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夕阳中的呼唤

时间:2022-06-28 04:14:37

孝道,夕阳中的呼唤

“养儿防老”,自古皆然。可是,在当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父母依赖子女物质供养的程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子女照料老人的观念也在逐步改变。据调查,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为60%左右,城市只有30%左右,而且,还在逐年递减。

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然而,在孝敬父母的问题上,感到困惑、尴尬和无奈的人也越来越多。原因何在?在传统孝道意识日渐淡薄的今天,到底应该怎样对父母尽孝呢?

尽孝难难尽孝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所付出的也越来越多,再加上独生子女问题,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父母尽孝,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尽孝难,难尽孝,已成为让人深思的社会问题。记者对各行各业为人子女者的调查采访结果显示,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忙于事业前程,无暇尽孝。好男儿志在四方,贵在立业,当父母的总是这样教育孩子。可是,儿女真正这样做到的时候,对父母却难尽孝敬之心。成都某科技公司总经理黎宏伟,在事业上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成功者,但一说起尽孝,他就摇头感叹:“我实在有愧于生活在乡下的父母。”他整天忙得团团转,很难抽身回老家看望父母,想把父母接进城来,可父母不愿意。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按月给双亲寄钱寄物。“父母不愁温饱,需要的是亲情慰藉,我就是给再多的钱物,也算不得尽孝啊!”黎总诉说着自己的无奈。

经济负担过重,无能力尽孝。人到中年,万事缠身,担子沉重。且不说工作上的压力,就是支撑一个家庭养老抚小,一年到头也够累了。严笛上有一个80多岁的老父亲,下有一个读大学的儿子和一个读高中的女儿。他和妻子在某企业工作,两人一年的工资加起来不过两万多元。可是,两个孩子的学杂费加生活费每年就要这个数,一家子不得不寅吃卯粮。他们节衣缩食,处处精打细算,恨不能一分钱掰作两半花。这样一来,本应安享晚年的父亲也跟着过起了苦日子。随着教育费用的大幅度上涨,许多家庭不堪重负,为送子女上学陷入了困境。除了读不起的书,还有看不起的病,往往一场病就可能把原本还算殷实的家底搞个精光。作为子女,要是处在举债度日、等米下锅的境况,还有什么能力赡养和孝敬父母呢?

就业谋生艰难,没心思尽孝。城里人就业艰难,农村人谋生更苦。为生计奔波,为养家糊口打工,是一般老百姓的生存状态。王秀梅有3个儿女,都在寻找工作。大儿子3年前下岗,后来应聘到一家公司搞水电维修,最近又因公司停办失业了。大儿媳没有工作,每月靠给人家带孩子挣点钱贴补家用。二儿子在家待岗,一家3口靠在医院当护士的妻子的800元月薪过日子。小女儿大学毕业快一年了,也没找到工作。生存的压力,就业的艰难,使得王秀梅的3个儿女焦虑不安。他们为了寻找工作,每天都在外面东奔西跑,根本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精力去考虑对父母尽孝。

观念习性不同,没办法尽孝。除了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外,子女与父母在生活上的不同观念与习性,也会导致尽孝难。朱老爹的儿子在省城工作,但他宁愿一人守着乡下几间老屋过日子。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朱老爹就是典型的这种心理。 郑女士的母亲被女儿接到城里两个星期,就患上了忧郁症,一天到晚对着居室的阳台发呆。没办法,她只好把母亲送回老家。说来也怪,母亲回老家后,忧郁症竟不治而愈。

独生子女家庭,没精力尽孝。杨丽是父母的独生女,在一家公司跑业务。最近,她母亲生病住院,父亲又在外地出差,她只好向公司请假,到医院陪护母亲。这一陪就是十多天,每天从早到晚,忙得昏天黑地。“我不能老不上班啊,丢了这份工作,又到哪里去找呢?”想起手头诸多业务,杨丽的心沉甸甸的。她真羡慕和母亲同病房的一位老人,四五个儿孙来回倒班照看,两三个小时就能一换。

当代人“尽孝难”的背后,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挑战。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34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9400万,占总人口的7%以上。而有人做过调查,现在中青年人的生活压力是上世纪50年代的25倍。

“和谐孝”的收获

一方面是“尽孝难”,另一方面是对“孝”缺乏正确的认识。据某报报道,今年春节临近时,某知名高校的校内广告栏上赫然出现了“租个女友过年回家见见父母”的告示。究其原因,竟然是“父母年事已高,要求找一个女友”。为显孝心租女友回家过年,这看似荒诞的故事却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什么才是行孝道?

有专家根据《论语》将我国传统孝道的内容大致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孝敬并称不可偏废(孝养、孝敬、孝容、孝思);二是无违父母(孝顺、孝继);三是为父母守孝(孝丧、孝祭);四是在家尽孝,在国必忠。

孝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今天,现代人对“孝顺”如何认识呢?记者以“何谓孝”为题,作了个调查,结果发现不同经历、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四种:

其一是“奉养说”。比较多的人认为,是否赡养和侍奉父母,是区分孝与不孝的标准,能使父母生活好、身体好,就算尽到了孝心。

其二是“顺从说”。老年人认为,“孝”就是对老人的尊敬,老人说什么、要什么、干什么,顺从就行了,“孝顺”、“孝顺”,顺就是孝。也有人认为,父母是家庭的权威,服从父母是子女孝顺的表现。

其三是“哄逗说”。一些中年人说,老年人就是“老小孩”,就得像哄逗孩子一样,把老人哄好了,相安无事,家庭也就祥和了。

其四是“真爱说”。一些年轻人认为“孝”就是爱,对父母的理解和真爱,是在情感上与父母高度融洽,很有点浪漫劲。

“孝”应该是以感情为基础的,把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统一起来。“孝”的概念应该是全面地、完整地规范子女在家族中对待父母的行为。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父母不能单方面要求子女孝敬,也应该很好地理解子女、关爱子女、帮助子女。双方要在情感上和行为上达到良好的互动,才能收获“和谐的孝”。对此,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讲原则。父母不能无原则地要求子女,子女也不能无原则地顺从父母,孝道首先是人道。

二是要平等。在实际生活中,在态度、人格、利益、权利等方面,父母子女都应该平等相处。子女有不同意见,要用委婉的方式表达,不要生顶硬撞不给父母情面;父母也应有愿意听取子女意见的态度,双方都能保持或调整好心态去解决问题,家庭自然和睦。

三是能宽容。子女与父母不是一代人,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都有差异,有时会出现一些磨擦和矛盾。然而,只要子女与父母能做到相互理解、宽容和体谅,矛盾也不难解决。

呼唤“孝道”回归

目前,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而由于人们各自的生活条件、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存在着差异,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取向,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存在着矛盾,家庭之间、长幼之间、老年人与青年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正确地解决这些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要工作。呼唤和弘扬孝道回归的功能和目的之一就是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调节人际关系,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怎样做呢?

讲孝道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观念。 从孝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应该突出一个“敬”字。子女尊敬父母,就必须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为父母增光,不做令父母蒙羞痛心的事。孝敬父母,必须在承担起赡养义务的同时,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

讲孝道是创和谐社会、做文明公民的基本准则。要认识孝文化对于保持家庭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真正树立起百行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理念,从而真正遵守“孝”这一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孝”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作为社会的凝聚剂、缓冲剂,对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起到积极作用。家庭具有天然的孝教育的资源优势,父母言行对子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倘若父母在家庭中能够以身作则,践履孝德,对老人赡养、尊敬,子女耳濡目染,就能养成敬老、爱老的习惯,培养起孝的良好道德。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的教育和导向作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渠道,弘扬尊老敬老的风尚。另外,还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孝文化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容、新精神,如注重人格平等性、义务双向性、情感性、精神性和自律性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年轻人将要承担更重的赡养父母的责任,一对年轻夫妇赡养四位老人甚至更多,会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所以,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必然要发生变化。这就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养老方式,加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力度,建立更加合理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政府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鼓励所有的社会团体和组织都加入到行孝的行动之中来:因地制宜,大力解决城乡不同层次老年人的物质赡养和精神慰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经常进行孝道先进人物的评选活动,树立孝的榜样;建立“孝敬基金”,建立“关心上一代委员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作用有机组合起来,实现优化配置,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为发扬孝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上一篇:我家生活趣变 下一篇:在中国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