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优秀男子50km竞走选手全程速度特征对比分析

时间:2022-06-23 10:49:03

中外优秀男子50km竞走选手全程速度特征对比分析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男子50km竞走比赛中外优秀选手分段速度、最高平均速度、最低平均速度以及全程速度波动幅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外优秀选手全程速度节奏模式较为合理,全程速度波动幅度较我国优秀选手小;我国优秀选手前后半程平均速度差值比国外优秀选手前后半程平均速度差值大,且我国优秀选手后半程平均速度普遍低于世界优秀选手;我国优秀选手分段最高平均速度与国外选手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优秀选手最高平均速度出现过早,导致后程速度下降过早,冲刺阶段的加速能力不及国外优秀选手。

关键词:竞走;优秀选手;速度节奏;分段速度;特征

竞走是我国田径项目中的优势项目,在世界大赛中,中国竞走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尤其是女子竞走,在世界赛场上,先后涌现出了阎红、陈跃玲、刘宏宇、王妍、王丽萍等优秀女子选手。与女子竞走相比,我国男子竞走差距较大。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女子20km竞走获得一个第四名,一个第十三名的成绩;男子20km竞走王浩获得第四名,褚亚飞获得第10名,董吉敏获得第30名;男子50km竞走,中国3名选手的成绩分别为李建波第14名、司天峰第17名和赵成良第21名。在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上,王浩和刘虹分别夺得男女子20km竞走银、铜牌,中国3名50km竞走选手的成绩分别为:光的第11名,赵成良的第15名,李磊第25名。总体来看,我国男子50km竞走在所有竞走项目中成绩最差,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上无奖牌进账,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成为我国竞走界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外优秀男子50公里竞走选手各分段速度、最高平均速度、最低平均速度以及全程速度波动幅度,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当今世界优秀男子50km竞走选手在比赛中的速度特征以及技战术的应用特点,同时找出我们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差距所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竞走运动水平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参加北京奥运会男子50km竞走比赛的我国3名运动员和获得比赛前3名的国外运动员。为了研究中表述的方便,本研究将50km分成10x5km各10个区段。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公布(搜狐奥运赛事信息系统)的男子50km竞走比赛中前3名国外选手以及3名中国选手的竞走比赛成绩、分段计时成绩和名次进行分析比较。

1.2.2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l3.0软件对相关数据统计、整理,并结合有关专业理论进行逻辑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中外优秀男子50km竞走选手前后半程平均速度、全程平均速度以及10个区段平均速度标准差的比较

竞走速度的变化反应了竞走运动员比赛中是采用匀速走还是变速走,可以通过每个距离段平均速度的标准差来反应。因为标准差是反应数据离散程度的变量,如标准差大,说明其速度变化相对大,采用的是近似变速走;如标准差小,说明其速度变化相对小,采用的是近似匀速走。从表1可知,奥运会前3名选手和3名中国选手其每个区段平均速度的标准差按从大到小依次为:李建波>赵成良>司天峰>尼热戈罗多夫>贾里德・塔伦特>亚历克斯・施瓦策。获得前三名的国外选手标准差相对较小,说明其在比赛中速度变化相对较小,采用的是近似匀速走;我国三名选手的标准差相对较大,尤其是李建波的标准差最大,说明其在比赛中采用的是近似变速走。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标准差的减小,运动员的名次却在依次提高,也就是说,运动员在比赛中全程速度波动越小,速度节奏越平稳,其比赛成绩就越好。

由表1可以看出,奥运会冠军亚历克斯・施瓦策前半程平均速度比后半程稍慢,奥运会亚、季军和我国三名选手都是前半程平均速度比后半程快。我国优秀选手前后半程平均速度差值比国外优秀选手前后半程平均速度差值大,且我国优秀选手后半程平均速度普遍低于世界优秀选手,说明我国优秀50km竞走选手的后半程的体能问题亟待提高,我国运动员后半程的耐力问题成为影响最终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我国优秀男子50km竞走选手与国外优秀选手的差距所在。

2.2中外优秀男子50km竞走选手最高平均速度、最低平均速度的区间表现特征比较

由表2可知奥运会中外优秀男子50km竞走选手的最高、最低平均速度有以下特征:冠军选手的最高平均速度出现在第10区段(45?50km),亚军、季军和我国选手李建波的最高平均速度出现在第5区段(20?25km),司天峰的最高平均速度出现在第3区段(10?15km),赵成良的最高平均速度出现在第2区段(5?lOkm)。冠军选手的最低平均速度出现在第1区段;亚军选手的最低平均速度出现在第2、第10区段;季军选手和我国选手李建波、司天峰的最低平均速度出现在第10区段;赵成良的最低平均速度出现在第9区段。总体而言,与世界优秀选手相比,我国优秀选手的最高平均速度出现过早,导致体能在后程出现问题,引起后程速度下降过早,这是我国优秀选手和国外优秀选手的差别所在,也是体能差别的具体表现。

2.3中外优秀男子50km竞走选手全程速度波动幅度比较

中外优秀男子50km竞走选手的全程速度变化见表2,前三名选手的全程平均速度分别为3.84m/s,3.80m/s,3.78m/s,获得冠军的意大利选手亚历克斯・施瓦策,分段速度的最大值达到3.93m/s,是前八名选手中,分段速度值最大的。全程速度波动范围为3.68~3.93m/s,波动幅度为0.25m/s。亚军选手全程速度波动范围为3.65~3.90m/s,波动幅度为0.25m/s。铜牌选手的全程速度波动范围为3.53~3.90m/s,波动幅度为0.37m/s。我国选手李建波、司天峰、赵成良的全程速度波动范围分别为2.98~3.90m/s、3.30~3.78m/s和3.20~3.75m/s,波动幅度分别为0.92m/s、0.48m/s和0.55m/s。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优秀选手全程速度波动幅度比国外优秀选手全程速度波动幅度要大。分段最大平均速度只有李建波达到了世界优秀选手的数值,我国其他两名选手的分段最大平均速度离世界优秀选手还有很大差距,也就是说,我国优秀选手绝对最大平均速度能力不及国外优秀选手。

冠军选手在比赛开始阶段,以相对较慢的速度前行,但也是前八名选手中最快的。5km过后,他逐渐加速,在5-15km阶段,保持速度稳中有升;15km过后速度出现第一个拐点,即速度不再上升而是稍有下降,20-25km阶段,速度又开始上升,半程过后,25-35km阶段,速度有所下降,35km过后,速度出现第二个拐点,开始进入结束阶段,速度不再下降,而是突然加速直至终点。前三名选手在40km之前速度曲线极为相似。只是最后lOkm,三人的速度曲线才表现出差异性。冠军选手是一直加速直到终点,表现出较强的冲刺能力。银铜牌选手速度逐渐下降直至终点。我国三名选手在第7区段(35?40km)速度出现急剧下降趋势,而国外三名选手在此区段速度依然保持稳中有升,这就是中外优秀男子50km竞走选手的主要差别所在。

3结论与建议

3.1与世界优秀选手相比,我国优秀选手的最高平均速度出现过早,导致体能在后程出现问题,引起后程速度下降过早,这是我国优秀选手和国外优秀选手的差别所在,也是体能差别的具体表现。

3.2我国优秀选手前后半程平均速度差值比国外优秀选手前后半程平均速度差值大,且我国优秀选手后半程平均速度普遍低于世界优秀选手,说明我国优秀50km竞走选手的后半程的体能问题亟待提高,我国运动员后半程的耐力问题成为影响最终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应重点提高力量耐力和在冲刺阶段的加速能力。

3.3我国优秀选手全程速度波动幅度比国外优秀选手全程速度波动幅度要大。分段最大平均速度只有李建波达到了世界优秀选手的数值,我国其他两名选手的分段最大平均速度离世界优秀选手还有很大差距,这也反映出我国优秀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差别所在。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分段最大速度能力的训练,提高绝对最大速度能力。

4、参考文献

[1]王晏,周宏.第28届奥运会20km竞走比赛中、外优秀运动员表现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103-1105.

[2]李东河,李文学,孙志佳.北京奥运会女子20km竞走优秀运动员比赛特征对比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1):60-62.

[3]常生.50km优秀竞走运动员比赛的速度特征[J].体育科学,1996,16(2):54-57.

[4]王倩,章碧玉,李毅群等.1995年世界杯竞走赛前三名选手比赛过程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9(4):83-89.

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

上一篇:对江苏省基层少儿乒乓球运动员打法类型现状的... 下一篇: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比赛心理与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