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模式述评

时间:2022-06-24 03:12:38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模式述评

【摘要】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从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驱动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模式和建设路径等方面,对我国十余年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研究做简要梳理,可以理清思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更好地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 建设 驱动力 模式 路径

1999年开始,我国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作为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试图从建设的驱动力、建设的模式与途径三个方面,对我国十余年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研究作一简要梳理、总结和评析。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驱动力研究

生态工业园区系统自身的驱动力。第一,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工业园区将能获得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的最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尤其是通常在获得信息、技术、咨询等方面有一定困难的中小企业。①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提高生态经济的外部经济效应。第二,减少相关企业的成本。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减少了企业的重复投资,节约了生产成本。第三、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通过有形的地理位置上集中的优势,降低了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间的信息搜寻成本、合约谈判和执行成本等。另外,企业在资源的使用、信息交流和副产品利用等方面建立密切的联系有助于降低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外部驱动力。首先,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社会驱动力。目前总体来看,全球的环境污染在继续发展,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这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②其次,可持续发展理念迫使重新审视原有的工业发展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是区域层面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最后,有关法规政策提出了规范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近年来,各国政府相继制定了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对企业治污提出了硬性要求。同时,一些国际性的保护环境的法规相继出台。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模式研究

建设模式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也是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通过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分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从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特点看,一般认为目建设生态工业园有四种模式。自主共生型生态工业园――卡伦堡模式,体现了市场机制在发展生态工业园的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产业共生型生态工业园――贵糖模式,体现了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产业共生这个特点;改造型生态工业园――美国Chattanooga模式,主要是对原有老企业进行改造,从而建立生态工业园区;虚拟生态工业园,此模式更多的是依靠畅通、完备的信息网络和发达的基础交通设施。有研究者认为,目前在我国西部地区应该大力倡导以贵糖模式为代表的产业共生型生态工业园和以美国Chattanooga模式为代表的改造型生态工业园。③

第二,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施的角度,有由下而上的方法和由上而下的方法。由下而上的方法是“核心承租商”模式,即在一个或二个已经存在的或规划的“核心”承租商周围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开发者要根据特定的资源流动筛选出作为卫星企业的承租商,使生态工业园为卫星公司提供有明显效益的废物资源,而这些“卫星公司”可以利用这些废物进行产品生产。由上而下的方法考虑的重心在于多个层次的利害关系者及他们各自发展的要求。首先要分析直接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利益所在,其次是将这些利益转变成可测量的标准并估计他们的相关性和权重,然后进一步综合,再形成设计的方针,最终计划将由反复的规划、平衡过程产生。④

第三,根据生态工业链中企业之间产业共生关系的不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模式可以分为两类。基于不同企业契约式共生基础上构建的生态工业园和同一企业集团内生式共生基础上构建的生态工业园。前者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且双方不具有所有权上隶属关系的独立企业,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生态最优化目标,自发地通过缔结契约形式确立产业共生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在政府引导下构建的生态工业园。后者主要是在企业集团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企业集团在利益驱动下构建内部企业能源梯级利用链条和各种物料的循环利用链条,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在企业内部的互换。这类工业园以大型国有企业或合资企业为中心组建,主导产业和产品突出,企业集团内上下游生产企业和服务企业存在协同和共生关系,容易形成“中心―”的动态生态工业网状互动结构。⑤

第四,从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实现形式分析,分为新建生态工业园与对现有工业园进行产业生态化改造两种模式。鉴于发展中国家现实状况,有学者认为,选择对现有生态工业园进行产业生态化改造是较为可行的生态工业园构建之路。⑥应该把传统工业园与产业生态理论结合在一起,在现有工业园的基础上建设产业共生系统,以使现有工业园向生态工业园过渡,使生产方式从线性生产逐渐向质能循环式转变。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路径研究

首先,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成败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企业之间能否构成一个相对完美的工业共生网络。⑦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共生网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慎重选择生态工业园区的“关键种”企业;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丰富和完善共生产业链;加强共生单元的多样化建设,增强共生单元之间的互动,提高共生系统的稳定性。在工业共生网络建设途径上,可在工业园原有企业的基础上,从技术角度探讨企业废弃物的资源化途径,通过经济优化寻找废弃物资源化的可行方法,从而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共生网络。同时,为了维护工业共生网络的稳定,还需要是建立工业共生网络稳定的信任机制,健全生态工业园区内核心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培育网络冗余度等方面的主导机制和政府支持机制,强调生态工业园区内外的合作,以及通过有目的的规划,引入生态工业园区的关键链接技术和消化工业废物等项目,进行多个产业或企业的链接组合。

其次,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还主要取决于以下一些核心要素的成功构建,主要有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共享与集成系统、废弃物交换平台、环保产业和生态景观的建设等。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是实现生态工业园区有效管理的基础;统一的信息系统构架是决定生态工业园区内信息能否共享的物质技术基础;废弃物交换平台的构建和完善对于生态工业园区废弃物交换和工业共生网络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环保产业也是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进行企业废弃物的处理,实现生态工业园区内水资源等的循环使用,减少生态工业园区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重视景观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可以改进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最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还需要有效整合政府和市场的力量。由于自身能力的缺陷以及自身的自利性等原因,单个企业根本无法承担整个园区的建设,所以必须依靠比单个企业占有更大资源能量优势的政府来推动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目前,市场应该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应该依照市场规律办事,尊重企业正当的利益诉求等,市场是生态工业园构建的根本推动力。政府在生态工业园构建过程中的作用,应该是为企业搭建信息共享、沟通、合作的平台,增进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任,而在限制排污、设备购置的技术标准等领域制定科学的标准,或采取强制手段维护生态工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简要评析

我国地域辽阔,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同时我们还处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摸索时期,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国外生态工业园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探索适合本区域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模式和路径,才有可能真正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道路。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还需要做好如下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培训,营造全社会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共同愿景;建立健全法规政策保障体系,制定科学发展规划,规范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实践;强化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组织机构与管理保障体系,健全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体系,确保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建立科技支撑体系,突破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技术瓶颈;构建我国环境风险预警和应急系统,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机制,预防和控制建设中的事故和环境风险,提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质量。(作者单位:大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注释

①耿勇,武春友:“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发展评述”,《产业与环境》,2003年增刊。

②薛德升,闫小培,张成智:“生态工业园:理论基础、发展阶段与竞争优势”,《城市规划》,2006年第8期。

③牛淼:“生态工业园模式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第7期。

④吴峰,徐栋,邓南圣:“生态工业园规划设计与实施”,《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第6期。

⑤刘建伟:“生态工业园构建模式及其推进机制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第3期。

⑥邓伟根,陈林:“生态工业园构建的思路与对策”,《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1期。

⑦叶荣盛:“生态工业园建设研究――基于与传统工业园差异上的论述”,《广州环境科学》,2008年第3期。

上一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绩效分析 下一篇:航运市场风险结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