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学校如何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时间:2022-06-22 08:07:11

农村职业学校如何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摘要]农村职业教育的文化课教学大纲也与时俱进,于2009年8月作出了新的、突破新的改革,强化职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性内容,通过“实践活动”平台,创设职业情境。可是,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那些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验空泛无力。作为在传统教育洗礼中成长过来的农村职业中学的教师如何转变观念,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实际中如何操作、如何有效实施,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基于兴趣、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感悟、在我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中升华思想,让学生意识到我现在的学习,是一种在自身的需求环境下的自主行为,因此,农村职业学校如何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成为农村职业学校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向社会造就和输送初级和中级技术人才的基础阵地,在其技能层面上的技术人才的文化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是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信心不足,缺乏明确的自我主张,自我管理和自我诉求意识较差,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使学生重塑信心、认识自我、突破自我、勇于追求、敢于创新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和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验在一些大中小城市开展得如火如荼,成果喜人。然而,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那些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验空泛无力。这对于近80%的人口分布于农村的中国来说,没有农村这片土地的抚育,没有农村教育的支撑,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能有多少生命力和发展空间,不言而喻!

当然,农村职业教育的文化课教学大纲也与时俱进,于2009年8月作出了新的、突破新的改革:语文课实施模块教学――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于“任务”中渗透职教元素,强化职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性内容,通过“实践活动”平台,创设职业情境。可是,作为在传统教育洗礼中成长过来的农村职业中学的教师如何转变观念,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实际中如何操作、如何有效实施,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基于兴趣、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感悟、在我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中升华思想,让学生意识到我现在的学习,是一种在自身的需求环境下的自主行为,如何上好农村职业学校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成为农村职业学校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通过一学期一线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一些教学经验:

1 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内容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需要探讨的问题,对长期以来依纲据本进行教学的老师来说,的确带来严峻的挑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课程标准,没有现成教材的约束。这也给教师提供了发挥个人潜能,创设最佳教学环境的空间。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总结。

2 利用有限的条件和资源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深地意识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遇到的最大的障碍不是经济、信息、交通、资源等客观性条件制约,而是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思想观念的滞后,二是因地制宜地处理课程改革中各种条件性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准备不足。

思想观念的滞后,主要是前面所述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作梗的结果。解决的根本方法是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仅从这一点上,农村与城市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城市和发达地区可以实现,农村同样可以实现,关键在于你是否想去改变思想更新观念!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学生课程活动的研究主体。城里的学生和农村里的孩子,可能在生活的质量、生存的环境和兴趣爱好等方方面面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或差异,但生活的要素(人、自然、科技、社会等)却是相近或相似的。城里的学生拥有课程活动研究主体,农村的学生同样也拥有相应的课程活动研究主体,只是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罢了。农村独特的乡村文化底蕴,丰富的地域人文景观和无限的自然资源,就是我们的课程资源的源头。学生们充分借助他们对山里的熟悉和从小锻炼出来的野外生存能力,深入到自然界中去,在完成课题研究的同时,领略自然界的魅力、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个中情结。由此看来,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中,他们是否学会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学会了协同合作互相交流的技巧,是否懂得了要去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未来,是否提升了他们的情感价值观……

3 设计好语文综合实践课,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语文实践活动课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新颖,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堂到社会,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灵活性。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出“活~动”结合的原则,“动”中有“活”,“活”中有“动”,从而激发兴趣,提高语文素质。准备从以下几点入手:

3.1 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把学生按优、良、中、差,以2;5:2:1的比例进行合理编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讨论、交流,这样既可使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又能保证发言的质量。

3.2 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如何组织同学讨论、汇报、质疑、表演等。

3.3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成员必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组内成员要努力提高发言的质量,养成认真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扩大信息量,拓宽合作的内涵。

3.4 “动手操作”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学习过程中要启发学生进行知识迁移,通过看书、推测、操作、查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

3.5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协调组织、巡视、辅导,了解学困生存在的困难和优生的特异思维,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4 即时总结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总结经验,课后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分享收获一一学生的收获、教师的收获、学校的收获。

上一篇:让学困生在爱中成长 下一篇:关于学生负担与减负问题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