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中的道德情感培养

时间:2022-06-21 03:30:45

论职业教育中的道德情感培养

【摘 要】道德情感一方面在个体品德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积极探讨道德情感培养,能使职业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提高当前德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教育;道德情感;培养

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难在什么呢?难在对规范的认同;难在学习上的主动。主要表现是情绪多变,意志品质培养的自觉性不均衡;不能正确评价自我,或自高自大,或自卑自贱;由于个人理想、信念、人生观的差异,使其学习动机变得复杂多样,导致人生价值观的现实化、世俗化,甚至有逆向发展的现象;总是凭一时的情绪冲动来决定取舍,容易不自觉地接受一些腐朽意识和错误思想。只要我们充分把握学生特点,从对学生的成人意识、职业意识及公民意识的培养入手,帮助他们摆正索取与回报、成才与成人的关系,将公民道德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德育实践中,才能富有成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使之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一、道德情感培养的必要性

1.道德情感在个体品德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品德心理学中,三元论认为个体品德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要素构成,四元论认为个体品德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组成,随着品德心理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道德情感成为个体品德结构组成的重要因素,越来越被学者所认识和重视。什么是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它表现了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倾向,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中介,道德情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情感体验,既加强了原有的道德认知,同时又是实施道德行为的起点。人对道德观念的真正接受和理解是以情绪的活动为基础的。“每个人头脑里形成的道德概念不只是他认识活动的结果,而且也是他的情感和体验选择的结果。”人们常常以他人或自己的情绪反映作为选择的第一反应,当他人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反应或能使自己很满意、达到愉悦时,就会接受新的道德信息或肯定原有的道德信息。反之,则否定、改变原来的道德观念,或拒绝接受新的道德信息。人的道德行为的发生受情感的引发和调节。休谟认为道德不可能来自于人的理性,只可能来自于情感,来自于人的知觉,德的本质在于产生快乐,恶的本质在于产生痛苦,道德情感控制人的道德行为,人的道德情感既表现为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可以表现为否定的消极的情绪反应。心理学家认为,个体有趋向积极情感体验而回避消极情感体验,当人不断积累一些积极情感体验后,会在行为上产生某种偏爱的立场和行为,相反,当人想象到将要实施的行为会受到别人的否定,而体验到消极的情感时,人便情感校正自己的行为。

2.道德情感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的艺术是人们以直觉、整体的方式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了。职业教育可以通过专业作品来渗透教育者的心灵,净化其灵魂,达到美的感受,职业教育目的不在培养专家而在培养美好的人,向往一切美好的东西,鄙视一切丑陋的现象。首先,职业所培养的美与善具有内在统一,通过欣赏美,感受美,真正认识到真美丑和假善恶;其次,情感是创造的动力,也是艺术反映的主要内容,我们在进行创造时,总是把自己对各种生活现象的判断而产生的情感凝聚到自己的行为上。最后,职业教育是以情感为中介,通过学习表达自己的情感,勾起我们对生命的感悟,挖掘无意识生命的潜力,使学生更有情感和智慧,达到情感的共融和心灵的对话。

3.加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对所学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而且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试想如果一名学生对生活所感触的东西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漠无情,没有善恶、美丑的评价,他怎么可能学好专业知识呢?学生是未来的希望,从现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显得非常迫切。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专业较为关注,但往往忽视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加上家庭对他们过分呵护,导致学生情感淡漠、情感控制能力差,道德感差,打架斗殴时常发生。

二、道德情感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1.选择合适的专业作品。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职业的内涵、功能、素质及职业与专业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意识,来转变他们对专业学习目的的片面认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一幅好的作品或一段优美的旋律能激起人对美的向往,或对丑陋现象的憎恶鄙视,相反使人意志消磨,灵魂堕落,因此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专业性同时也要有高度的思想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获得美的感受,能对生活充满积极的向往,能有战胜困难的信心,能培养高尚情操。对于那些思想上有害的低级趣味,黄色的东西,更要禁止给学生接触。第二,适度的原则。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能高于学生的能力,也不能低于学生的水平。这要求教师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判断出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要淡化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应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共同体会作品所蕴涵的情境。教师适时地运用艺术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对整个作品的把握和理解。

2.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认识过程的重要心理因素,在道德情感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专业作品只能通过间接情绪体验,学生要达到与教师共情的境界,只有通过想象力设身处地将自己放在与时代背景、同样的境况下,才能发生情感共鸣达到共情的目的。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让学生听一段旋律,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尽可能多的表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可以针对一幅未完成的画,让学生凭着自己的想象,将它继续画下去。

3.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力。为什么在同样的道德情境中,有的人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挺身而出,有的人却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关键就在于个体之间的道德情感能力不同。道德情感能力是指激发、调控和提升自身道德情感的能力。道德情感能力主要包括道德情感体验能力、移情能力、道德情感控制能力、道德情感迁移能力和道德情感概括能力。其中道德移情能力在能否正确理解专业作品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移情能力是一个人对他人道德情感的共鸣反应能力,即能够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并能客观理解、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道德情感能力是道德情感得以产生、发展和提升的内在条件,是驱动个体产生亲社会认知和行为的重要动力。道德情感能力也是一种“直接把握道德对象的能力”,所谓“心灵相通”、“情感沟通”就是道德情感能力的作用。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家长的呵护,以自我为中心,道德情感淡薄、道德失控,缺乏道德感,道德情感能力培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4.回归生活世界。专业的学习来源于实践,在实践生活中我们才能真正感受专业成就所渲染的美感,当我们看到红花绿草、蓝天白云能领悟到大自然之美,当我们看到人人互相关心帮助、其乐融融的场景时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当我们看到国旗、听到国歌时,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就会油然升起。教师应当在日常的生活中,指导学生感受、体验情感,将课堂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那就是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植道德情感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我相信,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育人目标上多做文章,在工作方法上多作创新,因势利导,“投其所好”,就不愁学风不转,校风不正。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就不愁学生的行为举止不规范,道德行为不高尚。

上一篇:民办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口语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