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模式的构建研究

时间:2022-06-24 08:22:45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模式的构建研究

摘 要:自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以来,“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政界和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人们闲暇时间和休闲需求的增加,公共休闲空间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已成为城市休闲品质的集中体现。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和不断变化的休闲需求将成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战略选择。以开封市为例,在对开封市进行综合公共休闲空间和专项公共休闲空间分类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布和发展现状,以建设城市中央休闲区为核心,重点打造沿河旅游休闲带和环城游憩带,构建多层次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模型。

关键词:开封市;城市;休闲空间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012

0 前言

在“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国民休闲已迈入新的阶段,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国民休闲体系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随着国民休闲意识的增强,城市中越来越多的群体通过参与休闲活动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休闲方式日趋多元化。休闲也从精英阶层的小众化走向了平民百姓的大众化。与此同时,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休闲服务的投入,公共休闲环境不断改善,休闲供给政策良好。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由于休闲空间不足、休闲设施落后,休闲供给根本无法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休闲应该是现代城市尤其是宜居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未来,城市的休闲功能将成为衡量一座城市先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公共休闲空间在宜居城市建设中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1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

公共休闲空间是居民与游客休闲活动的主要发生地和承载地,人们可以在公共休闲空间实现交往、沟通、锻炼和娱乐等目的,它的出现是城市居民追求精神生活的必然结果,加强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建设是满足公众休闲生活需要的基本保障。同时,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是一座城市生活、文化、娱乐的汇聚地,城市底蕴在此得以集中体现。

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类与要求》中指出: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是城市建成区内满足公众休闲需求的公共空间。并且主要从休闲功能的角度将休闲空间划分为两大类:综合型公共休闲空间和专项公共休闲空间(见表1)。

本文主要参照《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类与要求》中的分类标准和要求,在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开封市各类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发展现状和分布规律。

2 开封市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布现状分析

2.1 开封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布现状

开封是我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历史古迹和人文遗存使其旅游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700多年的建都史赋予开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落后的经济成为制约开封发展的短板,市民只求安逸的性格奠定了这座城市“慢生活”的基础,因此开封被人们形象地形容为“文化的高原,经济的盆地,精神的贵族”。丰富的文化和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是打造市民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休闲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布局不仅能够满足市民休闲需求,提升古城形象,更是开封市建设“人文休闲旅游城市”必由之路。本文以开封市建成区(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区、禹王台区和祥符区)为研究对象,将开封市内的公共休闲空间进行分类列举,如表2所示。

2.2 开封市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布特征

2.2.1 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开封新区位于城市西部,与位于城市东部的老城区相比,发展起步较晚,各项基础设施仍处在建设和完善中,因此开封市的公共休闲空间目前主要集中在市区东部的老城区内。仅分析开封市公园就会发现:东部公园分布15处,西部公园分布1处。另外,由于开封市内的景区主要位于市区北部的龙亭湖附近,政府和企业修建的休闲空间和娱乐设施也依附在景区附近。不少市区南部市民在节假日只能乘车到公共休闲空间分布较密集的市区北部开展休闲娱乐活动。对于开封这样的旅游城市来说,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布不均匀不仅会造成休闲空间在旅游淡季的闲置,而且会给公共休闲空间分布较贫乏地区的市民休闲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2.2.2 缺乏中央休闲区

中央休闲区,体现地域文化特征,以休闲娱乐功能为主的公共活动区域,具有相对明确的区域边界、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较大的规模,有足够的免费公共空间,能深度体现城市文化底蕴,休闲设施集中,休闲氛围浓郁,休闲业态丰富,享有较高知名度和鲜明的形象,对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有较强聚集效应。城市中央休闲区是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多种功能的综合型休闲空间,它是城市的地标,是城市对外展示的名片。比如国家首批城市中央休闲区之一――上海新天地,利用大量的石库门旧建筑和现代时尚休闲方式相结合,打造出凝结艺术与历史文化的休闲空间,不仅满足当地市民的休闲需求,也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开封鼓楼广场处于老城区东西中轴线上,是开封市商业文化中心,古老的建筑风格、传统的手工作坊、琳琅满目的特色美食使它在当地居民和游客中享有较高知名度。但开封鼓楼广场由于休闲设施数量不足,休闲业态不够丰富,尚未达到《城市中央休闲区服务质量规范》的国家标准。

2.2.3 C合型公共休闲空间不足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在笔者统计到的16处公园中,只有金明池公园、城墙公园和汴京公园3处向公众免费,而私人经营的清明上河园必须购票才能进入,其他公园,市民和游客需要办理年卡进入;城市广场是可供人们休息集聚的开放空间,不仅体现一个城市的建筑特色、地域文化,更是人们放松身心、开展公众活动的理想场所。开封市内仅金明区有一座广场,其他区内均无可供人们休息、游憩的城市广场;2013年开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67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2%,人均公园绿地占有面积9.0平方米,与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规定的“到202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5%”规划目标仍有较大距离;经笔者实地调查,开封没有社区休闲中心,市民大多到已建成的城墙公园内进行锻炼。

2.2.4 专项公共休闲空间类型较少,质量偏低

2014年9月起,开封陆续在市内几个著名景区附近设立公共自行车自动存取点,目前由于存取点过少,网点管理系统不完善,再加上市内公共自行车交通建设滞后,此工程效果差强人意。另外,由于市内没有修建专门的自行车骑行道,开封市大多数骑行爱好者只能选择将连接郑州和开封的郑开大道作为骑行路线,而郑开大道上机动车辆繁多,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开封的各类儿童培训班呈点状分布在市区内,数量众多,种类多样,是青少年主要的校外培训辅导场所,对比之下,成立于1984年的开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破旧、设施落后、活动场地不足,很难满足广大青少年在体育、美术、科学等多方面文体需求;由于老年活动中心数量严重不足,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将城墙公园作为活动锻炼场地,阴雨天气老年人休闲活动受到极大限制。

2.2.5 环城墙绿化景观工程成效显著

开封现存的古城墙修建于清代,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古城墙全长14.4公里,是仅次于南京的全国第二大城墙。除了部分节点因为修建道路断开之外,开封城墙大部分墙体比较连贯,仍保持四方形的传统格局。1994年开始,市政府对古城墙进行整修,在遵循《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前提下,陆续修复大梁门、安远门、新门三座城门。城墙的修复改造一方面为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和开发城市厚重文化积淀做出显著贡献,另一方面也为环城墙景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2005年开始,开封市实施环城墙绿化景观工程,对古城墙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大梁门绿地、滨河路环城公园、河大明伦校区东门外绿地、滨河路环城绿地相继建成。开封市环城公园建设工程实施之后,城墙周边成为市区最美丽的地段,唱豫剧、下棋、打陀螺、抖空竹、聊天、散步等,这里成为附近广大市民进行休闲娱乐的又一新场所。开封古城墙修复及周边绿化景观工程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展示开封城墙古朴沧桑,提升城市品位,创建园林城市而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开封环城墙绿化景观带不仅能丰富市民业余生活,提高城市休闲品质,也必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动力和源泉。

3 开封市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构建

网络式空间是在点――轴结构的基础上所做的延伸,要求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网络式开发能够加强区域内点、线、面间联系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区域一体化发展。“点”指城市的增长极,往往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并能对周边地区起到带动作用,“轴”是在一定方向上连接若干不同级别的中心地而形成的相对密集的资源和产业带。开封休闲资源丰富、休闲氛围浓郁,具备构建网络式公共休闲空间条件,积极打造城市中央休闲区,将其作为增长极,重点培养运动场馆、文化场馆、特色市场等专项公共休闲空间,不断提升公园、城市广场、休闲商业区等综合型公共休闲空间,完善轴线上各个要素。通过据点式和点轴式空间开发模式相结合,优先开发水系、城墙和护城河周边地区,构建环城游憩带,同时借助城内交通体系实现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联动发展,最终构建网络式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如图1。

3.1 城市中央休闲区建设

鼓楼文化商业街区位于鼓楼商圈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一楼四街”,即以鼓楼为中心,辐射周边鼓楼街、寺后街、书店街、马道街四条商业街,商业街总长度1800米,土地面积约0.58平方公里,街道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商贸优势突出,是开封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在现有建筑规模和旅游业态的基础上,调整鼓楼文化商业街区的发展方向,丰富休闲业态,合理布局休闲设施,改善休闲环境,将鼓楼街区升级为开封市的城市中央休闲区。

首先,提升鼓楼街区内山陕甘会馆和大相国寺两个景点的游览质量,增加传统形式或现代形式的街头艺术表演,加强对夜市的市场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督,将白天的观光功能和夜晚的休闲功能紧密结合;其次,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城市功能提升和形象打造上,实施弱化政府色彩的服务标准,应该成为一种今后的新常态。城市中央休闲区的打造有别于新建工程,其无需大量投资和强硬的行政推动,而是在原有街区的基础上通过改造提升实现功能的转变,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提供的是政策支持、税收优惠和法律保障,逐步实现休闲服务供给主体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商业组织的、非营利组织和私人组织共同合作的转变;另外,增加公共休闲空间和休憩座椅。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h境治理、引导商贩摊位规范经营,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休闲空间。增添街区内的户外休息设施,不仅能够方便休息,更体现了城市的可亲近性和人文关怀。政府对入驻商户要严格把关,注重商铺装修与街区整体风格的协调性,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3.2 沿河旅游休闲带建设

通过广济河、利汴河、古汴河、惠济河四河连通铁塔湖、龙亭湖、西北湖、包公湖、阳光湖、开封西湖等六湖,同时串联铁塔公园、龙亭公园、天波杨府、翰园碑林、清明上河园、包公祠、开封府等十景。深度挖掘古城历史文化,以“水”为“景”,彰显北方水城特色,形成蓝色文化景观带。将开封原先互不相连的湖泊和景点,通过构建“水陆互动一票通”的水系观光、体验和旅游大格局,开发水上游览项目,修建水系周边餐饮业和休闲娱乐场所,构建沿河旅游观光休闲带。同时,规划连接新、老城区水系的河流,使新区的西湖八景和老城区的四河五湖十景构成完善的景观体系。进一步整合水系周边旅游资源,加强沿线景区的相互合作,推进沿河区域景区的联动发展。

3.3 环城游憩带建设

环城游憩带不仅成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重要场所,而且对增加休闲产业收入和改善城市和环境具有积极效果。目前,开封老城区的城墙和护城河仍然保持原来的方形分布格局,保存状况良好,周边交通便利,相比其他城市,建设环城游憩带的优势较为突出。

3.3.1 建设环城墙公园文化景观带

开封古城墙保存完整,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开封历史文化遗产与传统风貌相结合之地,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价值。笔者在前文中已提到,开封城墙周边除了城墙北段和城墙东段部分阶段外,其余都已被开辟为环城墙公园、绿地,已建成的环城墙公园对周边居民产生巨大吸引力,市民在这里进行的休闲娱乐活动俨然成为开封市内一道“动起来”的文化景观,市民在这里不仅达到了锻炼身体、愉悦心情的目的,更是无形中将开封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拥有连续、完整的古城墙,是开封市建立环城游憩带的巨大优势,城墙本身具有较高的参观游览价值,以古城墙为依托,深度挖掘本地文化,建设环城墙公园文化景观带,增加开封市环城墙游憩带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开封城墙每段遗存的完整度不尽相同,其不同节段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文化氛围、居民娱乐需求也略有差异,比如有些段落是以周边居民遛鸟、遛狗为主,有些段落是以游客参观游览为主。根据城墙长方形的格局、各节段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人口状况、文化特色等进行差异化开发,可以把古城墙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特色主题区域:东段文化艺术区、南段节庆活动区、西段历史名人区以及北段商业娱乐区。

3.3.2 建设护城河景观带

治理护城河,增加滨河绿地。首先,划定护城河保护面积。保护范围内只能用作沿河绿化及道路,不得作为其它城市建设用地,以保证周边景观的统一性。其次,进行桥梁改造。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对桥梁进行改造、改建,桥梁风格尽量与城墙风貌相协调。再次,进行护城河绿化。河道坡度设计为缓坡,护坡进行分段建设,护城河河道清淤后及时进行整治和绿化,加强护城河的河床和水质保护。

开辟沿河自行车道。自行车是一种比较环保的交通工具,也是目前最受推崇的绿色出行方式。在倡导“低碳旅游”的形势下,沿护城河开辟自行车专项通道,鼓励市民和游客绿色出行,不仅能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排放量,同时也增加了游人线路选择的自由度。沿线设置公共自行车存放点,路旁装置自行车流量显示器,自动记录自行车数量,以便于日常交通管理。

4 结语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除了生活空间、学习空间和工作空间,公共休闲空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市公共休闲空间一方面能够丰富居民业余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城市职能完善、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本文结合开封市的资源禀赋和现实需求,通过城市中央休闲区、环城游憩带和城内水系的建设,由内到外,构建了多层次的网络式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格局。通过扩大综合型公共休闲空间面积,优化专项公共休闲空间环境,促进开封市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合理规划建设,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需求,提升历史古城旅游形象。

参考文献

[1]朱丽蓉.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类与要求[J].大众标准化,2014,(11).

[2]卿前龙.宜居应宜闲:论现代宜居城市的休闲融入问题[J].旅游学刊,2008,(8).

[3]陶晓丽,陈明星,张文忠等.城市公园的类型划分与功能的关系分析――以北京市城市公园为例[J].地理研究,2013,(10).

[4]陈玉英.城市休闲功能扩张与提升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9.

[5]吴殿廷,葛全胜等.西部旅游开发战略模式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3,(1).

[6]高舜礼.现代化城市需要中央休闲区[N].中国旅游报,2015-01-07.

[7]郭鲁芳.环城游憩带成长模式及培育路径研究――基于体验经济视角[J].旅游学刊,2008,(2).

[8]曹新向,瞿模,梁留科等.开封古城墙旅游开发的设想[J].现代城市研究,2003,(5).

上一篇: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鳖甲煎丸对乙型肝炎肝纤维... 下一篇:信息科技课堂中推进学生键盘学习有效性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