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组学习活动的再思考

时间:2022-06-21 04:47:53

对小组学习活动的再思考

提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与学方式发生根本改变的课教方法,符合学生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知识生成,主动质疑,自主解疑,体现出合作、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对学习小组的功能、组建及指导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小组学习 小组组建原则 思考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现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备受推崇,很多教师也在不断地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以此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在学习方式转变中,我们常见到很多教师运用小组学习活动的形式,那么小组到底能做些什么?我对学习小组的功能、组建及指导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及思考

组织小组学习活动并不那么容易,这是课堂教学活动最为复杂的形式之一。

怎样组建小组才好呢?由学习程度相近的学生组成学习类型小组,还是按知识水平和一般文化、创新能力、纪律性、责任心和交往能力等方面程度不同的学生组成混合型小组呢?或者干脆以自然的座位组成一组(左右前后4―6人为一组,这也是我们常见的)?

不同的形式的学习小组各有利弊。但从学生的发展及教育教学效果上看,我们更应趋利避害,选择最优化。有的教师习惯于按座位分组,便于管理,特别是为了小组讨论时方便,但忽视了小组成员在性格、兴趣、交际能力,以及学科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过于交错复杂的差异,在整合及功效发挥上势必会浪费学习时间、资源。有些教师热衷于组织单一类型的小组,给“好”一些的学生布置较为复杂或繁重些的作业,而给“差”些的学生则布置较为容易的作业。但是从完成教学教育任务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错误。第一,在这种条件下,中下等水平的同学失去了学习的刺激动因。第二,他们失去了接触较为复杂的学习材料、信息的可能性,而“好”学生则丧失了帮助他人的机会,丧失了同别人一道为共同进步而高兴的机会。

组建小组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一方面,学生要求在一起学习的愿望无疑会积极地影响教学气氛,影响学习态度,使学习交往变得更为积极,并造成一种附加的、积极的情感刺激动因。另一方面,小组内的成员应该人数相当(4至6人),但是,有些学生大家都想同他们一起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谁也不愿同他们一起学习。如果教师在组建小组前没有考虑到或察觉到班级中的这些情况,那么,教师就会不由自主地处在学生相互关系的焦点上,不能正视并处理问题,反而使学生的合作交往关系受挫。

针对以上问题或情况,我认为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学习小组的组建尽量合理化、科学化。

第一,以学科组建小组为主,以座位分组,自愿组合为辅,以使这些小组在整个学年经常活动。学生在这种小组里积累共同从事学习活动的经验,发挥特长,并尽可能深入地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充分展示自己的禀赋和才能。这种小组抛弃了单纯以座位分组而将学习小组变成封闭的单位,利于管理,是在稳定中的变化。当然,这需要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认真研究每位学生,做好协调工作。再就学习小组而言,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既是动态的,需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如个别学生的组与组之间互换),又是一个相对独立与稳定的系统,过于频繁地与外界进行交换,就会产生紊乱,失去应有的功效。

第二,运用角色转化,促进共同进步。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我们要有新的学生观。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发展的人,既有其差异性,又具有潜能。对于班上的某一位学生来说,甚至在一天的学习活中,小组既是常设的,又是临时的。在这个小组里这个学生可能是小组长或活跃分子,在另一个小组里则可能是被领导者;在这个小组是见多识广者,在另一个小组里则是对信息的迫切需求者。这样,就使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面无形中扩大。一些学生提供帮助给别人出于自愿,另一些学生接受帮助也会变得乐意起来,很多学生都体验到了帮助与接受的愉快心理。

二、学习小组的指导及思考

对教师来说,最为复杂的事情是:怎样把所有学生都组织到能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去,怎样创造条件,以便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主动性,以改变其过去被动、应付、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我想,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解决上述难题。

1.注重对成员的心理辅导。心理相容是成员团结的心理基础,也是实现团体目标的重要保证。心理相容可以为创造性活动提供积极乐观的心理气氛,使成员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特别关注小组长或组内活跃分子如何对待同学,对向学的学习困难关心程度如何,是否尽力亲自提供帮助并组织其他同学相互帮助,是否醉心于自己的权力或权威,等等。同时,对小组中能力较差同学的处境,教师要密切关注:同学们是否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饶有兴趣的、个别化的辅导?是否歧视他们?这些所说的能力较差的同学,不仅指学习能力差,还包括那些没有掌握交往习惯、心理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不善于共同学习因而不能一起参加集体性学习活动的学生。一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团体,每个成员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完成的工作任务不同。因而,既需要具有不同智力水平的人们,又需要具有不同智力结构的人们共同协作、取长补短,才能增强群体的凝聚力。教师工作的关键在于做好心理上的疏导,使小组成员之间的交往、人际关系协调一致,发挥每个有差异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延伸小组学习的活动,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一个学习小组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内活动,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就会导致学生心理厌倦,甚至会产生学习怠慢的现象。教师应在抓好课堂学习小组活动规范的同时,积极将小组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以组建兴趣小组或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形式,把学习小组成员对学习知识的兴趣、热情不断增强和保持。从某种程度上说,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就是为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组织机构和良好的心理基础,这才是小组学习真正的功能所在。

小组学习活动能帮助教师和班主任解决综合教育的很多问题,也符合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敢于动手、以及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往与合作能力的要求。思考和实践学习小组的活动无疑会成为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上一篇:浅议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教学 下一篇:中学班级自主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