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探究学习

时间:2022-10-18 02:47:39

在语文课堂中探究学习

【摘 要】从借“题”发挥、以“境”为径,以“画”作舟三方面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体现师生互动共同合作的、主导与主体双赢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图画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学教学,不是仅仅为了教师教和学生学,而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学、互补、互动、互助的开放式的边教边学……”。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法,在课文导入、教材阅读分析、堂上提问、课堂对应练习等等环节,尝试了体现师生互动共同合作的、主导与主体双赢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下面仅从借“题”发挥、以“境”为径,以“画”作舟三方面简而论之,以抛砖引玉。

一、借“题”发挥

所谓借“题”发挥的“题”即课文标题,过去我们传统的讲授新课的做法,往往是由老师板书课题后,立即转入正文教学过程。君不知,大凡优秀论文的标题,都是经作者深思熟虑、千锤百炼而得,它具有核心、点晴、提纲挈领、隐含诸项作用。笔者在讲授新课时尝试了利用标题的这种特殊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的手法导入新课。执教《小英雄雨来》时,我就是从题目入手,层层剖析,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将这篇篇幅较长的文章通过自读自悟的方式完成教学的:

课堂上,出示完题目后,我首先质疑:什么样的人是英雄?你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各式各样,什么勇敢的,伟大的……后来通过总结,学生才明白英雄的真正含义:所谓英雄,就是指为人民做出伟大功绩的人。

理解了英雄一词的真正含义后,我把文章题目的另一个词语――文章的主人公雨来加了进来:可是课文中的英雄人物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小孩子会有什么丰功伟绩呢?课文中写了雨来的几件事情?哪些事情能看出他是一个英雄?从标题入手,先引导学生猜测文章表述哪方面重点内容,并快速阅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进行归纳。使教学在互动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展开和完成。

事实证明,一堂优质的教学,可以从课文标题做起;同时也证明,大胆开放的课文导入法,是合作互动教学的有效艺术,又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这正是:借“题”发挥,一举多得。

二、以“境”为径

时下人们都喜欢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俗话说:“触境生情,趣随境生”。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创设各种逼真生动、妙趣盈溢、感悟启迪、蕴含广博的教学情景,让师生在开放式的合作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自由畅游和大展拳脚,无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多维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展开想象,说出自己心里的话。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植树造林给小动物带来了好处”教师摒弃了诗歌读读讲讲的一贯方法,而是创设了一个具体的说话情境――如果你就是动物家族的一员,你会怎样生活呀?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要飞到大树上快乐地歌唱。”“假如我是一只小猴,我最喜欢在树林里荡秋千。”“假如我是一只小鹿,我要尽情地在树林里飞奔。”……孩子们张开了一双双想象的翅膀,似乎来到了茂密的丛林,与小动物们为伴,去体验绿树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又如小说单元中《孔已己》和《范进中举》这两课,都有很好的表演素材。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会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三、以“画”作舟

俗话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无文的图画、图片,有时就象波澜起伏的壮丽诗篇,有时更象若隐若现抒情佳作。从另一角度来看,“画”是一种无文无声的特殊语言表达,它能使人展开无限的空间想象,它可以使各种对象从多个角度述说千变万化的内心世界。实践证明,把“画”引入课堂教学,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开放式合作学习的创新课堂教学,所以课堂气氛良好,师生更易互动合作。

如在讲授古典诗歌《天净沙・秋思》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一个事物表达一个意象,学生不难找出,因为全诗总计五句二十八字,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那么也就是九个意象。然后又引导学生:这九个意象不是用关联词承接起来的,那是用什么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这时笔者打开电脑,屏幕上就组成一幅非常美的图画――暮霭中,躯干上缠着枯藤的百年古树无声耸立,叶落殆尽的树枝,铁似的直刺苍天,一只乌鸦静静地停在古树枝头,没有动,也没有叫,仿佛和古树枯藤结成一体,像个雕塑。小桥下,一条小溪潺潺流淌。小溪边,一座农舍悄然而立,房顶上,炊烟如蛇,蜿蜒升起。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一位游子正骑在一匹瘦骨嶙峋的马上,朝着夕阳走去,渐渐成为一个黑点,消失在地平线……多美的意境啊,学生浸润其中,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艺术享受。然后请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纷纷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并用自己的话把本诗的意境表达出来。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以诱导、激励、唤起学生的感悟。正确地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扩张,审美情趣获得增长。使用多媒体技术是创设情境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又如在教学同志的《长征》一诗时,要让学生通过读、背来理解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革命先辈的不畏艰险、把一切艰难困苦当作平常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非常困难的。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长征中的著名历史画面重现学生眼前,并配以生动的解说、激昂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了解长征,了解诗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教学目的。

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体会来看,以画传情的意境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和陶冶性情,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效果相得益彰。

通过合作学习,从借“题”发挥、以“境”为径,以“画”作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有目共睹的。这些成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开放、互动、合作的“语文大课堂”的构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将继续优化课堂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宗旨,通过激、引、导趣,进而调动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上一篇:论有机建筑理念与中国古代造物法则契合 下一篇:浅析忻东旺绘画创作中的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