应社会体育、终生体育的方向发展。对学生约专项选项,要求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每人在选报项目的时候至少要选报2一3项,可在人数过多,人员相对集中时进行人数调整。在俱乐部制教学中,可分等级进行考核,便于学生水平的提高。另外体育理论梁的教学也要更加丰富,可开展体育健康学科课程,如体育保健学、体育生理学、体育社会学等相关体育学科课。

2.3加强引导与培养,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对一线体育教师在思想上要积极引导,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根据各个教师的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利用各种形式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重视教师人文素质的培训与提高,从高校实际出发,采取校内与校外、在职与脱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多渠道、多形式、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2.4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精神的核心,是全校师生职工精神面貌的体现。要善于抓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热点项目,通过培养学生干部、学生体育骨干及学生裁判员来开展体育活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队伍的壮大引导和培养学生组织各种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协会,吸收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为会员,定期对会员进行技术、技能、规则的指导和培训;定期组织比赛等来弘扬校园体育文化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竞赛,在经费上可采用会员交费和吸取外界赞助的方式,在轰轰烈烈的比赛氛围中,来展示校园体育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力量。

3.结语

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的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而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体育教育任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体育的构建是多方面的,学校各相关领导部门应把校园体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认真贯彻体育法,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加快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构建,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改善学生的体育环境,繁荣校园体育文化,为学生终身体育构建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建嘉.大学扩招的形式与公共体育课的研究时策.成都体院学报,2008(3)

[2]孙天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的构建.体育与科学,2009(5)

上一篇: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下一篇:体育教学与训练探究学习方法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