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韩语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探析

时间:2022-06-21 06:23:10

高职院校韩语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探析

近年来,在中韩间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加强的背景下,国内人才市场需要大量优秀的韩语人才。不少高职院校纷纷抓住时机,设立了韩国语专业。然而,高职院校设置的韩国语专业,与普通高校相比,存在着诸多问题。

第一,学制时间短。普通高校本科学制四年,高职院校学制为三年。其中,授课两年半,实践性教学半年。五个学期的时间,要把入学前基础为零的学生培养成读、写、听、说、译五项技能兼备的高级韩国语人才,具有不小的难度。

第二,班级人数多。普通高校语言类专业一般为30人的小班,高职院校一个班通常为50人。这就必然会降低教师授课的灵活性、互动性和教学效果。

第三,高职院校授课课时少,实践性教学课时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身学习的能力和毅力。

第四,生源质量问题。高职院校生源水平明显比本科低一个档次,自觉性也要差得多,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也未必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第五,外教资源少。高职院校由于规模和专业的局限性,在校留学生较少,再加上课堂韩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少得到口语练习和运用的机会。口语能力的欠缺直接导致听力水平的不足,这也是造成TOPIK考试中,听力成为最大难点的原因。

第六,教材问题。由于高职韩语教学刚刚起步,没有一套专门为高职韩语设置的教材,多数采用本科教材,没有高职特色,影响培养有高职特色的韩语复合型人才。

以上种种问题导致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学生水平极为有限,在加上近年来小语种求职困难重重。

一、韩语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1.客观原因分析

(1)对就业教育理解片面化

部分高职院校虽已建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但未真正将就业指导的工作融入相应的教学计划,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不够重视,忽视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功能。同时教育相关部门对就业率的盲目崇拜,把就业率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导致了教育行政机构和高等院校本身都只是强调学生的就业率,只注重就业的数量而非质量,无法实现就业教育工作的全程化和构建成体系的就业教育系统。

(2)就业教育时间与师资投入少

就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完整工程,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就业的理念理解不够,主要针对大三的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工作,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并没有贯穿到大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缺乏教育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没有建立起全程就业教育指导的系统。从就业教育配备的师资力量来看,许多的就业指导教师是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没有针对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导致就业教育在内容上广度和深度都不够。

(3)就业教育组织机构不健全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就业教育的工作运行体系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如就业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编制人员数量较少,国家给予的经费保障不足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整个就业教育工作的过程多重视就业技巧的技术指导,忽略了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较少地进行职业判断、职业选择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2.主观原因分析

(1)高职学生本身综合素质偏低

高职学生是高校招生的最后一批学生,入校分数普遍偏低,入校后会有明显的心理自卑感,学习能力偏低,加之高职教育多是沿用学科教育的老模式,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偏低,心理素质不高。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学校开展就业教育工作,进而影响了就业质量。

(2)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冲突

受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以及现实生活中职业差别、社会分配差别等的影响,高职学生在就业价值取向上出现功利化倾向,在择业上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能否实现最大化,很少考虑在所选职业上能够做出多大的社会贡献,能够实现什么社会价值。

(3)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及自身素质的错位

部分高职学生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要么自卑心理严重,过度否定自己,对人生没有规划,在对待就业问题上也是逃避,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要么就是过度自信,有很强的优越感,认为自己能力很强,经历丰富,找工作应该是手到擒来,从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二、帮助韩语等小语种专业就业措施

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对于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采取过的媒介手段,选择“学校推荐”的只有17.73%。68.97%的毕业生通过“人才网站”和“招聘会”进行求职。

这主要是因为学校推荐的就业渠道窄,数量少。因此高校应该加强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例如经常保持与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双向联系,及时获取单位的用人信息,挖掘这部分校友资源,对高职学生落实实习实训单位和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鼓励全体教师参与到就业工作中去,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开拓就业市场。

小语种的就业难,除了市场的需求萎缩之外,学生个人的能力也是主要原因。仅凭一门专业就业是一种短视,毕竟专业优势会在市场中逐渐失去竞争力。而如果专业本身具有一定优势,并通过英语或者其他技能去就业就会赢得更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刘洋.当前高职教育招生与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党报,2006.1

[2]于琳琳.高职生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分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3]赵丽萍.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

作者简介:

周薇,女,讲师,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韩语语言学及教育、高职教育。

本文系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2年度课题《基于生存视角的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研究》(课题批准号Ⅻ3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221)

上一篇: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研究 下一篇:创新工作方式切实提高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