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的困境与突围

时间:2022-06-25 08:04:39

大学语文的困境与突围

摘要:大学语文是高等母语教育,它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目前大学语文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大学语文要赢得应有的地位与尊重,应在学科建设、优化教材、优化教法、优化教学内外环境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大学语文 学科属性 教学改革

语文是工具,但是特殊的工具。任何语文形式都负载着人文内容,也只有负载人文内容,语文这个工具才能发挥作用。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一般来说是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其最主要功能是“以化成天下”。大学语文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在现阶段被赋予了重大的历史使命,其内涵十分丰富,既有思想性的,又有文化性的;既有审美性的,又有发展性与创造性,它对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吸取,审美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学科’。语文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其他学科,而在其他学科里也有语文的因素……别的东西可以是技能,学了之后打工、干活,语文不是这样,语文是灵魂依靠的东西,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或者说它是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学问……学语文首先要和整个人生挂起钩来……”张文重教授指出大学语文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仁爱精神、国家民族意识的培养、以道德为标准的主体人格精神、中庸为贵的和谐精神、自爱自重自省自悟的自利精神,可以说这正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之所在,因而,大学语文深深地打上“人文”的烙印,充斥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为了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大学语文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对大学语文的作用作深入的探讨。当今国外高校都非常重视母语教育,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都开设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母语教育的专门课程,都明文规定了母语教育必须是必修课。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高校也这样非常重视母语教育。这些高校都意识到母语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独立人格、审美意识、思维与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在我们较为深刻地认识了大学语文的学科属性和作用的前提下,针对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我们应该采用哪些对策来化解当前的危机,使大学语文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是关注高等母语教育人士思考的重大课题。几十年以来,广大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目前尚无成功的模式。根据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突破目前的困境:

一、切实抓好大学语文学科建设

自1978年大学语文“重出江湖”以来,其学科建设一直停滞不前,学科研究低水平重复,这是造成大学语文地位没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两届全国大学语文教学年会上,与会专家都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一致强调大学语文应从组合型的中文专业教育定位转向一个独立型的中文综合教育定位,强调它的学科独立性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可惜的是,直至今日,大学语文学科属性依然不明,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研究没有相对独立,理论也没相对完整;既没有领导大学语文建设与发展的强有力的组织,也没有具有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的专门人员队伍和设施;既没有全国公认的较为成熟的教学大纲,也没有较权威的公认教材。所有这些,都是重建大学语文学科必须扎扎实实努力的工作,唯如此,大学语文才有出路。

二、优化教材

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材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人文型”、“文学型”、“文化型”。教材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各种版本的编写理念、原则、内容等差异悬殊。教材是教学的原初起点,教材和教参质量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我们建议各高校要尽可能选用国家级的规划教材。教育部应组织全国大学语文教育权威专家编写适合不同层次高校通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和教辅材料,同时指派相应的专家指导不同省市地方院校根据本地区本院校的实际编写校本教材或补充教材。除了编写纸质教材和读物外,还应开发电子教材,丰富教学资源。各院校都应建立大学语文教学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沟通、教学研讨的互动平台。

三、优化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在高校遭遇冷遇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教学方法的陈旧,学生望而生厌。在国家日益强调加强文化建设与大学语文课程地位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明显滞后。“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的接受不再是应试教育的紧张准备,而是本着理解、体会、感悟的态度去学习的。他们容易将自己的现实人生、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同文章结合起来,掩卷沉思,对号入座,或认同、或否定,不一而足,从而得出己见。可见,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和接受与中学时代的语文学习是不同的。”探寻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大学语文建设的紧迫任务。以下方法与经验值得我们提倡与借鉴。

(一)互动式教学方法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本来富有人文性、经典性、审美性的大学语文变得索然无味。倡导以对话为特征的互动式教学是重新焕发大学语文课堂生机与活力的有效途径。其基本特征是民主与平等,其基本手段是“沟通”与“对话”。“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通过对文本的反复互动研讨,由表及里,逐渐提升在精神、灵魂、生命境界有所感发。”转换教师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进行互动式教学的前提条件。“问题”是互动式教学得以展开的基础。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疑点并设计问题,再引导学生通过多途径的“对话”加以解决。在平等的对话场中,师生可以无所顾忌地反复追问文本,相互提问相互回答,亮出自己对文本解读的结果,在不断的相互启发与探讨中,最终达到“视域融合”。大学语文的课堂氛围会在不断的追问不断的对话中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品质、人文素养也在反复的沟通与对话中得以落实与提高。

(二)变革课程设置和班级授课方式

我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以选文为基本内容,并且不同版本选文重复的几率较大,限制了学生文本选读的空间。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母语课程专题化经验,会给大学语文教学带来一线曙光。

所谓课程专题化,就是按教材的知识逻辑关系,打破教材原有的内容组合,以专题的形式整合各章节。最大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地引导大学生通过对专题的研究与讨论进行知识构建。大学语文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我们可以按照某一特定的标准,将其专题化。

与专题化相适用的教学方式是小班研讨式。我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一般采用的是大班授课方式,一个教学班动辄上百人。在如此大规模的课堂里,师生无法互动,也无法深入研讨问题,而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是导致大学生讨厌甚至反感大学语文的重要原因之一。小班研讨的突出优点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中,赋予学生平等的机会去讨论、探索、实践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优化教学内部环境

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大学语文教研室,甚至没有专职的大学语文教师。一些省市的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这类的组织也没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学语文教研活动缺乏良好的环境和有效平台,教研活动无法有效展开,严重地制约了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优化教研环境,首先要求各高校领导能站在国家人才战略的高度,真正意识到大学语文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师资的配置、经费列支、课程建设、课时设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特别是在师资配置上,应该请本校在人文教育方面有威望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其次,鼓励大学语文教师大胆开展教学改革。由于我国传统大学语文基本是沿袭中学语文教学的方式,致使本来生动活泼的大学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大学语文的出路在于改革,而改革离不开学校的支持,高校要创设大学语文教改的环境,并在课题立项、、学术交流等方面适度倾斜。

五、优化教学外部环境

大学生在求职时,不会写求职信,不能流畅地自我介绍者较为多见,这也是社会对当今大学生认同度比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大学语文教学的大环境。

第一,强制各高校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改革研讨会纪要》,明确规定了大学语文必修课的地位,但目前还有相当多的院校没有切实贯彻会议精神,大学语文仍处于难堪的境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大学语文教育的监管与考核,把其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强制各院校对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视。

第二,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母语教育的良好氛围。在“十二五”期间,中央已把繁荣文化,发展文化软实力,共建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给高等母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大学母语教育的大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社会重视外语轻视汉语的现象依然存在,用人单位看重外语轻视母语素养的选人标准,对高校母语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中学语文的应试教育败坏了大学生学习母语的胃口,伤痛难以一时治愈,使大学生对母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功利性的社会心态,就业竞争的激烈等迫使大学生专注专业,疏于母语素养的提高,诸如此类,对大学语文教育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要排除这些不利因素,营造优质的大学语文教学外部环境十分必要。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认识到母语在民族兴旺发达、社会发展、个人成长中的突出作用,从而形成珍爱母语尊重母语的社会氛围。企事业单位招录人员时,应把母语运用能力作为考核的内容。教育部可在各高校推行汉语等级考试,并把它作为毕业、就业的参照要素,以此推动高校师生对大学语文的重视。

总之,英语过度强势,网络语言泛滥,母语受到冷落,大学生人文素养下滑是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困境的突出表现。唯有内部锐意改革发展,外部争取政策支持,准确定位大学语文的学科属性,优化教材、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的内外环境,大学语文才能冲出重重困境,发挥其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使之成为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高素质大学生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徐四海.论大学语文的属性与特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

[3]孔庆东.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N].中国教育报,2009-3-21.

[4]刘欣.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例谈[J].教育探索,2012(5).

[5]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从训诂学透析一种文化现象 下一篇:计算机语言辅助下的高校语文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