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海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22 12:39:09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海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策略研究

[摘要]在国家政策指引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想要建设幸福海南、提高海南的经济水平总量、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州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策略研究 海南旅游产业升级策略研究 加快宁德市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物流专业动态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机电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金融支持海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黎族食品产业化潜力的熵权模糊评价研究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产业融合背景下海南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对策 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突破口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物流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研究 苏南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融合视野下海南影视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研究Ⅱ 产业融合视野下海南影视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研究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供地对策研究 会展产业转型升级驱动模型构建研究 科学构建廊坊现代产业体系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然而关于国家与地区间不同经济的发展水平差异不同,关于现代产业体系定义的标准也相差较大。2007年新华社发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文章,指出“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十七大报告解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本文认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应该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即是指在某一个时期内,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特性,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农业相融合,通过完善政策、革新体制、加大资金与人才的投入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多方面结合,促使工农业变大变强,使其能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与当地的区域文化、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相适应的完善的产业体系。作为主导一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应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融合性、可持续性、集聚性、市场适应性等特征。

2海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要性

21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目前正日新月异产生变化的经济总格局,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制造中心的发达城市,到内地金融商贸密集圈延伸至东部、南部、西部等各个大小区域城市,已然发展成为一种经济“时髦潮”。每个城市或区域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对传统企业进行革新与升级,提出新的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南部资源丰富的海南省,在升级中不可避免地顺应这股趋势。

22海南经济发展自求性

首先是在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下,海南省这个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战略定位提出:“充分发挥海南的经济特区优势,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海南旅游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发展目标中提出:“到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45%以上,力争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中上水平,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力争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综合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

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官网:2014年海南省地区GDP(生产总值)350072亿元,比上年增长85%,比全国增速快1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完成增加值达83276亿元,比上年增长50%;工业增加值51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1666亿元,比上年增长87%。2015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市县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抢抓机遇推动经济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大力促进旅游、房产、文化、居民服务等重点领域消费,着力保障农业和工业稳定发展。经济增长态势良好,转型升级取得一定进展。201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808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9个百分点王海萍http://wwwhainangovcn/hn/zwgk/xwfb/szf/201507/t20150720_1617714html2015年上半年海南经济运行情况新闻会。由此可见,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发展升级传统产业,融合先进制造与高新技术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海南省未来产业调整的主要方向。

3海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SWOT分析

31S内部优势

第一,资源优势。其一,海南的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土地总面积5086万亩,占全国热带地区面积的425%,发展潜力巨大,是椰子、橡胶、油棕等许多热带经济作物和四大南药的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产区之一,是发展优质、高产的现代农业理想之地; 其二,海南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矿是亚洲最大的富铁矿,占全国富铁矿储量的71%,锆英石储量占全国的60%,还有其他各类矿产60多种; 其三,海南岛四面环海,全省海域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公里,海产品种类繁多,海域的天然气、石油的储藏量也很丰富,对发展新兴产业及现代制造、加工业有着重要基础。

第二,位置优势。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年均气温22℃~27℃,有“天然大温室”美称,阳光、雨水充足,是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和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 近几年的空气质量指数持续居全国城市排名第一,是过冬、疗养、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为发展绿色环境、打造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环保特区,推进绿色发展战略转型提供了根本条件。海南地处亚太腹地,是中国连接东南亚的前沿,与世界几十个国家开展了通航贸易往来,公路四通八达,公路密度和通车密度均居全国前列。港口与航线也对流通畅,物流业发达,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南海经济重要窗口。

第三,政策优势。自2009年12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以来,国家相继就保障与服务海南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而给予许多政策支持; 201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也楹D洗来重大机遇。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对南海油气资源征税政策、洋浦开发区保税政策、国际旅游岛离岛免税政策、生态环保、金融筹建、绿色科技创新、创业就业税收政策。海南省人大、省政府制定和修订了多项地方法规与政府规章,内容涵盖各个方面,保证了海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法可依,依法推进。

32W内部劣势

海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其内部最大的问题将是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落后,跟不上国内其他特区经济改革服务业步伐,难以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实际需求,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发展滞后。海南省的教育总体水平供给不足,与全国平均水平尚存在一定距离。一方面,用于教育方面的投入经费相对短缺,中学阶段教育投入不足,学位压力较大;另一方面,海南省民办学校教育投入较少,无论是各中小学校乃至各大学、高校,教师队伍良莠不齐,高素质与双师型教师人才严重不足;再者,各大高校(或中高职院校)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不强,人才培养结构不适应旅游及相关服务业人才需求,教育服务国际化程度较低。

第二,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滞后。海南省目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基本医疗投入不足;医疗机构区域分布仅集中在海口与三亚,其他地方设备设施条件严重不足;医疗卫生市场开放力度不够,社会办医机构发展滞后,融资渠道不畅;缺乏高端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卫生人才,专科医疗体系质量更难以建树。

第三,金融业发展滞后。海南省城乡区域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金融体系不健全,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地方性金融机构较少,制约地方经济发展多元化融资体系的形成;民营金融发育迟缓。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资源占比不足,保险有效需求不足;金融开放程度不高,外资金融机构业务占比不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著,《2020年的海南》。。

33O外部机遇

第一,国际、国内产业转型正在加速。无论是国际上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还是国内的沿海经济特区城市与内地商贸集中基地,目前都在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当前经济形势是新一轮产业转型的有利时期,海南省欲建设发展成为标准化的国际旅游岛,必须主动与国际接轨,提升自我竞争力,这也是海南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最好机遇。

第二,“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与更新。由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主要制造城市――“珠三角”一带地区的经济指数不断增高,这些区域现代制造与服务业已成为支柱产业。部分劳动密度大的产业向周边成本较低的区域转移,海南借助其港口优势,可以招引“珠三角”产业的转移与辐射,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升级现有的传统产业,开拓创新新兴产业,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

第三,国家对海南省的扶持政策。自2009年12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对南海油气资源征税政策、洋浦开发区保税政策、国际旅游岛离岛免税政策、生态环保、金融筹建、绿色科技创新、创业就业税收政策;就保障与服务海南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而给予许多政策支持。2015年国家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将海南省圈定为重点区域建设,也为海南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

34T外部威胁

第一,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生态环保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海南省在引进招商项目中,部分跨国公司将其污染重、耗能高的产业生产环节转移,我们是否考虑承接,以及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带来相应的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

第二,国际贸易合作与边界争端安全的矛盾。南海局势敏感、多国问题错综复杂,既涉及经济又有军事法理方面的问题,国际贸易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第三,来自周边同类型地区经济间强有力的竞争威胁。 与海南省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相似的有福建省、广西省等地区,在招商引资模式方面各自存在争夺项目、人才、资金及技术的情况。海南虽然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独特,但在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中比较落后,与福建、广西等省相比还有许多不足,因此,海南省要在如此多的竞争对手中构建出自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还是有着非常大的挑战。

4海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路径策略

41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传统产业

第一,打破传统“等待市场”的销售渠道方式,通过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品种等实现将本地农渔业及农渔产品加工业技术升级;第二,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推广渠道将海南热带农渔业加工业产品(如反季节瓜果、蔬菜、海鲜水产品等)向全球市场销售;第三,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外来投资者来海南开发农渔业。搭建农渔产品电子商务交流平台,加强同国外、国内地区间农渔业合作,利用区域优势互补与发展的需要,促进与实现农渔业自由贸易。

42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

第一,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通过延伸子行业产业链条实现补给,使主导产品发挥支柱作用(如延伸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中的茶叶产业的发展,加快修造船业发展,强化远洋船舶制造能力建设,推进船舶制造能力集聚等);第二,重点扶持骨干企业,提供政策扶持,打造品牌聚能、企业集群、区域规模效应;第三,重点扶持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现代创新型企业,使其在国内同类产品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力。

43创新新能源、生物、物流、文化、特色旅游等产业升级第一,利用海洋资源优势特点,建立南海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基地(海洋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生物能等),建立南海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等;第二,充分利用海南航空、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流中心建设,拓展仓储、加工制造、包装、配送等业务,构建海陆空一体衔接的便利立体交通网络;依托区位、港口资源和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优化港口结构和布局,推动国际化客运和大宗货种专业化码头建设;第三,抓住国际文化交流重点,融入海南民族文化特性,着重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娱乐产业、会展业等;发挥海洋大省优势特点,构建特色文化、创意文化产业体系,建立海洋特色项目(如:西沙旅游、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水下考古、海洋公园)、少数民族特色民俗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创意产业园(动漫基地、航空科普、博览基地等)。另外,迎合全球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发挥海南“天然绿色”特点,发展文化体育娱乐业,大力推进海南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将其变成国际上的大型赛事、培训以及高尔夫旅游冬训基地。

44加大人才引进和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海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首当其冲的重点任务应是做好转型升级中现代服务性人才的保障,教育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一,大力l展基础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对全省中小学生义务教育、中高职大专本科院校应用教育、社会公民的宣传教育投入力度,完善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体系,营造一个与国际社会人文思想相融合的合格的国际旅游岛大环境。

第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实用型专业化人才培养;重点发展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提升国际化与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手段。搭建各层次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实现专科层次、应用型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的三层次对接,构建现代高等教育多层次教育体系,以适应海南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趋势以及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对不同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第三,放宽条件引进熟悉国际通行标准、精通现代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建立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利用海南自然环境与气候优越条件吸引国内外高级人才、高端游客及服务业人才的定居; 通过和国内外各大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横向联系,了解专家信息,建立海南人才服务的高端智库。

第四,注重有突出特色的海南民俗文艺人才的传承和培养,鼓励与支持身怀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的技艺大师授业、收徒及技能传人。

45实现国际旅游岛的医疗卫生、金融和信息的开放和保障第一,扩大医疗服务市场的开放,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以及境外资金对现有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进行重组、改制;加快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开放步伐,把外资医疗机构纳入国内医疗保险体系;加强医疗监管力度,改革医疗机构人事管理制度。

第二,降低门槛,放宽限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驻海南,开办各种业务,加强“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

第三,完善通信网络设施,推进社会信息化普及,全方位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信息服务需求。

5海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若干建议

海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作,是一个长期又艰难的巨大工程,需要政策引导、政府支持、城市规划与经济建设软硬件设施的详细设计和布局,在建立的同时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此,笔者就有限的专业学识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自上而下全省各级部门要统一思想,研究和编制出一套总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明确发展目标,加强落实,开辟出一条关乎海南长久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第二,要转变政府职能部门的角色定位,建立完善的现代产业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工作从“指令”转向“服务”;调整政府产业工作效能,理顺各职能部门关系,提高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与服务质量,建立面对面“一站式”服务。

第三,多角度、全方位地招商引资,展开项目与人才的“推、拉”式结合。海南省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层对接,多渠道向区域经济实力强、产业密集度高的地区开展招商,将海南省现有优势产业通过合作、嫁接等形式“推”出去,同时又要不断地邀请国内外重要客商来参观考察,全方位地展现地域特色,吸引投资及高素质人才,在实现产业对接的过程中,将新型潜能项目与高端人才“拉”进来。

第四,需要建立现代信息交流平台,打通产业需求信息通道;只有及时准确地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好地掌握产业信息、科学地做出需求分析及相关信息统计汇总,才能突破事业瓶颈、实现长效机动的调研与任务分配。

第五,要凸显集聚效应,不能各自为政;海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依托几个配套设施好、优势明显的地区窗口,集中发挥园区集聚效应,比如:如果在琼中建立与新加坡、台湾的生态农业示范园,使其发展为中东贸易的重要基地,那么就不能既在琼中做一块,又在文昌做一块,乐东、琼海也来一起模仿,结果全部成为“散打”企业,无一精进,无法发挥园区集聚效益。

6结论

当前,海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还明显落后于国内其他特区城市,工业化水平发展的初级阶段,文化旅游发展水平也较为落后,城市发展水平不协调。想要提高海南的经济总量,构建海南现代产业体系仍然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我们只有整合现有传统资源优势、调整政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着力引进及创新新兴产业,努力培养与构建现代型服务业、新能源节能环保业等,优化产业结构、引进领先技术及人才,才能真正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完成海南省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伍长南新型工业化推进福建产业升级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2]赵磊德州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3]姜琳产业转型环境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2

[4]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2020年的海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5]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走向开放的海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6]陈建军关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考――以杭州为例[J].浙江经济,2008(17)

[7]彭兴庭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8]黄克新揭阳市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升级战略[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9]牛竹梅,乔翠霞加快山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理论学刊,201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科研研究项目“一带一路”新环境下海南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用研究(项目编号:Hnky2016-62)相关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于澄清(1981―),女,湖南人,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现就职于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上一篇:河北省内多民族院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社团活动... 下一篇:目前房屋权属登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