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时间:2022-06-19 08:57:15

现在的考场作文大部分都是写议论文。倘若偶尔遇到写人记事的文章,会让阅卷老师不禁眼睛一亮。然而,读完全文又不免大失所望,因为这些叙述类文章大都选材平平,难以打动读者的心。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能触动读者心灵的人和事呢?方法固然很多,但精心筛选素材,提炼素材,使用典型、新颖、别致的事例当然是重中之重。

一、从司空见惯中寻找新鲜事例

对于身边常见的素材,我们要睁大双眼,调动两耳,从全新的视角进行仔细观察,深刻地感知,冷静地思考。正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我们要有鹰一样眼观四方的目力,狗一般的嗅觉,田鼠般的耳朵。”只有这样,才能见他人之所未见,闻他人之所未闻,写出别具一格的优秀作文。在这方面,朱自清先生堪称导师。一般人认为,荷塘月色有什么好写的?然而朱自清先生工笔描绘月下荷塘、塘上月色,生动描摹荷叶、荷花的神韵,以及若有若无、不绝如缕的荷香,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也深深感动着读者。写景如此,写人亦然。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要善于发现各种不同,写出各种差异,把最感人的、鲜为人知的侧面展现出来。

二、从繁琐细碎中悟出道理

对于繁杂的生活琐事,要像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里写的那样:“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拿!”先占有,再挑选。通过分析、归纳,逐步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悟出生活素材中蕴含的道理。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材料,通过比较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到“闪光点”,挖掘出其中隐含的价值。具体地说,在搜集到足够的材料之后,经过整合、过滤,提取出真正有用的能触及人心灵的“核心”内容。这样提取出来的材料,就应该具有典型性、新颖性,而且能够紧扣中心。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精彩动人。

三、从表面现象中找到本质

写作素材纷繁芜杂,要学会分析、选择,从表象中找到本质,用小素材做好大文章,具体说来有以下两种方法。(1)以小见大。人们常说,一滴水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从庞杂的生活中发掘“微素材”,揭示本质,触动人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如巴金的《小狗包弟》,通过一只叫包弟的日本种宠物犬的遭遇,反映出“”中颠倒黑白、道德滑坡、人不如狗的现实,是以小见大的典范之作。(2)合理取舍。生活中有些事比较感人,且几乎天天发生,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应尽量不用或慎用;而有些事情突然发生,甚至违背常理,令人不可思议,猝不及防。而这些“突发事件”,很可能正是足以感动人的,要紧紧抓住。如葛朗台临死前突然伸手抓镀金十字架,80岁高龄的老母亲习惯性伸手拉自己60岁的儿子过马路等。

【经典引路】

月 亮 桥

柏启平

故乡叫月亮湾,清水江流到此处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轻轻地绕过村子,奔向山外的世界。清水江上有座桥,母亲叫她月亮桥。

月亮湾距离小镇有几十里山路,父亲在小镇上开了一家铁匠铺子。我六岁时父亲拽着又哭又跳的我跨过月亮桥,沿着蜿蜒的山路去小镇里读书。一哭二闹三回头,那月亮桥总是深情地凝望着我小小的背影,还有我回头时幼稚惘然的泪光。月亮桥总揪扯着我稚嫩的心,因为桥上站着我那不同于其他母亲气质的母亲。

每逢放假,我就撒开脚板往月亮湾的方向奔去。临近家居之地,爬上山坳,便竭力向竹幽林密的月亮桥望去。我老远就不断地大声呼喊着母亲。站在桥上的母亲,像月亮桥,饱经风霜的脸上绽露出不同于一般母亲的微笑。

在这美丽的月亮桥上,母亲月亮似的目光看着我尽情地释放着儿时的情趣和轻松。还有她那我根本无法解读的不同于其他母亲气质的企盼、柔和的眼神。

晨曦初露,竹林中鸟儿翻飞,啼声婉转悦耳,山鸠咕咕,叫声不迭。站在月亮桥上,极目四望,山川相缭,湿润清馨,绵长漫溢,诗意清新。母亲轻抚着我的头,凝望着山的那边,慈声励语地说:“去吧,儿,好好读书!读到你书上画的地方去。”

我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背着书包,在母亲的凝视下,跨过月亮桥,踏上那蜿蜒如练的山路。回头一望,月亮桥上的风景让我心悸――母亲雕塑般的身影和月亮桥构成了我今生今世深深的记忆。母亲告诉我,叮嘱我,要好好读书,读到我书中那美丽画儿的地方中去,那儿才有更美的风景。

我那时不知道母亲何以知道我每次回月亮湾的时辰,上苍也许可怜做母亲的人,赐予了她一种心灵的感应吧?她每次都站在桥上凝望着从山那边求学归来的我飞向她的身边,无论是寒暑易节,还是飞雪风雨。

我从月亮桥上走过了春夏,迈过了秋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一次回归,都定格了一幅月亮桥的永恒迎送风景画。母亲和月亮桥是我梦想的起点,也是我希望的终点。月亮湾、月亮桥和母亲组合的风景是我生命的鞭策和精神的家园。从此,我为了寻找比月亮桥更美的风景而跋涉在人生曲折坎坷的求学寻“画”之路上,读书读到了母亲千叮万嘱的“画儿”里去了。

母亲于1997年8月13日突然离我而去了,故乡只剩下了月亮湾的月亮桥。

故乡叫月亮湾,月亮湾里有清水江,清水江上还有月亮桥,月亮桥上再也没有了母亲,母亲眼里却永远有着儿子寻找书中最美风景的背影。

【评析】 本文写伟大的母爱。作者选取了几个最能触动读者心灵的感人场景和事件来写:母亲站在月亮桥上对儿子的深情企盼、柔和的眼神;母亲准时站在月亮桥上为儿子迎来送往的神情;劝慰儿子好好读书的话语:“去吧,儿,好好读书!读到你书上画的地方去。”正是这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字字有爱,句句含情,生动地体现出一个伟大母亲的挚爱,深深地感动着儿子,也感染着读者。

上一篇:网络型组织的经济关系探析 下一篇:我国“零废弃”管理实践及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