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项目交付(IPD)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

时间:2022-06-26 11:35:18

综合项目交付(IPD)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

摘要 综合交付模式(IPD)已经成为未来建筑业建设模式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项目实践,初步探讨了IPD模式的构架设计与实施,总结了IPD模式对总承包单位和业主的价值体现和关键性问题,为我国建设工程总承包商实施IPD模式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关键字 综合交付模式 项目实践 总承包商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建筑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传统的DBB、CM及DB三种传统的建筑项目交付模式已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上述挑战,综合项目交付 (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ipd模式,为建筑业的变革带来可能。

一、综合项目交付的内涵

美国建筑师协会(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AIA)在2007年给出了综合项目交付模式的定义:在一个项目中集合人力资源、工程体系、商业结构和实践等各方面因素,通过有效协作来利用所有参与方的智慧和洞察力,从而优化各个项口阶段,减少浪费的项目交付模式。

IPD模式突出的特点就是要求包括业主、设计方、承包商、咨询方、供应商、各级分包商等在内的项目各参与方在工程项目最初时期就介入项目,进行密切的协作,并对工程项目承担责任,直至项目交付。运用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3D、4D等多维可视技术帮助项目参与各方更好地实现对项目设计、建造等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二、IPD模式项目实践案例

(一)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新疆某市工业园区中心地块,占地面积143亩,总投资8000万元。建筑面积近30000平方米,由10个单体建筑组成。综合实训基地毗邻规划中的县职业高中,两个项目分区明确,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功能互补,分步实施,合同工期2011年5月30日到2012年6月30日。项目为“交钥匙”工程,项目工期固定,项目成本不能突破预算,IPD项目整体交付模式在该项目的工程实践中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二)IPD模式在实践中的架构设计及实施。

在设计和施工分别招标的建设管理模式下,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以后责任不易划分,设计企业与施工企业往往相互推诿,导致业主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失误或设计配合问题,影响施工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项目以IPD模式实施并完成项目交付,即由一家责任主体(承包商与设计单位成立联合体)承担整个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任务。

三、项目实施IPD的价值体现

和传统的工程项目交付模式相比较,按照IPD项目整体交付模式实施项目,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明显优势。

(一)对总承包单位的价值。

1、一个总承包商对整个工程负责,工程实施的责任主体单一,有利于在设计阶段考虑未来现场施工因素,能够避免设计和施工属于不同责任主体时的相互推诿现象。

2、以总价合同为基础,基本上不用再支付索赔及追加项目费用,有利于成本控制。由于项目报价以及实施是建立在对项目细节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基本上很少发生索赔或者费用追加现象。

3、设计、采购和施工的一体化管理,有利于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有了BIM技术的支持,所有的详细的材料设备采购计划都可以提前至少4-6月的时间编制完成,现场很少发生由于设计滞后或者材料设备不能及时到位所引起的工期延误。有了BIM三维模型,现场技术人员在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时会更加的直观和准确, 减少返工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对业主的价值。

1、IPD项目整体交付模式能够有效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在传统的交付模式下,项目前期设计通常会占用很长的时间, 采用IPD整体交付模式可以将项目设计周期与施工准备周期进行叠加,从而缩短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见图1)。

2、采用总价合同模式,业主的建造成本从项目初始阶段就可以清晰确定,避免项目成本超预算等问题的产生。通过BIM技术的支持,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增减项目极少发生,有助于项目管理团队对成本进行预控,从而始终能够做到可以很好的落实业主的成本目标。据统计,本项目最终完工决算成本与最初的项目概算成本差额不超过5%。

3、作为项目实施的单一责任主体,联合体的双方(设计方和施工方)紧密协作,将大量本该由业主项目管理团队承担的协调管理工作化解,从而有效减轻业主方项目管理团队的工作强度,减少相应岗位的人员设置,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理费用开支。

四、项目IPD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1、政策制度环境的支持对IPD模式实施起着关键性作用。IPD模式目前在国内目前试行的不多,特别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流程,按照国内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法规定,对于国有投资的建设项目,政府有严格的制度要求,如果要大范围推行IPD模式,还是需要对很多的制度流程进行修订和变通。

2、IPD模式的核心是合作,从各参与方在项目早期介入项目开始,合作贯穿整个项目的周期。而融洽的合作氛围和显著的合作成果是建立在信任基础的,因此,为了实现项目目标并且获得最大收益,就要求项目各参与方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紧密合作。

3、正确合理划分利益和风险。在IPD交付模式下,当出现共同收益时,参与各方可以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进行合理的划分。然而当IPD整体交付模式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对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等目标产生影响,造成损失需要参与各方进行分清责任并相应承担时,如何合理划分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后果就会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4、确保项目参与各方要能够对IPD整体交付模式的基础理念有充分和正确的理解。摒弃传统项目交付模式的影响, 转变习惯性在处理问题时转嫁风险的想法,与项目合作各方积极合作,实现项目合作共同体的效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

参考文献:

[1]Flager F, Welle B, Bansal P, et al. Multidisciplinary process integration and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 classroom building.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2009, 14: 595-612.

[2]Guangbin Wang. Cooperation betwee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nd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Method Leads to Paradigm Shift of AEC Industry.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MASS). USA 2009.

上一篇:浙江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现状及制度探究 下一篇:院校网络机房的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