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风险分析

时间:2022-06-19 01:19:28

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风险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银行业投资业务所占比例的加大,以股权投资、购买债券等形式的投资风险正逐渐暴露,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现状入手,分析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控制投资风险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投资风险 对策

一、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现状

1、机会成本风险不断加大

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不断对外投资,使银行机会成本风险不断加大。现在,银行大多都采取上市措施购买债券,投资股票,无形中也加大了市场风险,由此带来的机会成本风险也不断加剧。

2、资金链断裂风险

商业银行资金链具体表现为现金投资—资产运营—增值现金回流的循环,这是商业银行资本运营的基本过程。商业银行要维持其正常运转,就必须保持这个循环良性的不断运转。资金链断裂就是说这条循环资金链断裂。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当中,我国多家银行在国外的投资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现金收不回,更不要提及增值了,从而使得资金链受影响。当然这种影响相比较而言是小的,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威胁着整条资金链的运转。

很多商业银行资金链绷紧并非是因为绝对的资金紧缺,未能有效利用资金才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换句话说,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就是资金投资失误。这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现金管理能力,缺乏专业的投资人才。因此,只要合理地运用现金流,多数都可以一定程度上摆脱资金链紧张的状态,从而进行合理的投资,而不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陷于金融危机之中。

从当今蔓延的欧债危机来看,实际是欧洲的金融业投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借款人信用基础太差所致。第二个问题是金融创新过度,监管机构监管不力。因此,一旦商业银行投资业务出现失误,问题就会沿着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业的方向迅速传导,最终波及到实体经济。

二、商业银行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1、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

例如,如果国家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借款人所持债务的实际价值就会下降,如果利率是固定的,它将缩减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此时银行将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其利润,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此时银行会通过提高利率调节,银行将会采取通过上市,购买债券、股票等方式,这就产生了银行的投资,从而导致投资风险的产生。

2、监管机构监管不力

监管当局没有建立商业银行评级制度,不能及时了解各商业银行实际的投资风险状况,使其在投资管理上不能有所侧重;缺乏有效保护存款人利益的措施,容易出现大面积的投资挤兑现象,使个别风险演化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

3、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局限性

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是其各项业务的综合性管理。如没有坚持统一性、科学性、灵活性及全面性的原则,其投资管理就会出现问题,投资业务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最终必将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并造成相应的投资损失。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投资决策机制应该是在确保流动性的前提下,风险一定时追求盈利的极大化;或盈利一定时追求风险的最小化,以保证投资的正常进行。如果不能制定严格正确的投资决策,商业银行投资就会陷于更多的误区。

三、商业银行投资风险控制对策

1、建立投资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商业银行投资风险预警机制是防范和控制风险,规范对外投资的有效手段。只有对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进行早期预警,将风险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才能防止因投资产生的风险进一步发展和蔓延。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部分。定量指标由资本充足度、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五项分类指标组成。同时定性指标包括六项分类指标,分别为管理层评价、经营环境、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与内控、信息披露和重大事件。

把完善的预警系统中融入到商业银行的财务控制、业绩考核、投资分析、投资决策环节中,每个环节之间相互关联,按照风险严重程度设定一级、二级、三级预警。建立和运用切实有效的投资预警系统,商业银行可随时监控各项指标,对风险信号实施识别、评价和预警。如出现资产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等,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改变投资方向,降低损失程度。

2、加强内部成本效益核算

加强成本效益分析,科学地进行资金投放决策。首先要大力拓展资金的投放渠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投资角度的问题,科学的规划现金流量,有效的提高资金使用率,减少机会成本损失。其次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对放贷的各种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加强成本效益分析,在合理的存贷比范围内,只对高于其机会成本的项目进行投放。

参考文献:

[1]黄建.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与方法[J].2008,(4):37-40

上一篇:银行对公存款业务拓展思路 下一篇:关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金融稳定有效履职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