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控”到“控手机”

时间:2022-06-24 07:18:25

从“手机控”到“控手机”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以及手机功能的日臻完善,手机的使用已悄然渗入到中职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手机这一“小屏幕”在给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中职生对手机过于依赖、手机辐射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等诸多不良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小屏幕”时代中职生合理使用角度来对当前中职生手机健康使用引导展开分析和讨论,进而为中职生的手机合理使用提供辅助。

关键词:小屏幕;中职生;手机普及;手机依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52-02

收稿日期:2015-01-25

作者简介:肖 敏(1978-),女,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总务办副主任,美术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广东 惠州/516001)

“小屏幕” 时代的来临以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为基础。同时“小屏幕”在中职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融入,又以手机所囊括的娱乐功能、随时上网功能、办公软件功能等改变了中职生交往方式、价值取向、学习方式、信息获取渠道等多方面的行为和态度。作为社会新鲜血液,中职生更为关注时尚前沿讯息、注重个性彰显,在手机的辅助下他们可以以超过同龄人的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钟情程度来推动手机功能的开发及拓展。但也正因为中职生对手机的此种重视度和依赖度,手机在对其生活和学习中的日渐渗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生的生理和各项能力的健康发展。

一、中职学生手机使用及依赖表现

(一)中职生手机具有高拥有率

在高拥有率方面,调查中就笔者所在的班级而言,学生的手机持有率达到100%。一些学生表示,手机已经成为自身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比如在课上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时,自己可以使用手机的上网功能及时搜索资料等。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对手机的使用多以手机的娱乐功能为主,如阅读小说、聊QQ、微信、听歌、看视频、发短信等,就微信而言,当前微信可包含语音、图片、视频、网链等多样化的功能及形式,其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均可满足中职生对时尚、前沿讯息追求的心理诉求。

(二)中职生手机使用频次及依赖率极高

在高使用频次,调查中87%的学生承认自己在一小时内使用手机的次数超过10次,甚至有学生在闲暇阶段一直使用手机来打发闲暇时间。46%的学生承认在日常不喜欢的课程上会玩手机,96%的学生习惯性地使用手机来完成日常社交,比如使用QQ、微信、短信、电话等与朋友、同学等进行沟通,而并非真实场景中的接触及进行肢体语言的交流。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手机的辅助下已经日渐脱离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和色彩感知,对沟通的真实感和现实感需要降低,这也表示中职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在无形中被弱化。64%的学生表示自己忘记携带手机时会出现焦虑不安、心情抑郁、怅然若失、情绪低落等不良心态;15%的学生认为如果手机不能使用他们会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暴虐情绪;48%的学生觉得自身有手机幻觉症,即手机铃声并没有响时会有手机铃声响起的幻听。这些都显示中职生对手机的高依赖度。

二、中职生“手机控”的成因分析

中职生何以成为“手机控”?从调查中了解到的原因有三:一是手机不难拥有。科技改变生活,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话费优惠的日渐增多及智能手机价格的日渐下降等,使得中职生拥有一部手机不再是家庭的“老大难”问题。就当前中职生几乎百分百的手机拥有率而言,部分学生以“没面子”为借口要求家里为其配备手机。而从总体而言,时代、家庭及社会的各自发展推动了中职生手机的高覆盖率。二是手机强大的功能是挡不住的诱惑。只要拥有一台智能手机,就可以满足查阅资料、提取数据、制作文档等学习需要,满足看电影、听音乐、即时聊天、分享心情等娱乐功能;满足购物、购票、查询等生活功能。加之WF的普及,数据流量方便随时随地上网,满足了学生学习、娱乐、交流、生活的需要。三是校园文化的单调让学生课后的“无聊”时间增多。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滞后,内容单调,缺乏中职特色与现代气息。而手机功能的日渐增多及中职生在自我管控能力较弱的前提下使用手机来打发等,就成为目前中职生成为“手机控”的主要原因。

三、引导中职生从“手机控”到“控手机”的策略

(一)从科学角度大力宣传过度使用手机的弊端和不良影响

学生长期使用手机,手机的辐射对学生中枢神经所产生的影响及辐射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头疼、失眠、头晕、多梦等不良症状。一些学生长期使用一个姿势来玩手机同样容易引发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肘关节炎等不良症状,然而中职生对此类问题的了解度并不高,因此教师和学校可以从大力宣传过度使用手机的弊端和不良影响角度来促进对学生“手机控”不良现象的健康引导。

(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降低手机依赖

校园文化是校园生活必不可少一部分,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层面是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的表现。因此,学校可将丰富校园活动和手机正确运用引导融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课下闲暇时间,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将其对手机的痴迷和使用手机消耗时间的习惯使用丰富的群体性校园活动予以纠正。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可降低学生对手机的关注和使用,避免学生染上网瘾及出现内心的空虚寂寞感,另一方面在有效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健康生活的同时,可为中职生进入社会之前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

(三)营造手机健康运行环境

手机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学生知之不多甚至不以为然,学校要大力营造合理使用手机的氛围。一是借助规章制度约束学生使用手机。学生手机运用的行为具有趋同性,在校学生往往无法正确区分生活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对此,学校可以制定规章制度来对学生的不理进行规范,如将课上使用手机等违规行为与学生操行评分结合起来,也可以在上课和就寝时间安装手机信号屏蔽器,并合理调配信号屏蔽时间等。二是开展手机与健康的科普教育活动,如通过宣传专栏、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等方式宣传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引用典型案例警醒过度使用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三是增强学生手机安全防范和网编道德教育。学校一方面要强化手机健康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掌握手机安全防范技能;另一方面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手机的存在价值,避免在“玩手机”中引发矛盾甚至犯罪。

(四)家校合作提升学生自控力

中职生对手机的运用依赖性多源自其无法正确认识手机存在的意义及无法正视自己在手机使用中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缺乏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的价值观。尤其是在自我问题意识、自控能力和反思能力极其缺乏的前提下,学生无法对不良信息的腐蚀进行抵抗。因此,在辅助学生摆脱手机依赖的健康行为和心态之前,学校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视认识到过度依赖手机对自身所产生的危害性。由于中职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离不开学校、家庭的双向引导,这就意味着中职生的手机规范化应用引导,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一方面要争取最大化地获取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将学校对手机的规范化制度和准则通报到家长,以提升学生对手机制度和规章的认识,并就如何引导学生更为健康地认识和使用手机方面来进行沟通达成共识。

(五)将手机适当引入课堂提升教学效率

首先,智能手机的出现及功能的多样化开发,在一定程度生可便于学生对课上不懂问题的深入研究。合理运用教学软件和网络技术来丰富讲解模式增强课堂互动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比如使用行动导向法、现场教学法、小组竞赛法、小组讲解法等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简单化、细化和游戏化,可将学生对手机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针对学生课上使用手机的惯,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上进行疑难点的应对式资料搜索,在课下复习和预习方面教师还可以将课上讲解的知识使用音频、文件、视频、图像等形式用手机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中,并创建班级讨论QQ群、微信群,随时随地辅助学生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答疑解惑。

其次,把手机作为教学最好的辅助工具,便利又现实。如笔者在一次美术欣赏课上,一个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和分析,最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时,很多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印象很模糊,教学效果很差。而在另一个班,笔者先把本堂的知识点“亮”出来,然后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请学生利用手机解决问题。学生们由惊讶到激动,一堂活跃开心的美术欣赏课就成功了。最后,笔者发现,学生回答的问题比教师讲授的还详尽深刻,对知识的掌握扎实深入。

除以上应对策略外,还可以从设立心理辅导机构和健康档案,从加强团体辅导和校园宣传教育等方面使用厌恶疗法、契约法、注意力转移法等不断的对中职生的沉迷手机不良行为及心态进行专业性的治疗和引导。

参考文献:

[1]张松梅.中职生自我接纳、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08).

[2]杨雯.手机普及对中职生的影响和导引[D].四川师范大学,2014(05).

[3]麻丽华.中职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1(11).

[4]葛续华.中职生手机成瘾倾向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08).

上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 下一篇:让天平再倾斜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