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探究型学习 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时间:2022-06-25 02:29:24

加强探究型学习 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摘要:目前,探究型学习运用于各学科教学中,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刺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了内容的时空限制,但前提必须是开展有效探究。本文论述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有效开展探究型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探究型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256-02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各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其中有不少知识点具有重复性和交叉性特点,这为该门学科开展探究型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而且像这种重复性与交叉性的知识结构更能促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螺旋式向前发展。可见,高中阶段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探究型学有必要,对于大多数教学内容是可行的。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有效的探究型学习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设计动态性的学习方案

只有动态,课堂才会充满活力,有了活力,才能推动探究活动的开展,因此,动态性的学习设计是实施探究的前提条件。这里,从教学设计的开放性、灵活性、变化性三个方面来揭示教学设计的动态性。

1.开放的问题设计。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与各种形式的问题有关,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的教学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的理解。要达到这种教学效果,我们必须提出开放性极强的问题,即基本问题或单元问题,激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去主动寻找答案。由于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促使班级学习小组积极交流讨论,同时,强调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比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关于对青年学生玩游戏的探究,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为:如何看待青年学生玩游戏?玩游戏能够促进青年学生哪些能力发展?玩游戏会对学生产生哪些负面影响等?

2.灵活的教学策略。如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媒体及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在探究型学习中,怎样灵活地进行情趣导入?是否给学生进行适度演示和在个别化学习指导中进行讲解?在小组讨论中,如何巧妙地进行分组管理?这些策略,都要追求灵活,只有“灵”,才会“活”,只有“活”,才能“动”,可见,灵活性的教学策略,是探究型学习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在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型学习中,尤其强调社会实践和调查等策略。

3.变化的过程探究。进行课题探究是探究型学习整个活动的核心过程,学生根据所确定的探究思路进行调查、实验、资料收集、考察等各种探究活动,最终将问题予以解决,并得出探究结果。探究中开展的活动要丰富多样,而活动开展前,可能有很多不能确定的因素及突发事件发生。所以教师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活动的变化性,从而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探究的程度选择相适应的活动类型和设计活动开展受阻预案,采取“以变应变”的策略保障问题的探究有效推进信息技术教学。

二、建立平台化的探究课堂

对于探究型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堂,我们不能狭隘地将课堂固定在教室或实验室内,如像调查研究就必须借助于图书馆或社会大课堂。下面,从建立集成性平台、交互性平台、控制性平台来对平台化的探究课堂作深入分析。

1.建立集成性平台。集成性平台包括:集成性的主题资源平台和集成性的教学媒体平台。探究活动中所需要的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源都要围绕所探究的问题而存在,并按信息的类型和层次进行存储管理,形成集成式的主题资源平台,从而方便探究活动中实时调用。然而,所有信息都依赖于教学媒体进行加工、传递、利用。因此,集成化的信息资源要求集成化的教学媒体作支撑,即多媒体信息必须依赖于多媒体技术,二者相辅相存。可见,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探究课堂中,创建集成性主题资源平台和集成性的教学媒体平台尤为重要,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集成化的软件资源和硬件环境。

2.建立交互性平台。首先是在探究活动中,师生充分互动。由于是探究型学习,避免教师在课堂上大量讲授,只能作恰当的情景导入和任务驱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点时,教师进行疑难解答;学生在探究中走入困境中时,教师要把学生的活动朝着学习目标方向引导;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加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操作、实验、探究。可见,师生互动不仅仅停留在交流上,更强调共同参与的行动上。其次,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把活动的步骤罗列出来,并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每一步骤中所注意的问题以及信息的来源都要有链接、提示等交互设置。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实时关注学生或学习小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交流,学生走入盲点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遇到困难活动不能进行下去时,教师要主动参与探讨,在适当的时机,要退出小组圈子,协调整个课堂,这样,学生方能把信息技术学科学活。

3.建立控制性平台。千军万马,必有一将,全盘服首,方能取胜。在探究型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像将领一样,指挥全班学生有序开展探究活动,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实施整个探究过程,方能达到学习目标,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可见,整个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控制,为了有效控制和规范性控制,这里提出建立控制性平台。首先是建立动态的控制平台,这个平台是在教师“心”中建立的,以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驾御整个教学课堂,推动活动有序进行,这是一个虚拟的控制平台,即智能形态的控制平台。其次是建立静态的控制平台。即物化形态的控制平台,如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软件平台等。因此,教师在驾御整个课堂时,既要设计与运用好智能形态的控制平台,又要用好物化形态的控制平台,做到虚实结合,有序推进课堂。

三、形成多结构的过程评价

对信息技术学科探究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不应仅仅关注学习活动的最综结果,更需要注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学习小组的探究情况,即过程性评价。在信息技术学科探究型学习中,为使过程性评价具有可操作性,采用评价量归进行评价,而且探究型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学习活动是以真实任务驱动的,最后的学习结果则往往是电子作品、调查报告、心得等。所以要求相应的评价工具可操作性好、准确度高的特点,而评价量归的功能正好具有这些特点。由于在信息技术学科探究过程中,涉及的探究任务多,问题的开放性强,实施探究方法多,相应地要求所设计的量归中的结构分量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全方位地对学生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型学习中,为促进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性,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从而采用多结构的过程评价。

四、进行目标性的社会实践

在信息技术课探究型学习中,社会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但在具体操作时,往往超越主题,偏离目标和任务。比如在各级各类培训活动中的考察就是如此。因此,在信息技术探究型学习中,首先要明确目标,且清醒地认识:通过社会实践后,能解决哪些问题?实现哪些目标?完成哪些任务?在实践活动中要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效吗?从而加强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设计一个广告宣传单,统计一组调查数据等。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型学习中:设计好动态化的学习方案是使探究课堂充满生机、活力的前提条件;建立好平台化的探究课堂是探究活动有序推进的措施保障;形成多结构的过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加强交流、积极参与的过程督导;进行目标性的社会实践是引导学生紧扣目标、任务的活动方向。从而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型学习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中级)[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集成电路工艺教学过程中的利... 下一篇: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的巧妙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