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质疑习惯 推动自主学习

时间:2022-06-25 09:09:57

培养质疑习惯 推动自主学习

摘要:质疑在自主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学生质疑习惯,我开辟了两条供学生质疑的渠道。课外方面:一是让学生在日记中质疑。二是每月组织一两次课外阅读交流会。课内方面:一、讲课前安排质疑,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高涨。二、讲课中提倡质疑,鼓励学生课堂上独立思考。三、讲课后鼓励质疑,将学生自主学习引向深入。

关键词: 培养 ;质疑习惯 ;推动 ;自主学习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学论也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这就是说,质疑是学习的基础,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学习,更谈不上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怎样的一种学习呢?它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自主地研究学习对象,以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并且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而质疑在自主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学习方式也特别关注问题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质疑,作为独立思考的重要表现,是治学的起跑线,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钥匙,对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美国教育家萨奇曼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儿童具有自然而旺盛的探究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会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除这些新奇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既然如此,语文教学就应利用儿童的这种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与能力,以此作为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和原动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习惯,从而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我是从课内课外两方面着手的,效果非常明显。先说课外。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勤于质疑,我开辟了两条供学生质疑的渠道:

一是让学生在日记中质疑,促使学生自觉向生活学习。生活是一本无字之书,这本书对提高学生素质也是有很大帮助的。《红楼梦》上说得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因而我就鼓励学生密切关注身边的事,大至国际热点,小至同学间的交往、内心的困惑,用心思考,并把疑惑写在日记中,教师在批阅日记时相机辅导解决。有疑惑能找到宣泄和解决的渠道,学生当然乐此不疲。久而久之,学生更加热爱生活,逐步成为了生活有心人。

二是每月组织一两次课外阅读交流会,推动学生课外阅读。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中想到而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发挥团队力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解决,深入探讨。有的学生竟然能对《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杨柳”、《隋唐英雄传》中李元霸在比武时,“双手各举起一个石狮子”的可信度提出质疑,可算是不惟书,不惟古人,具有独特感受和个体体验的表现。当场表扬这类学生的成绩,必然推动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对不善于质疑的同学也是一种启发和促进。

再谈课内。课堂是培养学生质疑习惯,推动自主学习的主战场。为了推动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我分三个时段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

一、讲课前安排质疑,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高涨

学生在预习课文后,听老师讲课前,对课文的新奇感最为强烈,其思维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和束缚,最容易产生感慨和疑问。所以,我总在课前让学生质疑。既检查学生课前自主的预习程度,又可以把有价值的问题提炼、归纳出来,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大家探究解决。

有时,可根据学生提问,临时改变教学程序,有针对性地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导读《万紫千红的花》一文时,原计划的教学流程是:“分段归纳段意归纳说明顺序”,不料,在课前质疑中,学生就已提出了“花为什么有颜色?”、“花为什么会变色?” 、“花跟昆虫有什么关系?” 和“花跟人有什么关系?”等具有段落概括性的问题,我就临时削减了“分段”这一程序,直接从引导学生研读课文重点解答上面四个问题,然后反观这些问题所覆盖的段落,学生也很快归纳出了本文的说明顺序:按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由主到次逐层来写。这种质疑,在教学课堂上得到肯定和利用,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更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高涨,质疑能力得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讲课中提倡质疑,鼓励学生课堂上独立思考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只要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了,就总会有一些问题产生。倘若在讲课中,冷不防地遇到学生冒出一个问题来,教师这时该怎么办?是不管,是叫下课再问,还是一顿训斥?如果不管,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兴趣将逐步减退;如果叫下课再问,根据倒摄抑制遗忘规律,学生在学了新内容后,先前的问题遗忘了,即使在课后还想提,也难以回忆起来。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也会逐步消退的。如果是一顿训斥,后果会更严重。读过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人,不会不记得,私塾先生冷冷的一句“不知道”,给儿童那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一种多么严重的伤害!实际上,只要处理得当,学生的课中质疑,不但不会干扰课堂教学,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反而还可作为反馈信息,使教师及时掌握学习效果,甚至可据此调整教学思路,收到意外效果。在导读《死海不死》一文时,有一位男生突然吼出一句“为什么海水的含盐度越大,浮力也越大?”,我的讲课思路被打断,但我当时没有责怪他,在表扬的同时,又临时给他们补充了浮力知识,使他们加深了对死海“淹不死人”的理解。他们当时的表情告诉我,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质疑的积极性得到保护。教师的教学针对性也得到落实,这是教师处理得当的结果,也是学生积极质疑的结果,更是学生课中自主学习的结果。

有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质疑、释疑的组际比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有力地推动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

三、讲课后鼓励质疑,讲课后鼓励质疑,将学生自主学习引向深入

一节课学完后,学生还会有疑问吗?有!思考深入的,有;能进行多角度、批判性思考的也有;能进行拓展阅读的,更有。所以,教师在作结时或下课后,仍然要鼓励学生自主复习,并积极质疑。学完《变色龙》一文后,有的学生就问了“将军家的哥哥的狗为什么能跑得出来”的问题。是啊,富贵人家的狗,不愁吃,又不缺人看管,怎么能跑出来?只有理解为是被放出来的。其实,这个问题已涉及到狗主人“根本不顾及狗会伤及无辜”的蛮横心态。通过探讨,学生就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了“十九世纪末沙皇俄国专制统治的专横本质”。这是学生通过自主的、积极的思考生成的问题,哪一个教师不为此感到欣慰呢?如果这种生成在一课又一课学习中反复进行,就会使学生的质疑与释疑相互衍生,循环往复,组成一根持续不断的“质疑释疑再质疑再释疑”的自主学习链条,随着这根链条的不断延伸,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就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产生出来。

总之,学者须疑,学贵有疑,学要先疑,疑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质疑习惯养成后,进一步学会析疑、释疑。如果学生不为表扬而疑,自觉主动析疑、释疑,那么质疑才能持久地推动自主学习。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第六中学校 402275)

上一篇:北河下导水裂隙带高度与防水煤柱厚度的计算研... 下一篇:小改造 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