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忻东旺绘画创作中的构图

时间:2022-06-24 12:19:16

浅析忻东旺绘画创作中的构图

【摘 要】文章从忻东旺的平民化理念出发,对他作品体现出的平民化风格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摒除了一般研究构图概念所着重研究的构图元素的教学式分析,将画面构成技法引入到研究之中。从画面构成这一角度,对忻东旺绘画作品构图所呈现的总体特征加以阐释。

【关键词】忻东旺;绘画创作;构图

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达特定的情感与精神意图,在限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图像、色彩、肌理与符号的位置关系,将个别与局部的形象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构图是绘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构图传达着画家的视觉兴趣,引导观者的视线,并为其规定了视觉注意的“中心”;构图是让欣赏者渐入佳境的起点。忻东旺的构图正是本文所关注的。

他的构图体现了一种形式美感,也成为了表现形式的一个部分。因此,对忻东旺作品的构图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遗憾的是,目前在当代画家的构图这一领域还仅限于浅层次的表述,还未有成熟的论著与讨论可以借鉴,从而给本文的撰写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而这也正是本文进行研究的价值所在。

文章从忻东旺的平民化理念出发,对他作品体现出的平民化风格进行阐释。本文在此基础上摒除了一般研究构图概念所着重研究的构图元素的教学式分析,将画面构成技法引入到研究之中。从画面构成这一角度,对忻东旺绘画作品构图所呈现的总体特征加以阐释。

一、构图在绘画创作中的地位

绘画,是通过直观形象体现作者的情思和生活感受为其特点的视觉艺术。哲学上讲绘画是人类受自身生存的大宇宙启发而创造出的一个心中的小宇宙。其创作是对人的能力、才智、情感以及意志的自我关照和自我肯定,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绘画作品中的形式感往往也是画家自己成熟的标志,包含了画家自己的构图方法和画面形式的韵律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而营造形式感的首要因素便是构图。而作为一幅优秀绘画作品基本框架的构图则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其要害不是画面形象因素本身,而是画面形象之间的那种具有力、势感的抽象关系,也就是画面构架中蕴涵着的主题精神与形式的一致。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达特定的情感与精神意图,在限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图像、色彩、肌理与符号的位置关系,将个别与局部的形象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

如果说画面的整体艺术效果取决于画家对视觉因素的选择、组织与处理。那么构图便是使来自外部的视觉刺激与画家内在情感与精神意图统一有序整合的途径,是画家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表达形式的一座桥梁,也是使造型与色彩得以联结的纽带。从绘画语言的角度来讲,构图使画面的图像与色彩整合为有机的整体,如同编织物上的经纬线。画面的形式与结构是艺术家表达创作意图最为直观的方式,不同的画面结构组织方式会传达出不同的视觉信息、不同的情感与精神内涵;从视觉心理角度而言,构图决定了画面的骨架与气势,构成了画面的总体形式结构,亦即形式感。从欣赏与接受的角度来讲,构图传达着画家的视觉兴趣,引导观者的视线,并为其规定了视觉注意的“中心”。对欣赏者而言,构图是渐入佳境的起点。对评论家来说,构图也是艺术批评的重要依据。

二、忻东旺的艺术简介

本文将以忻东旺的绘画作品为对象,分析构图在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某种程度而言,忻东旺的艺术历程在当代学院出身的艺术家中是具有代表性的:60年代生于农村,毕业后任教于高校,后入央美油画系助教研修班和高研班,03年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现为该校副教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写实主义画派主要成员之一。无疑,在这份履历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深厚的学院背景,而其作品的当代性也因此表现出不同其他人的个人特点。

从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忻东旺把艺术创作的视点锁定在“民工潮”这个社会主题上来。作为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一个成功者,对农民工的关注在忻东旺看来自是再自然不过的了。看到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向城市涌入,他意识到:“社会变革的因素已经悄然渗入每一位农民的精神意识中,虽然贫瘠的土地难以改变他们的命运,但时代变个的步伐却已震颤了涌动的大地。”与其他多数画家不同的是,忻东旺并不是以一个画家的身份去居高临下地俯视,也不是以一个“异己者”的身份出场,没有以调侃的心态漫不经心的描绘着他们,而是以他们当中一员的这样一个身份去正视他们的存在,或说以当下存在的视角进行描绘。正因如此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庞大的、被都市化的社会所忽视的边缘化的、异化了的弱势群体。

对与这一主题的选择,他说:“是因为在我看来这一社会景观是极具时代表情的,而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价值除了绘画本身的因素之外,更是应该承载反映社会和时代批判的责任。”载着这样的一份责任,1995年在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上获得银奖的作品《诚城》开始让忻东旺被画界所认知。这件在他艺术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标志着忻东旺的艺术进入了对当代问题的思考,从而也进入了学术界的视野。忻东旺从《诚城》中崛起了。

三、忻东旺绘画创作中运用的构图原则和构图形式

忻东旺从一开始就以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作为创作的题材,他悉心观察周围的农民工。他在取景的选择上不落俗套,避免了同类题材传统中的那种固定而平稳的叙述性角度,选取了独特的视点进行描绘。他时而凝视某个单独的人物,时而关注他们这样的同类群体。但总体而言,感同身受的视点是他惯用的手法。譬如,《早点》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几个人物围绕着1张破旧的桌子吃着中国人最传统最普通的小吃豆腐脑。这些既不是上层人物,也不是有钱人,他们都是地地道道中国最普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画面的视点没有采取仰视、俯视等角度来取景,而是以画中人这样一个视点出发,给观者营造出一种才从座位上离开的视觉感受,整幅画面的取景就像一位不懂摄影的相机拥有者对街头早点摊的抓拍。

很多时候忻东旺还采取了截取式构图,画面形象不完整,描绘的主体以不完整的局部伸出画面,让空间感在物与物的层次处理中自然产生,实际的空间在画面中被限制了、裁切了,内容被分割成片段,在保留了重要特征的知觉空间中,并不会影响这样构图对画面和形体本质的表达。适度的简化却反而更加强化了画面构图的意图。这种不完整性不但没有约束人们的感知反而进一步扩大了人们的心理联想空间。《诚城》、《绚日》、《早点》都运用了这样的构图方式。在忻东旺的作品中,已不再是单纯的农民工生活场景和农民工形象的再现,这些都已经融入了忻东旺自身观察时所带有的情感,富有个性化表现的意义。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忻东旺在处理构图问题上有着其独到的见解与表达方式。但总体而言,他的构图都是以他极具平民化的风格为基准,围绕着丰富绚丽的色彩而展开。我们不难发现忻东旺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建立了一个“忻东旺式”的构图体系,在他的画中一改传统构图手法,以其独特的“忻氏”手法为主观的构图、造型和色彩找到了一种新的统一。

我们应以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忻东旺的艺术成就,特别是他作品中表现的平民化特点,这对我们认识和了解现代艺术语言的丰富是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增景象.绘画构图学[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053-078.

[2]阿穆尔.绘画构图课堂教程[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16.

[3]翟欣建.新起点:创作与构图图鉴[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7-20.

[4]谢恒星.构图学:美术技法理论[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5]蒋跃.绘画构图学教程[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上一篇:在语文课堂中探究学习 下一篇: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