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6-28 12:25:25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师;学生;情感交

流;教学效率;课堂气氛;学习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3―0043―01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课堂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之下的双边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教师处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的方式,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课堂的运行。尤其是信息技术课,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除了讲解之外,还要按照实际情况一一进行辅导,所以要想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除了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方式上下功夫外,还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融洽的情感气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1. 深入学生群体,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无时不强烈地感染着学生。所以教师必须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它既感染着学生,又为他们的学习树立了榜样。教师的情感感染还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使教态亲切,教学情绪饱满,力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教学方法灵活。此外,还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真诚地给学生以信任、鼓励及严格要求。

2. 教师应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事业取得成功的诸多因素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占80%。教师良好的自我意识、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会造就优秀的人才。教师在造就自己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造就了自己的学生。教师只有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因为学生在接受知识之前,首先接受的是该教师的情感。教师的喜怒哀乐、举手投足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带着良好的授课心境,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授课艺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 教师应拥有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学生怀着愉悦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作为教师,就要自觉承担起协调师生关系的责任,培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积极沟通与交往的情感。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基础是自爱、自信、自尊。要使学生自爱,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要使学生自信,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要使学生自尊,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教师在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上起着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二、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表情的运用。这里所说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一个人的喜、忧、怒、悲、恐、惊全都可以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微笑是沟通心灵的“催化剂”, 教师的微笑不但能够保持自己良好的外在形象,而且也影响着自己和学生的情绪体验。教师的微笑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它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无比的亲切,从而让学生抛开不敢开口讲话的羞涩心理,让学生信心更足,脑子更灵活,更大胆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2. 身体语言的运用。教师无意识的一个动作对于学生而言都是有意义的,而不同的身体语言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授课时,我会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走下讲台,在教室里适当走动,以便及时关注到学生的课堂表现,更好地与学生近距离面对面交流,避免产生距离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身体语言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3. 眼神的运用。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一个人的情感最容易通过眼神反映出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

三、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

教师与学生的直接接触主要在课堂,因此,师生之间情感的建立和发展也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才能真正“交流”起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急于求成,动辄包办代替,使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回答问题时顾虑重重,怕答错,怕老师讥讽。因此,双向活动未落到实处,师生也就没有深层的情感交流。这样,教学效果是事倍功半。如果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那么,学生就会轻松地与教师交流情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上一篇:留守学生数学学习障碍成因分析与对策 下一篇:强化阅读指导 提高阅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