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6-27 06:22:30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教师的理论水平高低是他们在教育实际中能否很好地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前提,所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应该成为贯穿每个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基本任务。随着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新的教育方针、政策时有出台,教师一旦忽略了理论学习,其思想和观念就会落伍,甚至和时代的发展背道而驰。

二、开展针对于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学校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心理健康的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为学生塑造一个借以模仿的完美形象,使学生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在学校中开展针对于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使每个教师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建设好班级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重视优良班风的培育

优良的班风是学校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保持健康心理状态所必需的重要土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1.让墙壁“说话”,说人性化的话

首先,是自我介绍上墙。开学初,为了加快学生、师生间的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我会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照片,附上自我介绍。要让同学、老师认识你,记住你,喜欢你。这样,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了,他们在悄悄地告诉每一个经过的人班级主人的情况,也无声胜有声地监督着每一位主人的行为,每一个同学都会尽可能地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在众人的面前。其次,是班级座右铭上墙。根据我们学生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人格修养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大的特征。我让班干部在教室正前方贴上班级座右铭――“好成绩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这样,墙壁又开始说话了,他们在悄悄地告诉优等生“你不该骄傲,你该争取更好的表现。”告诉后进生“你不该自卑,只要比昨天的你进步一点点就是好成绩。”另外,“班魂”上墙。我把班级管理浓缩成这样几个字:“静、敬、劲、净、竞”,贴在教室的后方。教室要安静,对师长要尊敬,在学习上要有干劲,卫生要干净,互相之间要展开竞争。这五个醒目的大字张贴在教室的后墙壁上,就能激励学生向着目标冲刺。最后,是班级规章制度上墙。每学期我都会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定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悬挂在教室前方的左侧,并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这样,墙壁又开始“说话”了,他们在悄悄地告诉学生:“这是评定我们班同学品格和行为的一把尺子,每一个学生时时都要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受欢迎的好学生。”

2.让物品“说话”,说有用的话

首先,是劳动工具如诗如画。只要用心,课桌、黑板、门窗、扫把、拖把、水壶都可以让它们变得如诗如画。平时的工作中,我让学生养成课桌椅摆放整齐,小黑板、扫帚、水桶整理齐,并在旁边贴上学生自创的字画“整洁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并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渐渐地,学生看到地上有垃圾、拖把倒地、桌椅歪斜等现象就会不舒服,就会主动保持。其次,是书橱飘香。当前,一些学生对于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不感兴趣,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至少,在审美的成熟程度上,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去充实。例如:他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很少愿意读文学作品和科技作品,而是喜欢读一些卡通图画,更有甚者,读一些无聊的作品。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同学,而是采取引导的方式,告诉大家如何鉴赏文学作品,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班级,在班里设立书橱,里面摆满了学生爱读的各类书籍。上贴学生书画“阅读是一种享受”。而且,我们的书橱从来不锁,课间、饭后,学生都可随意翻翻,不知不觉中,学生已读了不少的书,爱上了阅读,享受了阅读。

总之,班级文化有着巨大而无形的力量,健康的班级文化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学校班级文化的改善和建设入手,优化学校教育环境,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实质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和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跨世纪人才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甘肃会宁县北关小学)

上一篇:新班主任如何树立威信 下一篇:他需要的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