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建设 培育职业幸福

时间:2022-06-24 08:54:53

加强师德建设 培育职业幸福

【摘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的身心健康,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有着切实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教师素质 师德建设 职业幸福 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0-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27-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素质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教师职业不只是教书,更要育人,因此工作任务重,社会责任大,加上长期过度工作的压力,而造成心力交瘁,往往易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中的一些压力,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就不可避免了。

在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教师无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是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群体的交际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因素,教师群体的职业幸福感正在逐步衰弱甚至丧失。2011年,我们制定并发放《肃宁县教师工作情况调查问卷》1000余份,选取了1所幼儿园、2所高中、9所初级中学、9所小学进行了工作情况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95份。有倦怠感的教师,其中幼儿园占86.1%,小学占66.1%,初中占77.4%,高中占91.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以下几个问题对教师的工作产生较大影响,1.认为班级学生人数太多达到了重度及以上,考试评职的工作压力达到了重度及以上,2.工作单调乏味,重复考核考评等行政性事物太多;3.感觉比较同意或完全同意收入与付出反差太大,很大程度上有即便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上班的时候还是会感到疲倦的情况;4.知识欠缺,学生情况日益复杂,校园安全责任,考试排名如影随形,没有放松的时候,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和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是有着相同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的。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师的教育效能。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索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与方法,既利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领导、教师本人提高对于消除倦怠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也有助于作为教师的我们掌握消除职业倦怠方法,促进教师幸福快乐地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

1 师德与师德建设

师德是一个永恒话题,也是教育行业和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曾说过:“什么是教师素质,就是师德和业务能力。”师德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四个字“爱与责任”。 作为教师,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一个教师首先应当成为人格之师,要善于用自已的言语、行为、情趣、品格去影响学生;其次才是知识之师,教师要教学生做人,首先要自已做好人。正如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师资优劣决定教育成败!

2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和谐发展,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从教育学视野下关注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而且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需要教师个体、学校组织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3 以师德建设为依托,培育教师的职业幸福

如何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性,最终达成培育教师职业幸福的目标?我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3.1 明确教师教育理想

教师的教育理想,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起着关键的作用。爱岗敬业、扎实苦干、无私奉献等职业道德规范,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我们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目标明确,就容易有成就感,获得精神满足感。

3.2 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与灵魂就是爱与责任,只有深刻理解教育的内涵,才能使教师对教育教学有着自觉的需求。而对培养对象的目标指向越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价值判断越准确。

3.3 明确教师的素质标准

学校必须对教师的素质标准提出要求。而这一要求直接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因而其定位的合理性、全面性及价值取向的准确性显得非常重要。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有高尚的教师德性,有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艺之外,更多地应立足于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素质的需求。

3.4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一个合格教师的师德有三条底线:一是履行职责收获成长。这是对待事业的基本道德,要求教师遵纪守法,按要求完成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收获自己的成长。二是合作宽容融入集体。这是对待教师集体和自己的道德规范。教师要用正确的心态处理人事关系,教师之间应当互相合作,克服文人相轻、相互猜疑和业务封锁等不良习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民主平等关爱生命。这是对待学生的道德规范,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3.5 实施多元评价策略,创新学校评价机制,创建适合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评价体系

建构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的评价标准,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评价真正成为激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载体。

教师职业是精神享受大于物质回报的职业。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通过艰辛的创造性劳动,把学生培养成才之后,因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感受到的职业乐趣和人生欢愉,这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享受到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

[2] 伍新春、张军《教师职业倦怠预防》王国强《如何减轻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的防治与调适》.

上一篇:理科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历程 下一篇:教学方法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