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22-06-28 08:53:08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已经成为摆在老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课堂中,老师不仅要灌输知识,还需要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就结合自身数学教学经验,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兴趣;具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建立在求知的基础之上的,并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逐步形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己认知结构中不具有的新奇信息时,就会产生一种弄清楚的学习动机,在这个过程中会让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愉悦感,进而满足其学习的欲望。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也是老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运用的因素。对于数学教学来讲,更需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好的进行数学理论教学工作。具体说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为激发与培养学生兴趣打下基础

传统的数学教学片面追求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可能接受的程度,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教师需要创新教育理念,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增进友谊,建立起情感基础,热情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针对我校实际,地处城乡结合部,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学生基础较差,接收新知的能力较弱,缺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环境条件,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减弱学习兴趣。作为老师,将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这样能够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学习。

二、体验数学美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美好的事物总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也需要挖掘数学中的美感,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并从数学理论的教学中体验数学逻辑的缜密性,体味探索的乐趣,并从实践活动中去感受数学的实用之美。例如在讲《三角形》一章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利用三角形进行实践操作活动,老师需要先让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和谐美,即三角形的重心内分中线为2:1,这体现了一种和谐美,让学生带着美感去学习,能够更好的提升学习效率。同样,生活中的一些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则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它们都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利用图形的线条美与和谐美,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感,这样能够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就能够更好的保证学生维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兴趣。

三、注重研究数学教学艺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和活跃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够更有效的掌握知识,因此作为老师,需要更加注重研究数学教学的艺术,积极的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奥秘。为此,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被传统的思路所束缚,要摆脱固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给学生增添新鲜感。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和习惯,采用问题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启发分析法、合作交流法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时,可以应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和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内容,这样既能够将数学理论和生活相连接,又能够摆脱死板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而在讲解《概率》一章中,老师则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可以先利用第一节中的游戏引出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接下来再提出具体的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熟知概率,并能够准确判断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

四、应用趣味教学法理念,将兴趣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工作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寓教于乐,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因此说,趣味教学法是最佳的教学方式。

首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教学工作,让学生理解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整式》这一章时,老师就可以从生活出发,将教室作为教学的内容,假设教室座位的行数为X,让学生们用式子表示教室里每行的座位数比行数多两个,教室的座位数有多少个。这就是一个从生活出发学习数学的典型例子,让学生认为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激发他们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其次,要在游戏中学习,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将玩与学很好的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例如在讲解《同类项》一章时,就可以设计相关的游戏:让三位学生拿着分别写着―X、ab以及+1的单项式卡片站在讲台上,之后将另一些写有单项式的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上台根据单项式的特征找到自己的朋友,通过找朋友的游戏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的明确单项式的定义,既玩了游戏,又学到了知识,满足了学生玩中学的欲望,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要在探索中学,初中学生尤其是我校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探索性,只在课堂上听讲,不重视课前的预习和课下的复习,这种学习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在探索中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不能够将知识简单直接的传授给学生,而是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慢慢的去引导,给他们提示,鼓励他们去自主学习,并通过观察、推理和交流等方式得出答案。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数学知识记忆更深刻,也更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和激情,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学需要紧跟时展需要,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乐趣去学习,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中心,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岑春.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第05期

[2]邓平.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7期

[3]王军.新课程下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探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第08期

[4]司发昌.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园,2012年第8期

[5]庄晓东.谈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技巧中国农村教育,2013年第06期

上一篇: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低效率问题 下一篇:语文知识与地理课堂的巧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