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务工族面面观

时间:2022-06-24 06:31:42

老年务工族面面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彻底改变了“人活70古来稀”的传统观念。现在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虽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但是他们并未就此享天伦,而是谋求再次就业发挥余力,实现自己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

最容易就业的群体

各类高级工程师、医生、财会、技术人员退休后成为抢手货,就业容易而且工薪高;其次是社会交际广,群众威望高的人也成为保险公司、中介部门各类销售公司争相聘用的对象。这部分人占老年务工群体的5~8%。

找到做普通百姓的感觉

于某是一家银行的副行长,退休后来到一家建筑公司当了一名仓库保管员。原来坐办公室指手划脚,如今当一个普通百姓才真正理解普通百姓的难处,加深了对党和百姓鱼水关系的理解。

务工找到心理平衡

王春生在部队转业后,因工作需要调到一家企业工作。退休后才知道企业人员退休金只拿到1500元,公务员2700元。忽然发现自己进错了门。再回头一看自己的下属退休全都比自己高,心里不服气,回到农村种过地养过猪,后来回到城里找了份更夫的工作,月薪800元,通过再就业找回了心理平衡。

务工是为了生存

王云生原来是一个农村电工,90年代经师傅介绍来到工厂打工,当时觉得能从农村进城,从农民变成工人十分高兴,没有计较是临时工还是固定工。2000年离开工厂后,由于未参加社保,生活没有保障,今年77岁的他身患糖尿病,仍然到处打工维持生活;孟繁信80年代进一家企业当临时工,15年后被辞退,没有社会养老保险,至今62岁仍在务工;董贤芳曾当过一家企业办公室主任,自己开过饭店,后因缺乏经营能力而破产,成为低保户,儿子大学毕业在南方打拼,为了两口子的生活,带病为一家门市打工,月薪800元;信成福70年代当兵,复员转业后没找到工作,开始学瓦工,成手后随着工程队打拼,今年62岁的他仍然靠着瓦工的手艺到处打拼。

为了儿女来务工

河南信阳的农村家庭妇女陈玉梅,今年60岁,儿子没有成家,女儿今年考上大学,为了儿子成家、女儿上学,陈玉梅去新疆打工。

通化县农民王金宝两个儿子都是在县城务工,大儿子已结婚,为了帮助二儿子成家立业,夫妻俩也进城务工,在一个小区当门卫,白天妻子看门,丈夫又找了一份街道清洁工的工作。

务工是为了享受城里人生活

英额布镇农民孙继修在生产队曾当过多年队干部,70多岁的孙继修老了想进城来享受城里人的生活,进城后在一家门市打更,月薪1000元,此外,还提供食宿,老俩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金斗乡农民王某三个女儿都结婚,而且十分孝顺,什么重活都不让他干,他总觉得朝儿女伸手要钱不方便,因此决定不在家里吃闲饭进城打工,来到城里之后找了份清理街卫生的活,月工资850元,享受城里人的生活。

转变养儿防老的观念

河南的张瓦匠两个儿子都结婚了,自己攒下的老本全都花光。为了自己老了不给儿子添麻烦,带着老伴随着工程队来东北打工,老头当瓦工,老伴在工地当小工,俩口月工资近3000元。为自己养老而打工的人占很重的比例。

务工是一种享受

食品公司的李站长退休后,儿女把他接到城里,老李头玩的项目什么都不会,看到清街道卫生的活不错,经环卫处同意他参加环卫大军,儿女十分不满意,可他说:“抡一天大扫帚吃饭香、睡觉香,这哪里是扫大街,这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啊!”儿女看到老父亲高兴的样子只能是点头默许。

刘老太今年84岁,四世同堂,家里生活很好,可是她人闲不住,和年轻人一起到山野菜加工厂挑菜。“人活着就得干活,不干活就得生病,我和你们年轻人在一起有说有笑,我高兴。”

百万身价务工是奉献

冯悦顺今年63岁,在环卫处运送垃圾十几年了。去年房屋动迁获得三栋楼房动迁费,摇身变成百万富翁,如果说他过去打工是为了生活,但他现在已经将其当成是自己的生活习惯。

县环卫处一共300多人,正式职工30多人,年轻人只占10%左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老年务工者的奉献,使这座城市更加美丽。

上一篇:怡心西塞山前 藏宝太湖岸边 下一篇:六旬诗人发明格律诗“简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