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观和语文学科的边缘性

时间:2022-06-23 04:55:07

大语文观和语文学科的边缘性

【摘要】面对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要深入研究语文学科边缘性,教学要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要采取全方位、立体式、广视角、开放型的方式,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全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广阔的背景下随时随地、自觉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不断在学和用中提高语文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大语文观 语文学科的边缘性

如今以“大语文”观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何谓“大语文”观,就是“教师不仅仅把语文课视为工具课,而是高屋建瓴,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语言文学知识,使‘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叶圣陶),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帮助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发展可支持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大语文观的提出是有其科学依据的,这就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即语文学科的边缘性。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边缘性”,“边缘性”指的是是指两者之间的交差点,语文的边缘性即指语文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性。

其实,我们只要对课改以后的各类中等学校语文课本所选的教材稍作分析,不难发现中学语文教材,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至宇宙,小至细胞;远至史前,遥至未来;无所不包,无所不有。从世纪前直到人类出现;从开天辟地、茹毛饮血的上古年代直至展示激光、机器人、洲际导弹等高超科技成就的现代社会,还有令人神往而我们正为之努力奋斗的人类美好的未来。语文对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内容虽称不上包罗万象,但完全称得上是广泛涉及,这一切说明,语文既是各学科的汇集点,又介于种种学科的相交处,从这个意义上看,语文是一门名符其实的边缘学科,我们应该也必须从这个角度去认识和评价语文学科,并从这个认识出发,去调整、安排和设计语文教学的总体设想和具体计划。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与其他学科问的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才能明确语文在现代教学中应占有的重要位置,从宏观上对语文教学改革作出相应的反应,提出设想并积极付诸实践。具体地说,语文教学要有新的突破,就必须从单纯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八字宪法”中跳出来,彻底转变语文教学的重点只是语言、文字,至多注意“文道结合”的传统观念。在研究语文学科内部组成及学习方法的同时,充分加强对语文与其它学科外部问有机联系的认识。所以,加强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横向联系也就势在必行了。

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文学科的边缘性。语文在普通教学中是当之无愧的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因为任何学科的传授于学习都必须通过语言文字这一信息载体作媒介。这一事实本身就告诉我们语文学科的边缘性是客观存在的。重视语文学科边缘性这一特点,可以达到开拓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课本又是广大中学生认识大千世界,了解古今中外的万宝全书,而这一点又恰恰是其他各门基础学科所难以体现的。从这种意义上说,语文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教学的最鲜明的“个性”就在于它的边缘性。

语文教学的现状更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文学科的边缘性。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寻求语文教学的新途,“大语文”观点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语文教学要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要采取全方位、立体式、广视角、开放型的方式,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全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广阔的背景下随时随地、自觉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不断在学和用中提高语文能力和素质。

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尝试,如设计蒲松龄的《狼》这一课时,在导课这个环节,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从生物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去了解狼。在活动与探究这一部分,设置“收集有关狼的资料,多角度认识狼,并以‘狼’为话题”的交流活动,从语文课里走出来,走向自然,去关心那些濒危的野生动物,树立环保意识,懂得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历年来我们对语文教学的研究习惯于偏重语文学科内在的读与写、知识与能力等联系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对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研究上。然而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学习热情低,学习效果差。这也许同我们当前语文教学对语文学科的边缘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笔者认为,若能加强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这也许正是我们搞好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体现和加强语文学科的边缘性呢?

首先,我们认为现行的教材应加以改革,并不断进行更新。初中语文新课改后的教材,让我们看到了改革的曙光。

其次,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写一手优美作文;会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成为一名“杂家”,努力学习,具备广博的知识;成为教学研究者,为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第三,在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重点,考虑教学方法时应充分注意到语文学科边缘性这一特点,在备课、授课、开展教学研究等教学活动中不要任意的排斥种种非语言文字的因素,并明白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当然这里也要避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想象发生。如何在一堂语文课上,既不失它内在本质的特点,又能充分表现出语文课与其它各科的知识联系,与生活的联系,把语文课上的既脚踏实地又鲜活动人,这是考验我们语文教师智慧和能力的时候。

总之,树立大语文就是要大力加强对语文学科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问题的研究,这是课改的迫切需要,也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可等闲视之。树立大语文观,并付诸教学实践,将会对整个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让学生将在校所学的各种知识融会贯通,为将来走上社会大舞台,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祖国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丽华.课外阅读与大语文教学观.

[2]语文教师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上一篇:巡岗机修工动态考核 下一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