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出二维码商机 机遇与挑战共存

时间:2022-06-24 06:21:10

手机扫出二维码商机 机遇与挑战共存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形码,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曾风靡日韩。在韩国,二维码甚至有着一个有趣的称谓“Magic Code”(魔码)。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二维码除了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外,与一维条形码相比,二维码具有数据容量更大、超越了字母数字的限制、条形码相对尺寸小、具有抗损毁能力等优越性。如一件衣服,不但显示基本的名称和价格,还可显示服装材料及其所占百分比、尺寸大小、适合高度、厂家等等。

基于此,近年,二维码在国内越来越受商户和消费者的青睐,被应用到电子凭证、防伪溯源、平面杂志以及数字出版等领域。就连互联网巨头腾讯和新浪都开始争相入局二维码市场。

今年9月,腾讯CEO马化腾在互联网大会的演讲中用了近七分之一的篇幅讲二维码,可被认为是腾讯在二维码市场的参战宣言。国内另一互联网巨头新浪紧跟腾讯的步伐,宣布正式上线二维码功能。

互联网巨头进军二维码领域,足以说明二维码蕴藏大商机

马化腾说:“移动互联网的地理位置信息,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机遇,这个机遇便是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二维码则是线上和线下的关键入口,通过小小一块图形便能将后端蕴藏的丰富资源带到前端。

业内人士认为,手机二维码面积小、集成信息量大,和易于传播的特性能帮助媒体和企业用户更快更有效地提升活动覆盖面,为其实现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O2O市场规模达562.3亿元;2012年,该规模预计达986.8亿元,增长率超75%;而2015年该数字有望突破4000亿元。可见,二维码市场发展的春天,正越来越近。

二维码在中国并不算是新生事物。5年前,二维码就已在国内初露头角,但一直没有火起来。据二维码从业者解释,早期手机二维码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用户基数和使用习惯的问题。另外,2009年以前智能终端的普及程度很低,再加上2G网络的制约,二维码应用很难取得成功。

二维码行业的“先行军”灵动快拍CEO王鹏飞曾向媒体表示,两年前,二维码产业的天时和软环境尚未成熟。“那时的智能手机还廖廖可数,有二维码但没有方便的扫描工具,基础环境跟不上,二维码就成了空中楼阁。”王鹏飞说。

而相关技术人员称,制约手机二维码规模发展的不只是技术上的差距,还有运营商支持力度、终端适配、盈利模式等多方面因素。据了解,目前,运营商对二维码的支持力度不大。一位系统集成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这一块业务在国内的产业链还很不完善,需要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以及传统行业的巨头联合大力推广。

二维码看似简单,实则由三类企业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产业链。第一类企业为硬件制造商,如二维码的解码设备;第二类是拍码应用,如常见的手机生码和解码工具;第三类是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如物流管理等的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称,目前在二维码行业,并未出现成熟的商业模式或成规模的商业应用,行业的参与者多处于创业阶段,各类企业也正在寻找自己的盈利点。而手机终端适配不足、码制不统一、信用体系缺失以及金融机构没有相关的立法出台都是制约二维码发展的关键因素。

显然,二维码市场,机遇与挑战共存。伴随着二维码市场的繁荣,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势必使竞争更加激烈。

一位工程师表示,二维码的技术壁垒不高,要有所成,创新点应该在衍生应用和商业模式上。一位二维码从业者告诉记者:“二维码产业有很多细分行业,即使是腾讯和新浪这样的巨头也很难做到通吃,二维码的先行者们需要做的是在同质化竞争里找到差异化的业务模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将有助于二维码主读业务市场的迅速扩大。

王鹏飞认为,二维码的竞争不只是作为识别的工具竞争,而在于后端应用上提供二维码“什么样的服务”的竞争,也就是扫完二维码以后,内容方面完善与否。

3G技术和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和物联网的发展,为二维码应用带来广阔的空间。二维码作为物联网的核心发展技术,“十二五”期间,将分羹物联网带来的5000亿元市场。2012年,二维码市场规模将增长到300亿元左右。

而活跃账户超过7亿的腾讯和超过3亿注册使用者的新浪微博共同推动二维码的普及,将让更多的人体验二维码应用。

据悉,在黑白二维码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已经有商家推出了新形式的彩色三维码。两者相比较,黑白二维码将更多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彩色码则有望通过其活泼的表现形式而用于品牌和创意结合的服务。

扫一扫二维码,轻松获取身边事物信息的生活方式已经开始渗透人们的生活。而二维码领域也将衍生出众多商业模式。

据报道,日前,新疆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的“冰糖心红富士”已经有了用于防伪的“二维码身份证”;纸质图书利用二维码扫描链接进入互联网,为读者提供立体式阅读;福建省永安市公墓新建墓碑安装上了二维码,扫描后进入墓主的纪念馆中了解其生前事迹,发表祝福。

未来,人们也许可以看到,二维码扫码功能成为手机生活类应用的一个标配,人们将通过各种各样的客户端快速玩转二维码。线下的物品标签和平面广告等处二维码将随处可见,人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便利和快捷。

上一篇:眼袋自制:淘宝夫妻店从0到8000万 下一篇:规则正义观下医疗救助制度的目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