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22 07:59:07

PBL教学法在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PBL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自我引导等特点决定着该模式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在深入分析PBL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对教学的环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应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13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020- 02

财会类人才的培养中,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很早进入了教学的领域,近年伴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市场对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技术要求的不断提升,相应对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进行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变革,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强化、提高学生运用会计基本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PBL教学模式引入到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

1 PBL教学模式特征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模式,也被称作问题式学习,主要是指一种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基础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引导的教学方法。于1969年由Barrows教授首次提出。作为当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式学习在许多国家被广泛应用,其应用的领域从最初的医学逐渐推广到管理、工程等专业中。其特征有以下4点:

(1)以问题为导向。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起点和中心所构建的,这个问题被称为驱动问题(Briving Question)。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并通过反思构建自己的知识。当然PBL教学中“问题”的设计通常要经过反复地讨论、审核等环节,并且要不断地改进、淘汰和积累。

(2)跨学科性。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可能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学科交叉成为PBL模式一大特征。

(3)合作学习。PBL模式强调以小组工作的形式,通过主动配合,从准备资料开始,就要结合提纲、案例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积极与其他组员交流沟通,大家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结论。这样能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协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学生懂得担负起学习的责任,因为在每一个问题完成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这样有助于学习内容的反馈和反思。

(4)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己选择问题,自己设立目标,自己进行研究,成为独立的思考者与学习者。而教师是作为一个教练、支撑、引导学习的角色。

2 PBL教学模式在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是在财会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与实务联系比较密切,是在学完“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以及“会计信息化(理论)”后所进行的专项实验。按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该课程可以以“课题”的方式提出问题,通过“专题分析”、“课题研讨”等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分析问题;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让学生利用开放的资源、开放的时间来研究并解决问题;通过“课堂检查”、“课题答辩”等教学环节加强思考与反馈(图1)。

2.1 提出问题

在每个实验项目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根据“会计信息化实验”的不同项目提出问题,并通过QQ或校园FTP进行问题的。为了能扩展学生的思索的空间,问题的内容应注重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拓展性。课程设计过程采用项目管理模式,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内容应充分具备可拓展性,以配合学生不同层次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感兴趣领域。

2.2 分析问题

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先进行分组,每组6~8名学生,每名学生都担任不同的角色。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初步分析问题,然后通过一定的研究后,通过组内、班内的不断交流和分析以发掘问题更深层内涵。首先利用10~15分钟进行专题分析,在进行本实验之前,相关的信息化理论课程已经学习,通过专项分析可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挖掘问题存在的专业内涵。这部分内容由教师学生共同完成;然后自用15~20分钟进行小组讨论,研讨的内容包括:设计方案展示、关键问题分析、疑难问题讨论和解答。

2.3 解决问题

PBL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协作与展示,明确在问题解决时应该掌握的技能,并且确定这些问题是怎样帮助自己去获取哪些技能的。在PBL教学模式实行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会合作,不允许通过重新建立新账套来消极解决问题。如果以上提出的问题出现后,学生一般通过财务软件的帮助进行讨论,但这种途径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大部分问题要综合各种方法,如讨论帮助标签、查找书籍、反复操作尝试和小组讨论才能解决。

2.4 评价与反馈

评价与反馈环节是PBL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方面进行课堂检查,在每次课中,都会对每组问题设计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进展、解决的问题、还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通过检查,教师可以把握每组的进展,同时清楚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以便作出相应的指导和评价。另一方面课题答辩,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安排课题答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包括:课题陈述、回答问题等环节。通过学生们的答辩,答辩教师对学生的课题设计进行点评,给出相应的反馈意见,促进学生将问题研究进一步深入,促进其今后的进步。

3 PBL教学模式应用的关键

3.1 问题的设计

实际上,由于 PBL 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问题”在 PBL 中具有关键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采用 PBL 教学法以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在于合理地设计“问题”。

3.2 学生的考核

科学地判断了PBL教学绩效,与课程的进行形成良性循环,激励学生在下一个项目的学习中更加投入,从而进一步加强学习效果。可根据学生发言的次数、质量及资料复习、实习报告以及实验数据打印进行综合评估,从基本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与思路以及课堂讨论活跃程度等方面考查,同时还包括组内学生的自我评估等。

将PBL应用于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会计岗位的要求。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答案可能涉及多方面,这要求教师不仅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有广泛的知识面。

主要参考文献

[1]占慧莲.会计实训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财务研究,2012(5).

[2]黄英,李贵林. PBL教学模式在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6).

[3]王宛秋,叶菲,蒋妍,等. PBL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专业本科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探索[J].商业会计,2012(11).

上一篇:关于高等学校报账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