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本资源,拓宽练笔途径

时间:2022-06-25 08:05:23

挖掘文本资源,拓宽练笔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关注表达,习得方法”成为当今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倡导这种价值取向,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纵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观。他们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修辞手法、遣词造句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就是例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课文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能力,不失时机地进行小练笔,将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小练笔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切入口小,难度低的特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结合课文小练笔的几种方法。

一、 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写作

“插图多”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色之一。打开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你会发现,课本越来越精美了,随便翻开一页,你都能看到一幅或多幅形象、生动、具体、可感的插图。对于这些插图,有些文中只是一笔带过。这些可都是宝贵的练笔资源,在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进行练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如:在教学前,先让孩子们观察教材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写了哪些景物,并引导他们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按观察的顺序说话,想象画面的意思,最后把看到的景物写一写。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了解了画面的意思,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

二、 利用课文进行补白

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语文教师要以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思维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教《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可紧扣“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作者未尽举的特点,并用文中的句式“……是她……”,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写下来。通过写,学生对伟大的大自然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

三、 写作技巧的模仿训练

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的表达技巧,比如前后照应、段落结构、细节描写、动静结合、有序表达、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等等,有的放矢地训练。例如:课文《东方之珠》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具体介绍了香港的景观。作者分别以“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等句作为每一自然段的总起句,概括介绍香港迷人的海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的特点。这种典型的先总起后分述的段落形式及打比方的描法是学生片段仿写最好的范例。结合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就以这篇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以“节日的 广场真热闹!”为总起句,写一小段话介绍节日里城市广场的热闹景象。这样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打通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宽阔通道,使两者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四、 优美的语言句式仿写

在教学《匆匆》一文时,我将时间流逝的语句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朱自清独特的观察方法与表达技巧:用具体的动作、经历,描述时间悄然无声地溜走。这一段举例式的描写,句式严谨,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快就有了朗读的兴趣、积累的欲望,很自然地让人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历。于是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把时间从自己身边溜走的情形描写下来。于是学生写道:

玩耍的时候,日子从笑声中过去;

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过去;

思索的时候,日子从紧皱的双眉前过去;

……

学生在进行句式仿写的同时,不仅感受到时间在无情地流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能再让时间溜走了,更在无形中进行了一次语言的实践,语言的创造。

五、 古诗改写

我们的语文课本,每学期都会安排一些学古诗的内容,这些古诗大多出于名家之手,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里面既有鸟语花香,也有喜怒哀乐,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创作已经并非附着于面,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启发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语言扩充,才能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因此在讲解古诗后,我都会安排一些练笔活动,把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这是一个极好的练笔素材,学生领会了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中看出一幅画来,就感受不到诗中所蕴含的美好和愉悦了。

六、 扩大视野的练笔

读完―篇好文章,常常会使人觉得意犹未尽,好像故事还没有结束,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往住使人浮想联翩。这时我们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可能是什么样的,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新奇大胆的设想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学完《爱之链》以后要求学生续写结尾,通过续写深化了对文章的主题的理解。

练笔方法多样,贵在坚持,关键要做到一练一得,每次有一点收获,就会积少成多,天长日久,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令人惊喜的变化。

上一篇:积极心理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自学于先,愤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