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时间:2022-06-21 01:23:03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摘要:语文能力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作为个为素质的核心能力,在语言学习中必须加以培养。因而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着力于培养学生素质,同时也要试着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观念,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去求索。

关键词:语文综合素质;应用能力;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40-01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批判、继承、创新过程。但长期以来围绕考试进行的教育,已使我们的学生思维普遍处于消极、懒惰的半睡眠状态,许多学生除了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和书本的知识外,几乎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这正如万里同志在《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所说:“我们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封闭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教育内容是固定的、僵化的,教育任务就是灌输这些内容,不能稍加发挥,不能问个为什么,更不能怀疑,考试按固定的内容和格式照答就行,把学生引到追求高分数上去。这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惟书”、“惟上”,缺乏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要改变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作起:

1.利用写作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如在应用文写作训练中,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让学生根据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已有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写作结构格式、内容语言的顺序等写作规范,再由易到难地重点进行语文应用规范训练,并让学生贴近现实,联系实际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同时也要注意现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文言文的语言精炼、准确、含蓄的精华,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使学生明显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大大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写字训练使学生养成静心、专注、一丝不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说话训练发散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应用文写作训练则增强学生参与生活的意识和为社会服务的才干。

2.发散思维、培养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再墨守成规,“教师一言堂,学生听话郎”的陈旧局面必须打破。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时常安排一些灵活、新颖的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提倡一题多解,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例如:《故乡》这篇小说,篇幅长,思想容量大,再加上时代的局限性,课文内容难于理解,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很多,倘若面面俱到,有可能将课文内容搞得支离破碎。因此,在讲解时,要尽量做到多而不乱,紧紧围绕“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这一线索来分析,抓住小说的重点人物——闰土和杨二嫂的性格特点,突出一个“变”字。其中闰土的形象最有代表意义,最能体现作品的主题。于是便可选准了“闰土形象分析”这个突破点,引导学生将少年闰土的外貌、语言、神态与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神态进行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讨论:闰土20多年的前后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闰土这一典型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通过问题引发大家思考,寻求各种答案,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3.建立师生间的情感关系,使学生思维活跃

情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之与作家的情感产生共鸣,与教师的情感融合,培养他们对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常说“晓之以情”,有情才能打动心灵。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呢?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教师只有先动情,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教学的桥梁。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向学生注入“情”和“爱”,把自身良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教师用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引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反映。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学生的年龄大多是在十三、四至十七、八岁之间,他们的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他们不仅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意向,而且自尊心在他们的心中日益强烈;他们喜欢别人对他们尊重,愿意引起教师对他们的重视。他们不仅期望教师给予知识和一般情感上的温暖,还要有心理上的接近,需要友情和理解,这是中学生的情感特点。要在教学中适应这种变化,教师只具有较高的专业文化知识还远远不够的。师生关系的好坏、师生间感情程度的深浅,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吗?“学生喜欢一个科目是从喜欢这个老师开始的!”所以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是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用一个慈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鼓励的微笑,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炽热的爱,从而燃起学生情感的火花。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我在讲课当中常常引入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名人轶事、历史知识、文坛典故、典章制度等。这样,既吸引了学生,同时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如教学《杨修之死》一文,教师不妨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曲子以它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的学生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学生,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三国中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那鲜活的面容,又浮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想探究的欲望一下就调动起来了,学习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起来了,迅速进入本堂课的情境之中,掀起了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而且又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语文的美。接着,教师请几个学生分别讲讲文中几个有关杨修死因的小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杨修的性格及其死因。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完成了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借信息技术之力 优化语文教学 下一篇:走进阅读,感受语文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