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管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2-06-24 01:20:39

高职酒管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摘要]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发展趋势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进行教学考核、提高学生质量、承担教学风险等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具体实践中,既要注重科学定位、优化专业配置,还要重视产学合作。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 创新

“订单式”培养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从传统教学体系到现代教学体系的转变、提升学生专业及综合能力素质、解决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并已逐渐得到社会认可。近年来,立足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际情况,在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国内自职业教育创办以来,就进行着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践尝试和初步研究,但限于历史条件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订单”培养并没有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被正式提出。明确提出以“订单”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并把这种模式确立为高职教育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认为,高职教育的“订单式”培养是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处

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专业学习在两个场所完成,一是在校内,学习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在校外酒店企业,学生充分利用课余和实践锻炼的时间,在酒店领导和老员工的指导下,深入工作,在酒店企业环境下开展职业综合素质养成训练。这两种场所和两种活动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应该是“学中有工,工中有学”。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特优势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的转变,“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资源的整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实践性教学,“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最近几年,“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采用,它通过“按需定做”的校企合作,解决了两大问题:企业缺乏条件培养所需之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需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得以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广。

二、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国内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革方面虽然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在具体的运用和实施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其中,最基本的问题是高校如何处理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目前许多高校实行或正在实施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与效果一直颇受争议。

首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有利于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互动和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尽管在一些高职院校被普遍运用,而在高等学位教育中却难以推广。

其次,“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毕业时除了取得毕业证之外,还能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增强学生在企业的自信心。

三、我国高等教育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基础首先应是从学生未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发展需求出发,为学生构建以学位教育为主,同时反映行业与国际现代企业标准的知识结构、能力与专业素质。李力认为,酒店管理高等教育的内容,应使如下几个方面的标准得到有机结合,并用以衡量人才培养的质量:

1.成立校企合作专门机构

加拿大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国内旅游高职院校借鉴。加拿大的高校大多设有合作教育部,主要负责校企合作教育的宏观管理、协调、服务等工作,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由各院(系)教师负责。学校的校企合作教育专门机构为实施合作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共建实验实训中心

学校提供场地,与各类企业共同建设实验实训中心。企业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员工,既可解决场地不足的问题,又能解决师资缺乏的难题; 学校则可以充分解决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实现双赢互利的目标。

3.深化实践教学

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校内实训、短期见习、基层岗位顶岗实习、管理岗位见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形式,采用”1+0.5+1+0.5”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先学习一年理论知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第三学期去酒店基层岗位顶岗实习,第四、五学期再回校进行管理方面的学习,最后一学期去酒店基层管理岗位见习。

4、整合课程体系

酒店专业很多课程有着共通性,酒店行业需要的也不是诸如客房、餐饮、前厅等一个部门的专才,而是熟谙酒店各部门操作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有必要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

四、“四体一元”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性战略举措。

为了大力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蓬勃发展,首先应梳理制约“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探索出解决这些瓶颈的办法,最终目的是致力于构建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龙头、以专业为纽带,以舆论为促进,以企业深度参与为核心的“四体一元”机制,保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四体一元”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1.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与宏观调控作用

(1)政府立法,保障工学结合顺利推进

依据我国的当前实际,坚持政府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通过法律、行政等多种途径调动行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利用全社会的资源参与高职教育。

(2)成立专门的管理和指导机构

“四体一元”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的保障是政府的支持,政府宏观调控和主导地位的体现关键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分级管理的体制,并成立关于工学结合归口管理的专门机构,来落实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

(3)大力支持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创新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课堂,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合理安排实训,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以此指导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必要条件。

2. 促使企业成为工学结合的主体

促使企业成为“四体一元”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是破解“企业与学校两张皮”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应采取以下举措:

(1)加强教育和引导,增强企业合作意识;

(2)创造和利用一切条件,提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自身合作能力。

3. 引导和规范学校开展工学结合

“四体一元”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了解企业经营现状,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积极主动地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现状与需求分析,制订培训计划与方案,促使职业教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充分挖掘校企双方合作的动力,最终使学校和企业获得双赢。也就是说,学校要正确认识自身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以及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合作机制,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与企业合作的综合能力。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展望

通过“四体一元”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产品对接,课程与品融合,实训与实习整合,突出学生技能教学,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具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1. 适应性广

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产品融合,实现学生与企业岗位的距离接触,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产品生产真实状况,特别是通过顶岗实习,掌握品生产工艺,甚至掌握产品生产的特殊工序,在学生毕业时完成了由学生向员工转化过程,减少了学生岗前培训时间,实现“零距离就业”,这样培养的学生深用人单位的欢迎。

2. 稳定性好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经过产业与专对接培养的学生,经过顶岗实习,学校针对企业和专业进行上岗培训,尤其是经企业生产制造的实际熏陶,学生就业会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意识,在择业时会更务实求真。

3. 可塑性大

经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经过顶岗实习能进行产品加工,能力覆盖面广,到企业后能在生产流程的多种岗位群上发挥作用。无论是产品变化,还是岗位变化,都可以做到转向快、可塑性大,这样的人才企业真正感到好用。

4. 创造性强

“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过硬”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如鱼得水,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数在新技术应用、工艺改造、技术改造等方面都将发挥特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秉钊.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05,(04).

[2]谭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办学模式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09).

[3]张容.以行业为主导,构建“大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06,(02).

[4]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学生的实习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9).

[5]傅君君.浅谈职业院校“订单式”培养模式[J].商业时代,2007,(04).

上一篇: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来源的相互关系分析 下一篇:浅谈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的一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