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有行动,增效见智慧

时间:2022-06-28 07:18:54

减负有行动,增效见智慧

摘 要:2011年版语文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关键词:县级培训;备课;作业设置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全国小语会名誉理事长崔峦对“10分钟随堂练字”的解读――教师应根据年段目标及其能力训练重点设计不同形式的10分钟写字练习,低年级主要在田字格里一丝不苟地写字写词;中年级可以在田字格里听写词语、写句子、摘抄好词佳句;高年级更主要的是安排形式多样的体现语言运用的练习,包括小练笔。

如何落实新课标的这一要求?怎样控制语文老师的讲,以保证这课内10分钟的切实呈现?这10分钟里练什么?怎么练?

我们深入学校调查研究,以《狠抓随堂练习,打造高效课堂》为专题,对全县20所小学展开了“落实新课标关于10分钟随堂练习”的情况调研与对策研究。

一、突出问题

1.备课:集体教案利用价值不大,练习设计随意性较大,反思再利用价值不高。

2.上课:对生情预设不够,对学生关注不全,课堂低效;讲深讲透,入情入境,带嘴不带笔。

3.作业:课内靠边、课外恶补,搞批发;学生机械重复,老师“轻车简行”;有批无纠轻跟踪,苦口婆心无用功。

二、引发思考

通过教学调研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调研情况的陆续通报,“10分钟随堂练习”引起了老师们的重视,但在行动上仍见不到明显动作。

为此,我们扩大调研面积,开放交流平台。围绕语文作业话题展开学生调查,并创建“上犹县小学语文QQ群”,与全县小语教师作广泛、深入交流。

对学生的调查反馈,与教师多角度、广范畴的探讨,使老师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高消耗、低效能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亟待改变;狠抓随堂练习,打造高效课堂,势在必行!

三、相关对策

1.组织县级培训

安排研讨课,为参训教师作出“一课一练、分散安排、当堂反馈”的示范;以《狠抓随堂练习,打造高效课堂》为题作讲座,向学校教学管理者提出建议,作出要求。

(1)建议

①勇于改变,热情参与,树立笔练意识;②做足课前准备,备讲也备练;③改批发为批次,保证笔练时间。

(2)要求

①加强教学常规的指导与监控

以年级为单位,集中备课组智慧,对“随堂练习的设计与操作”集体研讨、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加大对教师整体教学常规的指导与监控。

②正确认识“讲练结合”,注重讲与练的有机、科学结合

讲练结合,备课是重点。

a.备课应以“精讲多练”为原则。讲透教材的重点,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学生可通过阅读自行理解,掌握的问题不讲。以腾出一定的时间,加强基本训练,加强能力的培养。

b.备课应保证练习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每节课至少保证有10分钟的时间完全属于学生,有时间的保证,才有讲练结合的空间。

c.备课应保证练习设计的质量。根据语文的教学特点,分“课首、随堂、课尾”三时段将这10分钟有机穿插于课内,以教材、教辅为载体进行就近练习。课首练以检测浅层次目标为主;随堂练分解深层次目标,以练代讲,以练促悟,推动教学进程;课尾练则对中心进行升华拓展、对语言进行迁移运用。

d.备课应兼顾学生的层次。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隐显关系,设计相应的随堂练习,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功体验。

正确理解讲与练的意义,才能真正做到讲练结合,高效课堂才有实现的保证。

2.严抓备课、上课

全县学科培训之后,继续以教学调研及调研通报为主抓手,下到学校,深入课堂,以备课体现“讲练齐备”,上课做到“讲练结合”为要求严抓教师的备课、上课,发挥调研通报树典型、促后进的督促、整改作用。

3.修改“作业设置与评价要求”

同时,结合老师们对新课标关于“10分钟随堂练习”这一要求的落实进程,我们适时对我县《小学语文作业设置与评价基本要求》作了修改,以引领我县小语教师实现课内高效训练。

在“新要求”里,我们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人教版小语不同年段的教材结构、编排意图,分“感知学法课、用法练习课、讲评综合课”三种课型,对小语作业的形式、题型、数量、载体、批改提出了参考,作出了要求,即“一主一辅”“一狠一巧”。

(1)一主一辅:以教材、教辅为主,以空白作业本为辅

充分合理、美观有效、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教辅,以此为主要载体,进行就近练习。巩固不够的题型、仍需操练的学生,再分类设置相应的空白作业本,分层布置作业,使学生在竞争向上的氛围中感受作业的快乐。同时,严格控制作业次数和单次作业量。

(2)一狠一巧:一个狠抓,一个巧练

①狠抓随堂练习在教案中的预设及课堂里的呈现。要求各校中层以上干部每周随堂听课不少于1节,当堂检查教师教案,随堂进行抽测,并将相关情况纳入教师常规考评。

②做好做实“补充训练”,尝试进行“专项训练”

补充训练:以课内10分钟随堂练为基础,为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学法实践运用而进行的一种训练形式。意在促进教师的课时衔接,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提升学生作业的实效。

专项训练:契合教育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精神,结合教材“单元主题、读写训练点”而设计的一种训练形式。这也是我们为分解作文教学难点而作的一种尝试,即“点归段”:每个年段里每一个知识点的识记操练、学法运用都可以向段过渡、提升,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

四、实施成效

通过以上平台的创设及相关活动的开展,“讲练结合,扎实高效”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落实到了老师们的课堂里,从一开始“转变观念的建议”,到“转化行动的督促”,再到“备课上课的严格检查”,我县小语课堂教学完成了由“纯粹得意”向“得意为基础,得言为目标”的课改转身。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有了明显的减负成效,未来,师生课业负担会越来越轻,综合素养会越来越强。因为,我们始终在路上,并且,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教学智慧。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教育局教研室)

上一篇:浅谈写作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数学需要新颖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