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在中文电影片名英译中的研究

时间:2022-06-24 02:31:25

概念隐喻在中文电影片名英译中的研究

[摘 要] Halliday的语法隐喻理论将隐喻修辞的研究扩展到了语言学领域。他将语法隐喻分为人际隐喻和概念隐喻,后者指概念元功能的及物性过程可以隐喻为另一个过程,并且他还指出概念隐喻化的趋势是“事物化”,在语法上则体现为“名词化”。通过分析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可以发现概念隐喻在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中俯拾即是。概念隐喻在译名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实现英译电影片名的信息传播功能,即凸显影片的主要内容从而帮助英语受众解读电影主题。

[关键词] 语法隐喻;概念隐喻;电影片名;名词化;信息传播功能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电影事业不断发展:1987年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93年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2001年华语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些都见证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电影的频频“出口”,国产电影的翻译研究已经成为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由于电影的片名如同一部电影的窗口,片名的好坏对电影的成败起很大的作用,因此国内不少学者从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

本文试图运用Halliday的语法隐喻理论中的概念隐喻分析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

一、Halliday的概念隐喻理论

Halliday(1985)提出了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的概念并对语法隐喻的性质、功能和归类等进行了解释,自此他将隐喻修辞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领域。在谈到隐喻和语言的关系时,他指出隐喻性的表达必然是对某种非隐喻性的或“字面”表达形式而言的,只不过他更倾向于使用“一致式”(congruent)这一术语来替代“字面的”,因此他认为语法隐喻是将一个常见的形式(即一致式)隐喻为另一种语法形式。(朱永生,严世清,2001:122)

Halliday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ideational metaphor) 和人际隐喻(interpersonal metaphor)。其中概念隐喻指一个属于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的及物性,其过程可以隐喻为另一个过程。随着过程的转换,各小句的功能成分可互相隐喻化,被转换的功能成分在词汇语法层体现时又可以从一个形式隐喻为另一个形式。(胡壮麟,朱永生,2005:297)如:

a.On the fifth day they arrived at the summit.

b.The fifth day saw them at the summit.

根据Halliday 系统功能语言学,人类的经验被分为六种不同的过程:物质(material process)、心理(mental process)、关系(relational process)、行为(behavioural process)、言语(verb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胡壮麟,朱永生,1989:71)上面句a属于物质过程,而句b属于心理过程。这样句a通过过程的转换从“一致式”变为了句b的隐喻式。

Halliday 通过分析科技语篇总结了概念隐喻的13种类型,并指出概念隐喻化的趋势是“事物化” (thingization),在语法上是“名词化” (nominalization)。下面分别分析概念隐喻和名词化在中文电影片名英译中的运用。

二、概念隐喻及名词化在中文电影片名英译中的应用

电影片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具有四大功能:信息传播功能,也就是凸显影片内容,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原片;表情功能,奠定影片感情基调,以强烈的抒情、惊险或喜剧氛围感染观众;审美功能,以语言的优美流畅、生动形象打动观众,造成观众审美愉悦;广告功能,就是吸引观众,增加票房收入。(贺莺,2001:56-57)因此中文电影片名在英译的过程中应尽量使译文符合以上四大功能。

本文运用Halliday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进行分析,发现在中文电影片名英译中概念隐喻和名词化俯拾即是,并且概念隐喻和名词化在片名英译中的运用有助于实现片名的信息传播功能。

(一)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的概念隐喻分析

概念隐喻在中文电影片名英译中的运用可以通过过程的转换突出电影片名的信息传播功能。如《有话好好说》(Keep Cool)、《再说一次我爱你》(all about love)、《戒烟不戒酒》(under the Influence)和《将爱情进行到底》(Cherish Our Love Forever)等。

《有话好好说》是一部城市荒诞轻喜剧片。在片中,人物之间的吵架冲突最后发展到了一个不可收拾的境地。该片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人在社会上难免会有些矛盾冲突,而“有话好好说”不但是有效解决冲突的良好准则,也是共建社会和谐的良方。中文片名中的“说”体现为言语过程(a process of saying),而英译后的“keep Cool”中“keep”为物质过程(a process of doing)。该电影片名英译后就从言语过程转换成了物质过程。由于物质过程表达的是某个实体“做”某件事,(Halliday,2000:110)因此英译后的片名通过过程的转换能够明确地传达给英语受众为社会的和谐而做出行动,这有效地突出了电影片名的信息传播功能。

《再说一次我爱你》是一部关于爱和承诺的电影。片中有人追求惊天动地的激情浪漫,也有人追求细水长流的爱情。片中没有批判,没有定论,只是让观众自己去感受不同的爱。中文片名同样以“说”体现为言语过程,但译文“all about love”属于关系过程(a process of relation),过程的转换使英译后的片名更能突出电影“爱”的主题。

《戒烟不戒酒》运用黑色幽默告诉观众在商海中打拼,就一定会和烟酒结下很深的缘分,成败皆为烟酒的影响。中文电影片名中“戒”为物质过程,而英译后转换为了关系过程 。通过转换英语观众能够很快解读出电影的主题是与“影响”有关,并激发观众想了解“影响”内容的欲望。

《将爱情进行到底》采用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手法,通过三个章节的演绎为观众展现了片中人物杨铮与文惠的三种不同爱情结局。中文片名中“进行”为物质过程;英译片名中“cherish”则为心理过程(a process of thinking)。英译后的过程转换能更好地告知英语受众对待爱情应持有正确的认知。

通过对以上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英译后的片名通过概念隐喻中的过程转换能够帮助英语受众轻松解读电影主题,从而凸显了英译片名的信息传播功能。

(二)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的名词化分析

由于Halliday认为概念隐喻化的趋势是“事物化”,体现在语法上则为“名词化”,即一致式中的动词词组所体现的动作过程、副词或介词词组所体现的环境成分均可以转化为名词词组的隐喻式。因此,随着动作过程的转换,名词化也广泛运用于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中。中文电影片名英译中的名词化主要表现为动作过程和特征属性的名词化。(张艳,戴桂玉,2009:32)

动词词组体现的动作过程英译后由名词词组体现,如:《房不胜防》(House Mania),《霸王别姬》(Farewell to My Concubine),《租妻》(the Contract),《刮痧》(the Treatment),《经过》(the Passage),《荆轲刺秦王》(the Emperor and the Assassin),《火烧圆明园》(the Burning of Yuan Ming Yuan),《骗情》(Betrayal),《十面埋伏》(House of Flying Daggers),《开国大典》(the Birth of China)和《建国大业》(the Founding of a Republic)等。

以《建国大业》为例,该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筹备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和征选国旗国歌,突出了当时多党合作以及政治协商制度形成。通过名词化后的英译 “the Founding of a Republic”,模糊了施事者,使动作行为事物化和概念化从而高度概况和凸显了影片的主要信息。

形容词或形容词词组体现的特征属性英译后由名词词组体现,如:《残暴的人》(the Ogre),《金娃娃》(Mamas Gold),《阳光灿烂的日子》(in the Heat of the Sun),《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有情有义》(Brotherhood)等。

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例,该片真实地描绘了“”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反映了那个年代青少年的暴力和朦胧的爱情。该片上映后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该片能在国外获此殊荣与剧本、导演和演员的关系固不可分,而好的英译片名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阳光灿烂的”英译后名词化为“the heat of the sun”,其中“heat”让英语观众联想到的不仅是太阳的炙热更是片中人物的一种强烈感情的迸发,因为英美人用“in the heat of the moment” 描述心烦意乱。片名译为“in the Heat of the Sun”很巧妙地描绘了片中人物对生活躁动不安的情绪。

三、结 语

本文运用Halliday的语法隐喻理论对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进行概念隐喻和名词化的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概念隐喻和名词化在中文片名英译中的运用可凸显英译片名的信息传播功能。概念隐喻在中文片名英译中的运用体现为原片名中的动作过程转换为另一动作过程的语法形式;名词化则体现在原片名中的动词、动词词组或形容词、形容词组“隐喻”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以上非“一致式”的转换有效凸显了影片的主题,帮助英语受众轻松解读影片的主要信息,从而实现了英译片名的信息传播功能。

当然概念隐喻和名词化在片名英译中的运用除了实现片名的信息传播功能外,还能实现片名的另外三个功能:表情功能、审美功能和广告功能。如影片《房不胜防》(House Mania),英译片名中的“mania”一词渲染了影片的感情基调,实现了片名的表情功能。因此在片名英译中运用概念隐喻和名词化以实现片名的表情、审美和广告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2001(02).

[2]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3]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张艳,戴桂玉.中文电影片名英译中的名物化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05).

[5] 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作者简介]任俊桦(1978― ) ,女,湖南津市人,硕士,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及外语教学。

上一篇:试析电影音乐的艺术功用 下一篇:内蒙古动漫发展的“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