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艺术及科学技术

时间:2022-06-20 12:58:31

中外文学艺术及科学技术

安徽

【考情分析】

本专题是中外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成就总结,有些知识点要求学生准确记忆,也有一部分需要理解甚至评价;命题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识图题、组合列举题、材料解析题、问答}等题型,历年各地中考对本专题内容考查的频率都较高,考查学生对中外历史的整体把握。

近年来,中国为了增强软实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彰显民族魅力,在各国举办各种形式的“中国文化年”和“中国文化月”,“高铁输出”“世界网络安全大会”“天宫二号”成功升天等成为时政结合点,也是命题人关注的热点。

【高频考点】

一、中国文学艺术

(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二)中国近现代文学艺术

二、外国文学艺术

(一)世界古代的文学艺术

1.古代文字。

2.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与传播。

3.古代文学。

(二)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

(三)世界现代的文学和美术

(四) 世界现代的音乐和电影

三、中外科学技术

(一)中国古代科技

(二)中国近现代科技

(三)世界古代科学技术

(四)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典型题例】

【例1】(2016・江苏扬州・1)主张“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孟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核心是“仁”“礼”,提倡“为政以德”,在教育上,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庄子主张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故选A项。

【答案】A

【例2】(2016・湖南长沙・13)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项羽 B.张骞

C.蔡伦 D.华佗

【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在位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各民族和中原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答案】B

【例3】(2014・山东泰安・17)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詹天佑――京张铁路

B.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C.林则徐――《海国图志》

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及其成就,C项《海国图志》是魏源写的,不是林则徐写的。

【答案】C

【例4】(2014・山东泰安・29)下列有关宗教的材料,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是( )

A.“众生平等”“忍耐服从”

B.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C.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

D.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教义,A项是佛教教义,B项是基督教教义,C项是伊斯兰教教义,D项是道教教义。

【答案】C

【例5】(2014・广东揭阳・24)下面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飞机试飞成功,人类实现了飞天梦想

B.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C.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克隆技术

D.它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A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B、C两项分别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和生物工程方面的成就;D项正确,“范围广”反映出第三次科技革命波及的范围广,涉及的领域广,“影响大”反映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还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例6】(2015・贵州黔东南・13)“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隐患。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是( )

A.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核泄漏

B.美国通过网络大量窃取中国经济和军事信息

C.北约使用精确制导导弹在阿富汗造成平民伤亡

D.中国多地因大量使用煤炭而使空气污染加剧

【解析】本题可用直选法,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促进了煤的开采,煤炭成为主要能源,空气污染加剧,故D项属于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

【答案】D

【例7】(2016・山东聊城・23)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一篇标题为“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为“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灭”的文章。“宇宙新理论”的创立者应是( )

A.史蒂芬孙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与其成就的搭配。由材料中“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灭”可知,1919年一种新的科学理论出现了,它突破了传统的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结合史实可知,这符合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论特征,故答案选D项。

【答案】D

【例8】(2016・安徽・15)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孔子开办的私学与京师大学堂在教学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3)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怎样?它是哪所大学的前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第(1)问,根据题干中“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并结合材料可判断该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和法家的代表,联系所学知识可直接写出来。第(2)问比较不同点,可从办学方式及内容回答。第(3)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参考答案】(1)局面:百家争鸣。墨家:墨子;法家:韩非。(2)私学:读诗、书、礼等儒家经典。京师大学堂:既有中国传统儒学,又有西方学科,中西结合。(意思相近亦可酌情给分)(3)地位: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

上一篇:屈原吟唱“太阳神之歌” 下一篇:循证护理方法在冠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