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的结症与出路

时间:2022-06-26 05:42:19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的结症与出路

20世纪的中国体育尽管在各方面实现了突破,创造了奇迹,但是在体育和社会经济的融合上,在20世纪末期才开始显现,21世纪中国体育区别于20世纪的最大特征,就在于体育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力量,因此,研究对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症所在是很有必要的。

一、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

1.从市场的角度分析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现有体育产业主要是从计划经济下的体育事业改革转轨而来,仍存在明显的双轨制痕迹。一方面是,体育赛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体育经费完全靠国家拨款形式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另一方面,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办体育赛事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赛事投入越多,而效益却每况愈下,这种只讲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就自然的形成了“居民低收入政府投资福利分配投资萎缩“的经济流程,制约了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

2.从国家政府和国情方面分析

(1)国家政策缺乏对体育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科学的管理造成市场竞争力弱。比较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再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来看,资产明显处于弱势。对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损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在这方面我国的扶持力度远远不够,缺乏对体育产业发展上的激励制度和优惠政策。

(2)从国情来看,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中服务性消费,文化消费、享受性消费偏低,从总体上限制了体育市场的规模。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主要精力和注意还在各种的致富的活动上,在许多时候,还要牺牲部分体育利益求得经济发展。

3.从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化人才流动等需要,尤其是体育领域中懂体育又懂经济人才的匮乏,以及受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迫切需要体育经济专门人才。从目前来看,中央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分别在2004年,2003年开始招收体育经济本科生,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开始招收体育经济硕士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03年开始招收体育MBA学生之外,到目前为止,其他普通高校没有培养体育产业经营人才。由于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数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他们一般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运作及其规律的深入了解,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市场的调控,导致了我国体育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4.体育市场管理来分析

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管理缺乏高层次立法,国务院的行政法规甚至法规性文件很少。虽然大多数省市已经了地方性体育市场管理的法规,但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仍需高层次立法予以明确。从目前来看体育市场在存管理权限不明确,法律责任界定不清楚,管理不规范,有的体育项目还存在交叉管理。

5.体育消费意识来分析

我国体育消费意识相对滞后,目前,我国除了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大城市以外,其他城、填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不强。自从1990年亚运会后,中国已逐渐将体育全面推向市场,使其市场化、产业化、商业化,并适应两个转变体育经济政策,使体育经济迅猛发展。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产业体系和一个健全的体育市场而未能引发更多投资人的关注。

二、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出路与具体措施

1.狠抓市场的体系建设

要进一步活跃思想,自我更新观念。要加强我国体育经济的市场竞争力,把群众基础好、吸引力强的竞赛项目推向市场,形成体育实体,以经营效益为中心,按照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其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特点,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和经济管理的法则,毕竟市场是体育经济预以生存的导向和载体,体育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调节作用来优化配置体育资源,并挖掘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动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文化市场、证券市场、广告市场等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

2.加大政策扶植力度

国家应制定一系列向体育产业倾斜的政策、法规,积极扶持体育产业的发展。除了在税收和融资等方面给予体育服务性行业持别的优惠,吸引社会资本向体育产业流动外,还应当采取以体育养体育的发展战略。即将来自于体育产业的税收等收入中的大部分反哺于体育市场,专门用于资助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体育观赏业的源泉,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才能显出明星和明星效应,才能创造表演价值和观赏价值。目前我国经济还处于转型阶段,体制需要不断的创新,产业结构必须优化。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三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3.加大体育经济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社会发展和国际化人才流动等需要,尤其是体育领域中既懂体育又懂经济人才的匮乏,以及受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迫切需要体育经济人才的参与。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体育院校招收体育经济方向的本科和研究之外,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对现有的体育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要广泛的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外体育经济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推动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改革与发展。

4.大力推进体育产业经营

要不断拓宽和开发体育产业领域,逐步提高产业的质量和效益,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一是有形资产的经营;二是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可以实行体育设施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体育品牌,为我国正在兴起的“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无限的商机。而对硝烟弥漫的体育用品市场,商家应认清市场形势,主动进行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去占领国际市场。体育赛事品牌经营,在中国体育日渐步入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轨道的大背景下,把一个体育赛事经营成品牌产品一样,同样可以获得品牌效应。充分利用体育设施多种经营,让闲置场充分调动起来,趁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增添花色,服务对路,实行多种经营,提高场馆的使用率。

5.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体育改革力度,是非常必要的,创新与改革已经为体育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于体育经济组织内部管理相对滞后,经济效益还达不到理想状况。因此,注重创新,采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转机制,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资源管理和使用效率,是体育经济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尽管体育发展已取得较好成绩,但存在不少问题,如体育产品的种类较少,科技含量较低,层次单一,不能满足各类别多层次及多种不同偏好的消费者的需要。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调整企业的产品和产业结构,争取自身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在体育用品的材料和功能上下功夫,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去占领国际市场。

6.大力推进协会制

协会实体化是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足球和篮球等一些喜闻乐见的群众项目以率先试点成功。国家体育局20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有11个中心一年可赢利1000万元。国家体育总局一年从社会上拿到4亿元,已不亚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同时,还要依托体育进行借光经营,如用一些体坛名人、名物、名事的影响力来扩大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进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1)与体坛名人联合办学,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后继人才。(2)出口优秀选手和教练。中国的乒乓球称霸世界乓坛数十年,将我国优秀选手和教练输出到有需求的国家,既可开展两国体育交流,又可促进友谊和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结束语

回顾我国体育发展体育经济走过的路程,体育经济尚处于初级水平的发展时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要快速有效地挖掘体育产业发展,不能闭门造车,要解放思想,广开思路,加强交流和创新。通过政府的倡导,企业的支持,舆论的帮助,要狠抓市场体系建设,引导和刺激消费,开发体育用品市场、让社会主义市场体育经济与国际接轨,要健全体育经济法规,加大体育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以保证体育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庄玉良:我国体育经济潜力开发策略的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6.12.214期

[2]白耀东:中国体育经济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6.12.45期

上一篇: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探析 下一篇:对彩棉服装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