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化学生命化课堂

时间:2022-06-26 07:25:24

构建化学生命化课堂

生命化课堂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学生的生命价值;生命化的课堂应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是建立在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的课堂。

一、生命化的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生命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

1.新颖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例如,讲“钠的性质”一课时,先安排学生看一个“滴水生火”的趣味实验:即课前将一小块钠置于酒精灯的灯芯中,上课时用胶头滴管滴水就能点燃酒精灯,这种酷似魔术的实验,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从而为探究钠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2.创设情境,保持兴趣。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是很多教师都容易想到和做到的。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对所学的内容一直充满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所授内容创设的情境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例如,在教学过氧化钠时,我先演示了滴水生火、吹气生火的实验导入新课,同学们都觉得十分好奇,感觉有些不可思议。随着新课的有序推进,同学们在学完过氧化钠性质后就能自己揭秘了。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都能反应,生成助燃剂——氧气,这就是棉花燃烧的主要原因。也有学生感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辈子都忘不了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这样的情境设计,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降低了接受新知识的坡度,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二、生命化的课堂源自教师的魅力语言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语言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协调师生关系、增强学习乐趣,以及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1.魅力语言源自亲切、幽默。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倘若教师照本宣科,语言无味,就等于唱催眠曲,学生哪有不昏昏欲睡之理?化学教师应以幽默的语言、风趣的启发式提问架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2.魅力语言源自精简。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生怕学生上课听不懂,非常注重讲,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也就会更高。但事实恰恰相反,学生被动地听课,成了“哑巴”,成了“容器”,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枯燥无味。生命化的课堂,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从“以讲为主”向启发诱导学生自学的方式转变,从“教师一言堂”向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合作转变。这就需要老师变冗长的讲解为精讲、少讲,提高语言的精炼程度。

三、生命化的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课堂是个舞台,学生才是主角,教师只是导演。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找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探究,这样才能彰显课堂的生活活力。

1.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授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乐于接受。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呢?一是合理分组。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组织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分组。二是教会学生小组内合作。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要求小组讨论,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三是分层教学,引入激励机制。根据问题的难易,采用分层教学,让每个小组不同学号的学生都有参与抢答的机会,有效避免了“优生唱戏,其余看戏”的状况。鼓励组间竞争,通过奖加分,评选优胜小组,进一步激发小组合作竞争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而敢于、乐于思考和回答问题,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2.注重实验探究。

传统的实验教学有很多弊端,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放到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上,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条件,尽量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经历从设计实验到进行实验的全过程,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对概念规律的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的目的。另外,提倡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

四、生命化的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生命化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单一的知识训练的行为,而是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行为。

1.善于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新情况,这就要求教师重视生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重视学生的想法和看法,不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不会有动态生成的环境,就不会有课堂的生成资源,更重要的是会削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善于捕捉课堂的人文教育资源。

在理科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关键是要寻找、整合和生成新课程教学中的人文资源,而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新教材在介绍“侯氏制碱法”时,内容非常精简。我在处理这个内容的时候,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拓展。我国近代化工先驱侯德榜,抱着“科学救国”的志向,留学美国。学成之际,他毅然谢绝国外多家公司的高薪聘请,面对国外资本家在制碱技术上的封锁,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将自己多年来研究制碱技术的心得写成《纯碱制造》一书,去世前,将该书献给了祖国。该书至今仍为制碱技术的经典著作之一。学生在听了侯德榜感人的生平事迹之后,定然为他的那颗拳拳赤子之心和爱憎分明、高风亮节的品质而感动。这样怎能不激发学生为人类创造文明的科学情感呢?

生命是人的根本,关注和完善生命始终是教育的必然选择。生命化课堂不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思想。只有不断地研究、学习、实践,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才能培养出具有新时代人格特征的合格人才。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要站在关注生命的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课堂生成,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道御术,常使“节外生枝”成为“锦上添花”。

上一篇:对基于动易CMS平台搭建校园网站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利用多媒体激活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