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06-26 12:34:42

中药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疗效分析

作者单位:841000 新疆库尔勒市巴州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薄衍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以传统中药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中药对近年来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90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行化痰平喘、宣肺止咳治疗,并与同期以单纯西药治疗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 以中药疗法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西药组的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可提高临床控制率及有效率,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药; 活血化瘀法;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慢支)合并肺气肿中医属咳嗽、喘证、肺胀范畴,患者多数年龄较大,其临床症状较典型,如咳痰、咳嗽及胸闷气短等[1]。慢支合并肺气肿久治不愈,常反复发作,病情往往进行性加重,降低患者生活工作质量。本文对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慢支合并肺气肿患者均行以传统中药活血化瘀法,并与西医疗法进行比较,探讨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0年5月间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180例慢支合并肺气肿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临床症状、肺功能、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慢支诊断标准及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参照《慢支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标准:“以咳嗽为主,并伴程度不等的喘息症状和多次出现喘鸣音,每年发病持续时间大于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者”。胸部CT检查示肺纹理增多增粗,伴局限性肺气肿。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自愿受试者。病例排除标准:经CT诊断为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尘肺、心脏病、肺结核、心功能不全等除外。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炎、解痉、平喘药物治疗。观察组以中药活血化瘀法为主,组方为:阳和汤加味。处方:熟地30 g、鹿角胶20 g(炖服)、白芥子15 g、桂枝15 g、干姜15 g、麻黄8 g黄芪30 g、苏子15 g、法夏15 g、厚朴15 g、地龙15 g、甘草5 g,每日2剂,上下午各1剂,每1000 ml水煎至200 ml,口服。对照组:先锋0.5 g,每日3次;复方甘草合剂10 ml,每日3次;氨茶碱0.1 g,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4周作为一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慢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标准:“以咳、痰、喘、哮鸣音4项为疗效标准”。(1)临床控制: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胸闷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功能各项指标恢复。(2)显效:肺部鸣音及咳痰、喘息、气促、胸闷明显缓解,肺功能各项指标显著改善。(3)有效:肺部鸣音及咳、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有所缓解,但程度不及显效,肺功能各指标有所改善。(4)无效:上述各临床症状基本无任何改善甚至进行性加重,肺功能测定结果未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2]。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者喘息、咳嗽、咳痰及胁胀脘闷等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1%(P<0.05),具体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支合并肺气肿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较长、病情常常反复。中医认为其属肺胀范畴,病变部位首发于肺,其病理大多因痰浊潴留、正虚,反复遇感引发,并逐渐加重,气机不利,痰壅气道,胸肺阻胀而发病[3]。其临床症状多为反复性咳痰、咳嗽、喘息、胸闷气促等,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中医治疗慢支合并肺气肿多以辨证分型,分为外感诱发型、肺肾气虚型、痰湿内阻型等;临床以降气平喘、止咳化痰为主,兼以补肾纳气。有研究表明,中药合剂可一定程度抑制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在呼吸道聚集,说明中药合剂对炎症细胞的呼吸道趋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缓解呼吸道炎症症状,减轻呼吸道黏膜损伤,从而缓解呼吸道高反应性,降低呼吸道阻力,使呼吸道重塑、纤维性病变减轻。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中药具显著的镇咳、化痰、平喘效果,并能够选择性作用于肺循环系统,降低肺动脉压力及心肌氧耗量,改善心功能,扩张缺氧肺泡区血管,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从而使得肺通气状态获得改善。本研究用药基于中药活血化瘀的中医辨证机制,中药观察组90例患者中,临床控制率24.4%,总有效率9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随着对慢支合并肺气肿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深入,中医中药治疗慢支合并肺气肿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免疫组化方法的改进,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将在慢支合并肺气肿治疗中发挥更大优势。

参 考 文 献

[1] 黄礼明.试论痰、瘀、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治中的重要性.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22(1):5-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治疗慢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学报,1988,8(6):68-69.

[3]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收稿日期:2011-03-10)

上一篇: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凡诺用于中孕引... 下一篇:探讨小剂量甘露醇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