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葡萄酒商19世纪下半叶奋斗史

时间:2022-06-24 11:50:56

英国葡萄酒商19世纪下半叶奋斗史

1862年3月的某一天,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急匆匆地赶到图杜伊勒利宫。他知道,忧心忡忡的法皇拿破仑三世要向他请教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法国葡萄酒业最大转运商―一群英国商人抱怨他们转运的一大批法国葡萄酒根本无法饮用。

两年前,法国与英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法国葡萄酒的福音由此向世界大规模传播开来,葡萄酒出口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但是,英帝国的全球扩张不但会带来自由贸易的利润,也带来了自由贸易的风险,而品质则是拿下英伦三岛以至全球市场的保证。为此,即便是法英交恶,两国政府还可心照不宣地通过英国商人的全球优势,分享法国葡萄酒业的利润。

作为欧洲强国之君,优雅巴黎的建造者,拿破仑三世可以很轻易观察这个维多利亚统治下的邻国。1862年,他可以从售价一便士的英国自由派的旗舰报纸《每日电讯报》上读到这样的社论:“……自由贸易政策已有 10年光荣的胜利,并且它还取得了同法国(在1860年关于自由贸易)签订的条约,现在我们把它放到了崇高的永久的地位。”

他一直以一种新鲜好奇的眼光观察着邻居家最大的城市,他想知道在1800年就比巴黎多30万人口的伦敦,人们怎么生活。他注意到人们开始用一个词:郊区化。虽然他不可能知道1900年,有了360万人口的巴黎仍比伦敦少了110万,但是伦敦郊区那正在兴建的一排排或者自成单元、或者半独立的崭新的房舍,让他隐隐感到这些乘着火车和地铁到伦敦上班的“下层中产阶级”可能会对法国的葡萄酒业产生新的影响。

虽然种种迹象显示英国葡萄酒商日子并不好过,邻居的葡萄酒交易还是值得这个法国皇帝指示他的经济顾问去研究。作为国策制定者,他知道,186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单瓶法案”(该法案规定葡萄酒要上市销售,必须单瓶密封包装),必然会给市场带来极大的变革。

1865年成立的维多利亚葡萄酒公司开始受到关注。虽然在普法战争中被赶下了台,身在伦敦的前法皇却可亲身感受到这场由伦敦Mark Lane发家的葡萄酒公司的咄咄攻势。这个与帝国女皇同名公司的葡萄酒自产自装,在广告中大力宣传自己品牌“无掺杂成分”。1875年,其销售额占了全英国葡萄酒销售总额的5%,是居于次位的商家的6倍。到了1886 年,它在全英已拥有了98家商铺。

而同期,英国的大多数葡萄酒商却接连遭到农村衰落、质量降低的打击,挣扎在破产的边缘。

在研究了另一间更为成功的Gilbey’s公司后,人们认为这类公司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销售流程:先从原产地散装进口,到了英国后灌装,贴上瓶签。优惠的关税和“单瓶法案”是英国政府赐给它们的政策良机。

工业化、帝国扩张、城市化带来的“下层中产阶级”似乎是界定新生市场的最佳理由,19世纪80年代前期,英国行业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的一份粗略调查显示,工人阶层消费了全英75%的啤酒和酒精饮料,葡萄酒的消费仅为10%。这就意味着如果当时每人每年平均喝两瓶半葡萄酒的话,那么有75%的人平均每年只喝1/3瓶,而其余 25%的人平均每年要消费9瓶。

到19世纪末,经济中的服务部门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一支庞大的白领工人大军出现了,他们在零售、银行、会计、广告和商业部门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工厂的管理从父权制家庭传统转到新的职业管理者阶级手中,制造业的官僚迅速增长。随着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消磨在新的职责方面,尤其是根据 1870年法令产生的教育制度方面,地方和中央的文职官员队伍迅速扩大,商店、办公室、电话局为妇女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伦敦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尤其大,它造就了一支庞大的城市劳动大军。而这些下层中产阶级可没有庞大的酒窖来藏酒。

城市化使以往农村地区的“酒桶贮酒,上门调酒”的销售模式不再吃香。给农村地区葡萄酒销售带来最致命的打击是1873年的农业危机。波尔图、雪利、波尔多等酒因田租锐减而销量大跌。

新的零售模式也渐渐在食品行业出现,销售也被精明的葡萄酒商引入。Gilbey’s在英国将散装进口的酒贴上“城堡”商标,再通过全国各地2000多个点销售。这些点都经过严格筛选和监管,大多都是经营良好的食品店,销售 Gilbey’s公司200多种饮品中的精选品。虽然研究者认为这样的销售规模注定了Gilbey’s对广告的严重依赖,但是考虑到1914年,英国大约有60% 的食品饮料依靠进口,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可支配收入增多这些因素,连肉制品都可以通过仅有的10家肉品公司3684家专卖店分销,葡萄酒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难道葡萄酒的利润还不及冷冻肉吗?

在哀鸿遍野之中能生存并不能代表度过了艰难时世。正如《英国零售业交易状况》(Retail Trading in Britain)中提出的那样:“大型零售商如果没有形成购销规模、标准化模式以及对存货量的控制的话,它们相对小型零售商的优势微乎其微。”就当时的葡萄酒业而言,能够达到规模生产的厂家实属凤毛麟角,因此销售额再高也不能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葡萄酒的产量变化莫测,不仅要视每年的收成而定,同一年中不同地域的收成也会有高下之别。因此对进货商来说,不要说货源供应不稳定,就连获取信息的成本也很高昂。

尽管Gilbey’s打的是自家的招牌,却要仰仗西班牙雪利和波尔图两地的葡萄。为了稳定货源供应, 1875年Gilbey’s决定买断法国蒙德亚特葡萄酒公司的鲁德纳酒庄,以期掌握供应链上的主动。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桩交易是个在错误时间做出的错误投资决策―两家公司联盟的模式老土,并购中导致大量资本流失。但是这一举措却让Gilbey’s从交易商转型为生产商,Gilbey’s掌握生产基地,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信息成本,终于熬过了英国葡萄酒业的艰难时世。

上一篇:澳门歌王黄伟麟:喝酒是一种怀念 下一篇:醉酒战“黑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