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的高效之法

时间:2022-06-19 01:08:12

书法教学的高效之法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中小学中开设书法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各学校开设的书法课程良莠不齐,不论是教学模式的构建还是教学方法、方式的选择,都存在着诸多弊端,无法构建起高效的小学书法课堂。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构建高效课堂的相关教学行为、教学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书法教学要亲力亲为

科技的进步给教育带来了革命,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很多书法教师因为写不出优美、漂亮的板书而逐渐对多媒体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往往板书甚至整个教学过程都依托课件来呈现。

例如,有的教师在进行软笔“点”的教学时,直接把“点”的运笔示范图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按照此图去书写。很多学生经常会写出中间留有空白的黑色“点”框,然后再用笔将空白的部分填补,这样的练习毫无意义。相反,如果教师亲自演示,藏锋起笔,逐渐加力,提笔回锋,完美的“点”立刻呈现在眼前。大量的研究表明,书法的技法教学必须要亲力亲为:中锋怎么写,出锋怎样出,运笔怎样运。必要时,教师要手把手地一对一辅导,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运笔过程中各种笔法的变化和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直接接受书写的刺激,往往事半功倍,是最具价值、最具智慧的教学行为之一。

2.书法教学应关注字外“功夫”

书法教育是几千年中国文字的演变史,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积淀与传承。教学中,很多学生抱怨书法学习枯燥无味。这是因为在教学中,很多书法教师只注重技法的教授,忽略了书法艺术的熏陶和培养。这样的教学,学生最终会感到反感和枯燥。对小学生而言,书法教育需要“导”,借助故事等手段鼓励学生,激发出学生练字的“源动力”,才能实现书法学习的“加速度”。

例如,大书法家王羲之之所以被李世民称为“尽善尽美”,其《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皆源自于他的人格、天赋、学养、勤奋,这样的他注定会留下许多旷世奇美的故事。教师可以引用“入木三分”“醉书兰亭”等经典故事,让学生感悟书法大家的执着和热爱。这些字外的“功夫”,这些使学生自然加速的“外在动力”应该一直伴随着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知我国书法的博大与精深,在书法的文化中积累、沉淀和升华,从而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3.书法教学要钻研“道法”

大量的事实表明,临帖对于学生技法的提升无疑是一剂加速的良方,因此,很多教师不断向学生阐述临帖的重要性,并反复告诫学生要多练多临,才能知书法的精髓,达书法的巅峰。这样一来,学生只能苦心地摹帖、练帖。其实,万物皆有道,书法也如此,都知临帖是加速剂,如何临、怎样临,如何对学生施以指导尤为重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师要研其法、寻其道才行。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临帖时,可告诉学生要做到四“临”――心临、实临、选临、背临。心临:即读帖,用眼与脑认真感知、观察、分析碑帖,获取帖的神、气、势,研结体及用笔特点。实临:力求实现原作的再现,结体准确,用笔精准,让学生在实临中研用笔的“道”。选临:按字形进行归类,选择常用字重点临。背临:在“选临”的基础上,尽可能背诵作品,采取意临,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可抛其章法临意,借“意”书写。

4.书法教学要艺术地“精讲”

一节好的书法课,精讲是非常必要的。但只依靠精讲,学生未必就能做到书写规范、漂亮。由于书法是以书写实践为主,这是书法学科的特殊性,在精讲中进行艺术设计,体现的不仅是教师的一种智慧,更能构建高效的书法课堂。

例如,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竖弯钩”时,经常写得不够美观,而且容易写偏。如果教师采用形象化的设计,模仿“竖弯钩”的笔法特点、运笔走向,为每个学生剪制一个纸质的松鼠尾巴,让学生们用手充分地去感知“尾巴怎样摆放才能更舒服”,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便能很快被调动起来,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学生便能很快掌握其要领。

上一篇:巧用认知冲突 打造有效课堂 下一篇:从第一英里到最后一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