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构生活化的德育课堂

时间:2022-06-20 11:32:19

如何建构生活化的德育课堂

在职业学校,德育课堂肩负着传授基本理论、提高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等任务,而在实际教育中往往表现出教育空洞乏味、说理苍白无力,主要根源就在于传统的德育教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实效性差,针对性不强。这样的教育一方面使学生的主体性被泯灭,另一方面德育教育脱离了积极的生活内容,使道德品质教育变成了纯粹的形式。在我国,受教育机制的影响,德育课堂的侧重点往往放在政治思想教育而不是道德品质的养成,德育教育目标完全从属于政治的需要,教育的内容高、大、空,无视学生基本文明的教育、生活习惯的训练与道德情操的培养。一句话,传统的德育课堂脱离了它的现实基础,在实际教学中表现为不顾学生的兴趣与品德发展的需要,一味地将社会固定的道德价值、道德规范与规则通过外部强制的手段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结果只能是产生实效性差、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等严重问题。要把德育课堂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将德育教育植根于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知行的顺利转化。

一、课程目标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德育教育要回归生活,最为重要的是课程目标的选择要面向生活价值观,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要明确提出德育教育就是为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创造条件,关注学生品德的养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此我校率先在德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课程的实用性原则。即在课程内容选择之前,结合未来社会及企业对人才标准的需求,明确育人规格,为学生确立了“求是、诚信、严谨、务实、文明、开放、坚毅、敢为、向善、尚美”十大德育目标,并以此为导向,结合未来社会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在保持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方针一致性的基础上,对德育课堂内容作了不同幅度的增删。如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第五章《财政与金融》和第六章《个人收入的分配和消费》适度增删,保留书本中对消费积累关系以及银行保险知识的介绍,增加了学生的理财实际,合并为专题《投资与理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花自己的钱。同时对于政治常识删除概念性内容增加学生实际接触到的现实性内容,如联合国的改革、三个文明建设、政党制度中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及党的先进性教育等。《法律基础知识》中则略讲《行政法》和《诉讼法》,增加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哲学基础知识》,在保留原有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其方法论意义的教学,淡化对原理概念的枯燥记忆,强调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重在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让其从中受到启发感悟,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的课程目标在面向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同时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与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追求,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的改革注重生活化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实际情况,在课堂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用形象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

所谓的“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使课堂尽量成为感悟体会、辩证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如在教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试着从创设生活化德育课堂情境入手,先请学生考虑“如果一个人掉到缸里怎么办”,学生从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故事出发,异口同声“砸缸”,然后老师列出“如果缸里没有水”、“如果是一个大人掉到缸里”两种情况分析是否需要砸缸,从而使学生顺利进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在以生活为情境的德育课堂中,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了,而且使师生视野开阔,使学生更易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好起来了。

三、课程评价的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践

生活化的德育课堂要求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应注重“求真”,即不惟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而要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表达课程的目标,这是生活化德育课堂的本质要求。它反映了由过去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科体系到现在更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也是德育课堂的内在要求。我们学习德育课程应该说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提高政治素养,指导行动。所以知识的考核必须回归生活,要合乎生活的逻辑。这里的考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完成作业,而是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要坚持开放性评价,即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可以学生上课时的活动实践为依据,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考试设计的考题以贴近学生实际的社会热点或生活题材为问题情境,运用灵活巧妙的设问,倡导开放多元而不唯一的答案。如在教学《投资与理财》时,可让学生调查中职生的生活消费习惯,设计调查表,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的考核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既考察了学生概括、分析、提炼问题的能力,又引导学生要正确看待和分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要坚持过程性评价,如采用项目评价、描述性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袋等方式,把形成性过程与最终结果相结合。

总之,德育课堂生活化,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实施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和大自然相融合,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与发展。

上一篇:浅析初中语文的素质教育 下一篇:中学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