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北京 第3期

时间:2022-06-20 10:20:19

数字北京 第3期

如果说上个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使现代主义建筑孕育而生,那么信息时代又会给建筑带来怎样的变革呢?“数字北京”给了我们一个探索信息时代建筑的机会,整个设计过程也是我们重新思考和理解信息建筑的过程。

最初的想法是基于一个场景的思考。我们借助于拓扑学的方法,使“数字北京”的形式从这些新的美学图像中概括出来,它的形象就像一片集成电路板,或微芯片放大了的一部分。它从静静的水面中生长出来,水像瀑布般地从顶部宣泄下来,逐渐演变成一场流星雨。在这里,我们并没有回避形式这一问题,而是寻求或塑造一种物化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放大了的数字微观世界,揭示了信息时代源于古老的和原始的物质世界。

从某种意义而言,现代城市空间与微芯片结构所反映出来的共同特征,流动性、层次多样性是该设计的基本概念。

“数字北京”已远远不只是一栋有特色的建筑物。一方面它作为奥运信息的储存器,另一方面它更应是城市的一个信息中心场所。沿着这个思路,我们成功、逻辑地将“数字北京”的形体切割为四个板块,东侧的一块为办公区,具有良好的采光和视野,中间和西侧的板块为数字机房,四个信息块通过入口首层的网络桥塔进而被激活,承担着展示功能的“数字地毯”从地下一层渐渐升起变成为墙面,再不断延伸和卷起,构成了空中的奥运数字虚拟博物馆,水平流动的“数字地毯”,快捷有效的网络桥,悬浮在空中的博物馆,它们之间的透明介质形成了层次多样的平面叠加关系。当人们行走在自然水面上的浮桥,进入建筑内部,人们在移动中会获得丰富的视觉,变化感受,强烈的场景对比,自然与科技之间的对话。

如前面分析,“印刷线路”、“芯片”。“数字流星雨”、“网络桥”、“数字地毯”等等概念,如同Archigram当年所提出的众多想法一样,是在当前技术知识背景上极易被认同理解的概念。但我们的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拼贴这些概念,而是将有选择的概念组织到一个连续的网络中,使之成为一个浑然一体的系统,这个系统的CPU是中间的虚拟数字博物馆。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整个项目中唯一向市民开放的部分。为了突出这个建筑的市民性,并实现它能够从视觉、触觉上醒示数字时代、唤起大众对新技术的热情,我们将短向的南。北面作为具有安防要求的办公入口,而将建筑最长的东西面敞开向城市,使一般市民能够通过动态的网络桥,穿过水帘般的数字流星雨,进入一个属于城市的数字化殿堂。人们在这里能直接购买到最前沿的数码产品,晓知数字技术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参观世界顶级的信息技术展示和演示,体验虚拟的数字空间。人们在这里感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时代,膜拜数字时代!这种情感的升华,推动这座建筑的精神内涵:它是这个时代的见证和记录,是对人们开始迷惑数字技术的这一历史阶段的纪念。

信息时代趋于简化的方法,得以增加效率及揭开奇迹发生的过程,那正是现代美学上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一片片薄薄的电视机屏幕,可以让我们看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只展现影像并不将其背后的诀窍表达出来。0与1最简单元素的重复,却可构成如此复杂的计算机语言。整个世界正向着形式上简化物体的方向前进,向着形式隐藏它本身功能的方向上前进。我们希望“数字北京”就像奥林匹克公园客厅中巨大的电视机屏幕,向人们传达着奥运的信息,呈现出奥运的场景,同时也向人们揭示出信息时代的透视法则。“数字北京”的建设也仅仅是这栋建筑漫长历史中的一个时间点,因为它将不断地被创造和更新,它将永远都在“建设中”。

该项目将于2007年建成。

设计单位:URBANUS/都市实践

合作设计: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设计时间:2004--2005年

建造时间:2005 2007年

作者:朱锫,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

收稿日期:2006年1月

上一篇:城中村:有机整改VS整体重建 下一篇:华京大厦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