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9-16 10:20:48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1

一、提升文化素质是书法教师培训的不竭动力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开展书法教育,上级有要求。2011年8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这是继1998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2002年《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之后,教育部再一次对书法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意见》要求书法教育基础较好的地区和有条件开设书法课的地区在2011年秋季开设书法课,这标志着中小学“书法进课堂”全面启动。

开展书法教育,实际有需要。“书法进课堂”先要“书法教师进校园”。书法虽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但书法教育在中小学已经中断了几十年。当前一些学校有教材无人教,有课时被挤占,写字课有名无实,一些想学书法的学生只得花钱参加校外辅导班。许多教师、家长和书法家对淡化书法教育、书写水平整体滑坡的现象忧心忡忡。现在的年轻教师都是伴随着电脑长大的,懂书法的老师少之又少,懂篆刻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师资不足是对当前“书法进课堂”的最大制约。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娄底市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写字和书法教育的通知》(娄教发〔2012〕14号),要求全市中小学从2012年秋季开始开展书法教育,并组织了全市书法骨干教师培训。

二、周密深入调研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教师的实际需求,是我们培训的目标。2012年3月份,娄底市教育局办公室、基础教育科、教师工作科和市师资培训中心对全市42所高中、223初中和421所小学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全市中小学校书法课开设情况和娄底市书法教师需求情况。通过调研发现,我市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重视不够,开课不足。许多学校不重视书法教育,223所初中和421所小学中开设书法课不到50%,且经常被占用;42所高中学校无一开设书法课。二是目的不明,内容不清。一些学校尽管开设了书法课,但是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模糊,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三是师资欠缺,素质欠佳。许多学校专业人才缺乏,由于没有专业老师,书法课由语文、美术等学科老师来顶替,书法课被挪用、边缘化的现象相当严重;许多教师自己的汉字书写也不怎么规范。2012年6月,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娄底市教育局先后下发了娄教发〔2012〕14号和《关于组织全市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娄教通〔2012〕79号)两个文件,保证培训项目如期实施。

三、领导高度重视是培训有效开展的关键环节

娄底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封旺洲任组长的娄底市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市师资培训中心。具体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北京瀚杰文化发展中心共同承担。时任分管教育的副市长鄢福初对这次培训工作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亲临培训学校,看望学员,并做重要报告。2012年8月20日,分管教育的市政府副秘书长亲自主持了第一期的开班典礼。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封旺洲、局长刘道阳高度重视这次培训工作,多次召集会议研究具体工作,解决具体问题,在局里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保证了培训经费的落实。分管师训工作的副局长黎吾松对整个培训工作的管理做了很有针对性的指示,保证了培训的顺利进行。各县市区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非常重视,密切配合。要人给人,要钱出钱,为整个培训工作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还得到了娄底市书法学会、娄底市书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全体教师排除各种困难,全心身投入,上好每一堂课。

四、精心科学组织是确保培训成效的重要抓手

⑴部门协作和谐。沟通协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书法进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县教育部门以及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在本次书法教师骨干培训中,市教育局办公室、教师科、人事科、基教科、市师资培训中心、北京瀚杰文化发展中心及各县市区教育局、培训机构充分合作,各司其责。教师、人事负责相关文件承办,基教负责书法教育的调研,办公室负责各部门关系协调,市师资培训中心负责学员报名、组织管理、结业证办理和培训经费结算,北京瀚杰文化发展中心负责教学资料编写、授课教师安排、书法用品选购与发放、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各县市区教育局、培训机构扎实做好宣传发动、学员报名、组织管理和上述相关经费的落实等工作,特别是对第二阶段集中培训的经费、人员、地点、食宿安排等工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⑵课程设置完备。这次培训的目的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使书法教师掌握书法教育规律,切实提高教师的书法技法水平。本次的课程设置是根据中小学书法课程设置来制定完成的,分书法教育理论、书法教育技能和汉字书写技法三个部分。开设的课程有:书法理论开设《中国书法简史》《古代书论选读》《书法杂识》《文字学常识》4门课程;书法技法开设《欧体楷书》《颜体楷书》《赵体楷书》《硬笔书法》《魏碑》《行书》《隶书》8门课程,书法教学开设《书法教育技能》《书法教学》2门课程。

⑶师资力量雄厚。理论课聘请北京著名高等院校书法专业教师或博士研究生主讲,技法课聘请每种书体有相当实力的书法家授课。主讲教师有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倪文东教授、西安工业大学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傅如明,贵州师范学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宋廷位,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周劲松、杨频等;技法课教师有傅如明、周劲松、罗华斌、贺子文、廖吉林、姜新初、贺向阳、李建人、曾庆勋、苏业超10位教师,他们都是中国书协会员,所教科目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都有一定程度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能针对每位学员的实际情况作有效的指导。教学资源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联合开发编写。

⑷培训模式富有特色。本次培训由娄底市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北京瀚杰文化发展中心共同组织实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培训模式。

一是培训分阶段组织。培训工作分两年两个阶段进行,全市共有670名对书法有浓厚兴趣的在职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一阶段的集中培训于2012年8月分两期在娄底一中进行,每期5天,共10天;第二阶段的集中培训于2013年7月在各县市区的教学点进行,娄底市新化县和冷水江市两个教学点同时开课,涟源市和娄星区、市直、开发区教学点同时开课,双峰县教学点单独开课,每个教学点为期10天,共30天。第一阶段的培训过程现场全程录制,形成网络资源提供给各中小学教师配合教师基本功全员培训时使用。

二是注重理论与技法相结合。理论与技法相结合是本次培训的整体要求,考虑到学员们都是在职教师,培训都安排在暑假进行,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的学习将严格考核发证,确保培训效果。从两个阶段的学员作业来看,大多数学员对书法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基本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具有相当的理论修养。每个教学点在结业时都进行了教学观摩展览,每位学员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示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着眼于形成良好的书法习惯。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以汉字为基础,建立在识字的基础上,日常书写会形成程式化的书写习惯,容易形成固定的模式,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审美体验,将难以分辨真正的书法之美,学员们有几十年的书写习惯,即使没有用毛笔写过书法,也会将自己的书写习惯带到书法中来,这为书法培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而,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书法是很有必要的。本次培训在第一个阶段开设书法理论课,就是想让学员们更多地接触原汁原味的书法精品,积累一定的书法审美经验,能分析什么样的书法是好的,什么样的书法是不好的,先解决学员们的书法审美问题,之后再进行技法的操练。经过这两个阶段的教学互动,证明这样安排是合理的,学员们的欣赏水平和书法鉴赏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本技法要领把握得都比较准确,有很多学员反映,通过这两年的学习,对书法艺术及中小学书法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⑸培训效果明显。这种大规模培训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在娄底市乃至湖南省都是首次,没有任何经验,只能集思广益,开拓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多次召开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和本次培训的任课教师会议,反复听取各方意见,深入了解我市书法教育师资和各个学校的书法教育现状,针对相关问题多次调研、讨论,形成共识,再精心完成各科的教学实施方案,确保教学的最佳效果。学员系统地完成了相关书法理论知识的学习、书法技法的练习和书法教学的学习,掌握了各种书体的基本临摹技巧和创作方法,提高了各种书体的审美鉴赏能力,解决了在书法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通过信息反馈,从2013年秋季开始,全市95%以上的学校开设了书法课,所培训的书法骨干教师全部担任了书法专职或兼职教师。

五、健全工作机制是开展书法教育的根本保障

本次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学校和老师广泛认可。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培训时间短,技法练习时间、学员互动交流不足;二是不了解培训对象实际,无法兼顾个体差异,没有照顾各层次老师对培训的不同需求;三是受场地和经费、时间的限制,无法全面培训书法教师。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将继续关注书法教师培训教师的培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已培训学员进行动态管理,将书法培训长期化。一是创建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形成“集中培训――骨干引领――校本研修”的创新型培训模式,以点带面,全员培训;二是利用市师资培训中心网络平台,建立娄底市书法网络交流平台,聘请专家团队,与参训老师互动交流,深入探讨,尽量帮助老师解决在书法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建立网络书法教育优质远程培训视频课程资源,为全市书法教师免费开放,解决培训中的工学矛盾。

本次书法培训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有了这样开拓性的教学实践做基础,以后全市开展书法教育培训就会更加顺利。我们将严格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抓好全市中小学书法课的开设和后续保障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和扩大这次培训工作的成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娄底市的书法教育事业必将取得新的辉煌!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2

接到省委组织部关于来我县调研的通知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组织工作科学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组织工作上的具体体现。这个题目很大,涉及面很广,我们只能结合自身的工作谈点体会。 近几年,我们重点抓了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所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最关键的是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了一套符合村支部书记实际需求的科学方法。比如:在树典型上,我们不求大、不求洋,只求树立我们村支书信得过、愿意学、能够学的自己身边的典型,于是我们重点抓了东留善固吕廷祥这个优秀农村党组织典型的培树工作,效果显而易见。在抓培训上,我们改普遍抓为重点抓50名村支书;在培训方式上,我们改满堂灌为大家提问题共同找办法,让村支书教村支书;在培训内容上,我们每期集中两三个村支书提出急需的实际难题,集体攻关,谋求解决。这些改变,更接近村支书的认知习惯和接受能力,提高了培训效果。在村支书的管理上,加大情感投入,把生活上关心、政治上负责同平时严格管理、工作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调动了村支书积极干事的积极性,也加大了规矩办事的约束性,其效果比只顾一头要好得多。

实践证明,只要用心用脑,就能提高科学化水平,只有提高科学化水平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结我们在组织工作上的经验教训,有四点感受:

一、要以开放的理念抓好组织工作。过去,我们的视角太窄,思维不开阔,在动员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参与,借用各种社会力量做好组织工作方面想的不多,做的更少,很不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新形势。比如:在抓农村党员培训上,县委组织部和党校原来一直坚持集中办班或到各乡镇流动授课的“老套路”,但受培师资、经费等方面因素制约,班次少、培训覆盖面小;培训形式的“死板”和培训内容单一,也使农村党员参加兴趣不高,效果不好,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费钱费力不见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初步尝试了在培训观念和方式上的转变:一是由单纯的组织部和党校培训,转为联合社会力量进行培训;二是由原来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只注重讲形势、讲政策、讲法规,转而与他们需求的种植养殖知识相结合进行培训。自2007年,我们依托农华种业公司的师资、场地和设备,每月三次培训,期期不断,连续两年冬季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科技之冬”下乡巡回培训,至今已有包括村支书在内的万余名农村党员干部参与,收到了经常培训、长期培训、大面积培训的良好效果。今年,我们又与市农校及县职教中心联合,在以种植为主的五个乡镇成立了12个种养植中专班,近千名农村党员报名参加了学习,真是培训方式一变,效果大不一样。

二、组织工作要突出重点。组织部是党委的重要部门之一,具体工作从大的方面讲,可包括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自身建设。这四方面任意拿出一项来做,都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可谓是点多面广,摊子很大。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用十个指头弹钢琴,既要统筹兼顾,使组织工作奏出“和谐之音”,使每一项常规工作都能整体推进,又要努力寻找组织工作对促进一方经济发展最直接、最能使得上劲的结合点,突出“主旋律”,为党的中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因此,组织部门多项工作要分主次,一个时期要有一个时期的侧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整天忙忙呼呼,结果碌碌无为,很不科学。这几年,我们从诸多的组织工作中,认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无论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上看,还是从县级组织部门的作为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作用上看,都应作为组织工作的重点。突出了重点,就突出了特色,收到了纲举目张的效果。当前开展的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农村党员是重点,农村党支部书记更是“关键人”。在活动中,农村党支部书记既要组织好,还要学习好,更要做表率。国庆前夕,全县299名村支书已经提前参加了县委组织的两次专题辅导班,让他们先学一步,确保整个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要注重具体实施方法的研究。组织工作科学化是诸多具体方法的总和。没有解决最实际问题的方法,科学化就是一句空话。我们东留善固村吕廷祥书记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县村支书学习的典范,就是因为他干工作会动脑、点子活、重研究、方法多、善总结、效果好,往大里说就是讲“科学化”。目前,根据他解决处理农村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结集而成的《吕廷祥工作方法谈》一书,已经成为全市培训农村支部书记和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必备教材。再看我们的具体工作,比如干部推荐,本意是扩大民主,体现民意。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达到这个目的。参加推荐的人,特别是一些群众代表,根本就不认识、不了解被推荐人,推荐往往流于形式;甚至有的人提前做工作,请客、打招呼、搞小动作,使民主推荐失去了应有真实性和严肃性,这问题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干部推荐工作和考察方式,建立更加的完善干部推荐办法和细则。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3

书法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青少年在书写时讲究字迹清楚、干净、整齐、美观,能体现渊源有自的艺术品位,把字写好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体现艺术修养的方式。我在书法教学这么多年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想写出来和书法工作者、书法爱好者分享,同时也请法家对我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指导和批评,希望拙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对孩子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书法在培训过程中如果把学生的兴趣给丢失了,那样的培训是不会成功的,孩子的书法是不会有很大进步的。我在对学生进行书法培训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兴趣培养,把枯燥单调的技法训练有机地融合到书法兴趣的培养中,给学生以巨大的成就感,使他们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老师要他学,变成学生自己主动要学,主动和老师交流书法创作的问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们觉得书法不是一个单纯的书写过程,是一个锻炼手、眼、心的过程,是一个实现他们自我价值的过程。

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树立学生的自信。在培训学生的书写过程中,我尊重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困难,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把这些优点加以放大,进行表扬,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书法是在进步。同时再以朋友的口气提出不足,而且这些不足是学生在当前阶段可以克服的。不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不能让学生觉得写好书法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要让孩子觉得书法就是一个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加上一定的刻苦练习就可以使自己得到进步和成功的艺术,这样学生就愿意学,也肯学。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能使学生们学有所成。

二、正确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的培训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首先老师必须是一个对书法有很深理解的书法家,不能是一个只会“老干部体”,或者只是一个对书法一知半解的书法爱好者。

在书法教学中,我觉得不能掺杂老师的个人喜好,不能掺杂老师个人对书法极端个性的东西。我认为要尽量讲述被书法界和大家所共同认可的书法知识。因为一些书家的成功在他们自己的身速度可能会取得一些成功,但这样的个例不能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因为学生们处于起步和入门阶段,还是要在书法的康庄大道上求索和学习,不能让他们在山道上曲折徘徊,否则对学生们的成长不利,也不利于他们的发展。给学生们讲授的书法知识要共性大于个性,师法的碑帖以法度森严,技法完备为主,不要以一些书家推崇的“童真”、“写心”、“拙朴”、“稚趣”等为主。因为学生只有在有相当的书法基础以后才会理解这样的书法趣味,不能对学生拔苗助长,不能让学生哗众取宠,否则这样的书法培训对学生是没有好处的。

三、书法培训的注意事项

经常看到一些书法培训班,一些老师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宣纸下面让孩子描写。以这样的作品去比赛参展会误人子弟。我还看到一些书法培训机构在对学生进行书法培训时对书写的笔法不重视,只讲如何注意字的结体造型,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的作品如一个个火柴棒搭起来的积木,无美可言,更不要说艺术的美了,这样的培训会使学生对书法的理解产生严重的偏差,不利于学生的书法成长。

我在培训中借鉴了中国美院和中央美院的一些发表过的有关教学的文章,把他们的教学经验化为自己的书法语言,通过浅显易懂的讲解,让学生在对书法作品临摹过程中,去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对于哪里临习得不到位,自己在临摹和创作时哪里还没有掌握,怎么改进,都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当学生自己有了这样的疑惑和改进以后,再结束他们一些不成熟的探索,在给他们正确的示范和手把手的辅导以后,学生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受,书法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学生的书法创作中,我和学生一起想书法作品的形式,这样可以写得更加出彩,从而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要求我的学生临帖要严格,创作要自由。临帖严格,要做到尽量和原帖接近,丰富他们在创作中的手段。创作中的自由让学生们感到在创作中可以写出他们自己的性情,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喜好,无拘无束(其实这样的无拘无束因为有临帖基础,已经使得他们的发挥不可能背离书法的基本的法度了)。只有“严”和“松”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书法学习和创作达到有机的契合。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4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特色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具有独立严格的师资培训标准,即培训与鉴定(TTA)培训包、TTA四级证书以及专科毕业证书,包括8个能力模块和55个能力单元。其宗旨是使未来的或者在职的职业教育教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提出了在技能鉴定和教学活动上的具体要求,指出了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资格标准,为职业教育的在职教师提供了进修指南。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的发展不强调学历和职称,主要是鼓励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能够紧跟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学习新的职业技能。职业院校的教师每年都有两周以上的进企业学习的机会,从而能够保证职业教育的教师更新自身的实践知识。针对兼职教师和有志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员,TAFE根据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标准,进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培训。此外,澳大利亚政府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进修和福利等方面也有明确规定。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 澳大利亚在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模式和高等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澳大利亚TAFE学院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主要包括职前和职后两个方面的培训,职前培训的目的是为职业教育补充专业教师,而职后培训主要为职业教育提供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形成完善的职业教师培训体系。澳大利亚TAFE学院关注职业教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教师的多种能力,通过培训使职业教育教师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能够较好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具备计算机运用、项目管理以及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此外,澳大利亚对TAFE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水平非常关注,意识到师资培训在提高TAFE教学质量中的关键作用。每隔三年,澳大利亚政府都会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进行评估,对没有满足教师资格标准的教师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促进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顺利发展。

明确的职业教育教师入职标准 澳大利亚规定了明确的职业教育专职教师的入职标准,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具备专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应该具备和所讲课程相同水平的资格等级,学历并不是关键,要从有实际行业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中选拔;二是具备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即澳大利亚(TTA)四级资格证书,即使是博士学历和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在进入职业院校前,也必须取得TTA四级资格证书。对于一些骨干教师,还必须获取TTA专科证书;三是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应该有3~5年的行业工作经验。通常情况下,澳大利亚职校是以兼职教师为主的,他们通常是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入职标准包括三年以上的行业工作经验、专业技术资格和较高的现场实践操作能力。兼职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将在高等院校接受2年的师范教师培训,以取得教师资格四级证书。在获得该证书前,其教学工作需要由具有四级证书的教师进行监督。

与企业配合紧密 企业参与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的来源。澳大利亚TAFE学院管理机构中,主要成员均是来自相关行业的代表,参与指导TAFE学院办学的整个过程,制定完善的职业能力标准,对人才培养、专业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等以行业需求进行优化;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澳大利亚各州的行业顾问通常进行TAFE满意度的调查,各行业的相关企业积极配合,为TAFE发展献言献策;澳大利亚所有TAFE学院的院一级董事会是学院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主席和绝大部分成员都来自企业,是各行各业的第一线资深专家,董事会每季度开一次会,对学院的办学规模、基建计划、教育产品开发、人事安排、经费筹划等进行研究和做出决策。

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借鉴意义

借鉴澳大利亚的先进经验,我国职业教育可从企业选拔技术熟练、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组织他们接受专业教师培训后进入职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摒弃传统观念中以学历、职称为导向的培训师资选聘模式,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培训师资。要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胆识和勇气,将一些没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企业优秀人才充实到实践师资队伍中来。对此,政府和职业院校应该投入相应资金,为专任教师培训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增强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以促使更多优秀企业技术骨干加入到职业教育的兼职师资队伍中来。

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入职标准及考评体制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具有很高的学历、职称,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教师当时一毕业就从一个学校到了另一个学校,没有经过行业实操环节,缺乏实践经验,事实上并不能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的需要。而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通常又缺乏跟现行教学和教材进行良好衔接的能力以及相应的课堂掌控能力,他们需要进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以及高等教育法规等培训,得到国家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所以应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的入职标准,要求应聘教师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同时具备3~5年行业工作经验。一项规定或标准如果没有检查,执行的力度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需要同时加强考评制度的完善。由相关机构定期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进行评估,针对没有满足教师资格标准的职教教师提出完善建议。

设置完善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设置完善的覆盖全国范围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设置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包”。目前,职业教育教师在职培训缺少有效的培训中心,培训内容与培训过程也不够严谨,因此必须设置覆盖全国范围的培训中心,保证职业教育教师能够接受严格的在职培训。该培训中心应该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使职业教育教师能够接受系统训练,并能够依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规划、有条理、有侧重地进行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首先,专职的职教教师可以采取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的方式,学习与考察相互配合,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协调进行;其次,应用模块化的培训方式,先熟悉专职教师的培训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大纲,开发与选择培训教材,按照参加培训教师自身需求亲自选取恰当的培训模块。这不仅有利于培训形式的创新,而且有利于提升培训的有效性。此外,政府也应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企业加入到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中来,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提供有益平台和建议。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5

一、领会《纲要》精神,把握四个关键点

早在1990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就出台《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学的通知》,此后又相继出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育的若干意见》,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识字写字的重要性,主要对于学生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书写技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而新颁布的《纲要》规定“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同时又增加了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原先的写字教学只是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但也有一些详细规定,如对书写习惯培养,书写质量、书写技能与姿势等都提出了要求。随着书法教育的开展,写字教学被提升到了书法教育的层次,并明确了书法教育的原则:“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注重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从中可以看出语文课程中的“识字与写字”教学依然是书法教学的基本内容,但已经大大推进了一步。写字是书法的基础,在写字之上则蕴含着审美、文化等因素,应注重学生的情操陶冶与全面素质培养。书法包括汉字书写规则、正确的书写态度、书写的技法和书法的文化艺术。《纲要》的基本精神首先是写字的规范、端正、流利、整洁,并在此基础上追求美观。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也就是说不仅仅要求写好字,还有一个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需要。延伸、拓展、提升成为书法教育的重要标志。

1.面向全体,兼顾特长。这是书法教学大纲明确的核心理念,就是在开展书法教育时必须首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书法教育的普及性与基础性。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关照特长生,但首先应该保证全体学生书法基础水平的提升,反对只关注特长生,而忽视全体,将书法要求拔高拔难。作为书法教学应把握好全体与个别的关系,让每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并在规范中把字写得优美。这与校外书法辅导班、书法等级考试训练、书法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区别开来。

2.硬笔与毛笔兼顾,实用与审美相辅。在社会上,对于书法概念有不同定位,不少书家将硬笔与毛笔割裂开来,认为硬笔不是书法。其实,对于硬笔与毛笔的关系不能作简单理解。《纲要》认为两者并不存在矛盾,书法既包括硬笔,也包括毛笔。硬笔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在实际运用中求美。毛笔倾向艺术,但也要关注实用功能——毛笔实用书写性目前也在逐步加强。基于中小学生书写具有实用功能,书法教育不排斥硬笔书法,并对硬笔书法有具体要求,对此应作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3.在书写规范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个性体验。书法书写的法则需要规范,包括笔法、字法、执笔要领及书写姿势、用笔用墨等。书写技法方面要充分地尊重优良书写传统,但在此基础上允许创新,但字要符合规范,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尤其是硬笔书写,实用书写要规范,要符合书写的规律。不能写错字别字、淘汰的异体字、已经简化的繁体字。毛笔书法教材以临习碑帖为范本,学生在用毛笔临摹经典碑帖练习、创作书法作品时,可以允许使用繁体或异体字,繁体字与简体字运用要注意把握。

学生必须掌握正确的起笔、行笔、收笔方法,遵循笔顺基础。掌握好正确的笔法、字法、章法,

在书写规范的基础上,也应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由于学生身心正在发育阶段,在书写时,可能表现得不成熟,如字东倒西歪,或有些幼稚,这些方面只要符合书写规律就行教师逐渐引导,不必过于硬性要求。

4.在书法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著名的文豪、书法家苏东坡就曾强调读书修养的重要性。书读多了才能体现内涵,书法教育强调教师在教授学生书写技能训练基础上,把握文化修养这个大的方向。书法的书写技巧与文化二者相辅相成,书写训练应该是不断体会、领悟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过程。在书写技法训练中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文化的渗透也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与理解接受能力,不宜要求过于复杂艰深、繁难,要适度,应采用一些生动的讲解,化繁为简,让学生初步了解书法美与个人的感受——但是这样的感受必需适度。由此可见,书法教师只有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才能有利于书法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研究与交流,推动书法教育深入发展

1.注重书法教学的趣味,增强育人效果

书法教学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一门乏味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深入地学习书法,是值得认真分析研究的。学生初学书法,特别是毛笔书法具有新鲜感,但新鲜感便很快就会消失。如果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写字热情与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巧妙科学地指导学生有效训练相当关键,要扭转过去的一种错误教学观念,即书法教学就是拿一本字帖练习,把书法当成机械式的模仿,让学生“麻木练习”与简单的模仿。要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心、脑、口、手并用,在兴趣盎然中综合开发了智力,才是书法学习的关键。如小学阶段教师可多运用一些形象思维比喻来分析字形与笔画,启发学生想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书法课固然以练习为主,但一堂好的书法课,必须充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分析力、模仿力、创造力、语言表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书法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如指导学生坚持书写培养毅力,通过临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原帖字与自己临习的字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足,并不断修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等。 强调教学趣味性。不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对于幽默风趣的课堂是十分欢迎的,因为激发了兴趣就能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设计编排一些有趣的书法内容,如让学生在临习某个字之后,将字帖中该字的一个笔画空去,让学生不看字帖,根据自己理解与记忆去补足其中的一画。对于初学儿童,可以采用编儿歌等形式,使书法教学更加的形象生动。中国每个汉字的造字都是一个故事,通过讲故事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深入理解与热爱,如甲骨文的“凶”字象人的头上着火的样子,由火和人组成,用以表示凶险,后来演变就省略了人形,变化了火。进行有趣的文字探源,实行情感迁移,增加了书写汉字的文化内涵,同时激发了学生的书写欲望。

其次,学校与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培养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开拓进取精神。有了成功的快感,学生就有了提升书法水平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教师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关注与鼓励;将学生的优秀作业张贴上墙,布置学生节日写春联,开展书法交流,举办一些书法展览等等,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增加与书法的亲近感,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达到增强书法育人的功能。

2.选取书法范本立足实用,教师科学引导是关键

对于学生临习字帖最初应学哪一种楷书经典字体,这也成为广大书法教育者争论的焦点。作为历史长河筛选出来的楷书经典学习范本流传至今,都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笔者以为关键还在于教师对该字体书法的理解,以及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

笔者曾组织对福建省参加书法培训的150位教师对于学生入门学习打基础应该从哪本楷书字帖入手,(包括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其他,共5个选项),进行调查统计,发现赞同入门临习颜体的83人,欧体的41人,柳体7人,赵体6人,认为其他也可作为临习的7人,认为几种字帖均可的6人。可见对于颜、欧作为入门级的范本更为基层一线教师教学认可与接受,选取欧体与颜体进行

入门教学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由于颜体毛笔楷书在用笔上虽然有些复杂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结体相对其他字体更为宽松,便于儿童更快掌握特点,在教学时,见效快,一般一个多月就能写出颜体的趣味,这是不少教师支持颜体的关键原因。但学习颜体同时也存在着如何转化为硬笔的问题,实验表明,不少学习了颜体的学生,将毛笔运用的结体转化为硬笔字时,难度较大,多数学生硬笔书写呈现结构松散的问题。欧体笔画多以侧锋为主,用笔的复杂性较颜体少些,但结构安排很紧密。学生书写的自由度较低,在教学成效较颜体慢一些,但欧体转化为硬笔优势明显,学习欧体的学生一般结字较为严整,用欧体结构书写硬笔时较为美观,长期进行欧体训练则硬笔优势明显,欧体学习在硬笔与毛笔楷书书写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此外,赵体较少为教学者所关注,因为赵体书法用笔灵活,线条优美流畅,其中有不少行书的笔意,如练习不善,字易于偏软,学生容易对其书理解产生偏差。赵体书法虽然很受欢迎,但在教学上却不受青睐。其实,赵体的小楷很符合学生练习,既接近硬笔的结构,同时又有毛笔的趣味与用笔方法,对于学生日常硬笔书写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过渡到行书十分方便。加上赵孟頫书法作品存世量墨迹本较多,楷书、行书体系都很完备,也很适合学生的临习。鉴于赵体上述优点以及很强的实用性,今后可能会成为基础教学的重点教材。柳体教学目前并不受教师青睐,原因是柳体笔画运行较为复杂,且结构严谨,由于小学生生理与心理认识能力的差距,多数学生练习了较长的时间后,效果仍不明显,容易将字写板。这样的教学难度较大,对教师教学方法要求更高,对学生书写也更为严格——当然也不排除柳体书写优秀的学生。

能否运用以上四种字体之外其他的方法进行书写呢?笔者在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研员培训中,发现不少参加国培的教师对此也有不同见解,主要持两种观点:一种就是从经典的楷书入手,进行书法教学;另一种观点是完全可以采用篆书、隶书、魏碑,甚至甲骨文、金文引入教学。为此在场的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不少教师同意学生学习楷书,认为可以先从魏碑隶书开始,甚至篆书开始,理由是楷书法度过于森严,对于一个初学者太难,会影响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果引入篆书或是金文、石鼓或是一些具有图画性质的,更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事实上,人类早期具有图画性质的字,适合儿童学习,对于学生右脑图式的开发的确很有帮助,这也是经过科学论证的事实。持后一种观点进行教学的理由也较为充分。

笔者认为,《大纲》的要求首先具有普及性质,以全体学生日常书写美观的训练,写一手漂亮的实用书法为基础目标。只有在完成这一目标之后,才可以谈金文、石鼓文等训练。因为,这些文字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运用基础,难以直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学生可以训练其他字体,但前提是实用书法要写好。至于古文字刺激大脑的图式理论,可另行开发课程,或者对有一定书写基础,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单独训练。以达到“面向全体,兼顾个别”的大纲精神。反之,则失去了书法教育的初衷。

书法字帖的选取应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依据教师对字帖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选择,同时还应考虑书法学习的字体最好能软硬兼施,互相促进,而不是硬笔与毛笔学习不相干,书法与实用脱节,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书法学习而且会牵扯学生更多的精力,增加学生的负担,这与《大纲》的精神是相违背的。

3.在技能训练基础上,着眼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在书法练习中必须让学生在性灵、情感、认知、意趣等诸多方面得到美的熏陶。对一堂好的书法教学课评价虽然没有明确标准,但与语文等其他学科一样,应包括有思想目标、能力培养、审美训练、情感渗透等。如学习书法家刻苦与勤奋的精神以及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否达到对学生自学、分析、观察、临摹、评价、概括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在书法练习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感觉是否得到训练;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是否获得情感愉悦等。

对于书法教学中能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由于学生初学书法基础尚未巩固,因此在书写中寻求突破是不现实的,学生在书法临习阶段仍然以继承、临习为主。但并不排除在书写以外的一些形式上的新意,在书写训练教学之外,教师可以从书法

史中选取一些大书法家的故事,他们在练习前人基础上如何突破自成一家,以此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渗透。还可让学生自己选定座右铭并进行书法创作,引导学生观察纸张与款式的选择,墨色调配,篇章布局的分析,并自我尝试设计书写格式等。 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将书法与现代技术结合,如传播形式:在个人的班级博客发表自己的作品、拍照上传个人邮件、微信发表作品与好友分享自己的成果等,以此鼓励他们学习,激发创作欲望。

三、形成合力,促进书法教育向高水平发展

当前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较为薄弱,书法教育人才缺少,书法专业教师更是少之又少。针对客观实际情况《大纲》制定了比较务实的要求,相信不久的将来,教师队伍建设会逐步完善起来。如何让多数书法兼职教师队伍提升教学水平,这个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1.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首先应加强教师的培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深入领会《大纲》精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师进修院校需大力推动教师的研训工作,以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培训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如福建教育学院在《大纲》颁布之后,及时地进行了全省书法教师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丰富,如带领参训教师观摩学习成绩显著的书法特色校建设、请全国有影响力的书法家进行书法技能训练授课、举办学员书法创作作品展览、举办学员书法教学论坛、邀请专家解读《大纲》等活动,使参训教师更好地领会精神,提升书写水平与认识水平,增进书法教育交流,开拓视野。目前,福建教育学院已率先培训全省书法教师近500名,有力地推动全省书法教育工作的开展。此外,笔者参与了这项组织工作,发现参加书法培训的书法教师中,部级的书法家协会会员有4人,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20人,市级书法家协会会员30人,多数教师的书写有一定的功底,只有少数教师的书法水平较低,小学教师总体水平优于中学教师。这与小学教师在师范就读时联系三笔字有关。从书法教师书写能力的总体状况来看,还是能胜任中小学书法教学工作的,当然,教师自身的书法水平与见识还有待于不断提升。书写能力并不等于教学水平,加强教学水平的提升应当成为教师培训的关键。

书法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尤为重要。在《大纲》未出台前,许多学校采用市场上的书法材料,少数自编教材,这些都缺乏系统性,多数只具有字帖的功能。教育部书法教材审定工作即将开始,有了《大纲》再加上教材,教师的书法教学就有了抓手,使得教师的教学基本上能遵循大纲的思路,以书法教学为内容,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素质,依托教材,教师自身的书法教学水平也得以提升。

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应该是在每一所基层学校。学校应当创设良好氛围促进书法教师队伍的成长。《大纲》指出,“目前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逐步达到能兼教书法”。因此,在学校开展教师书法训练尤为重要。如福安韩城一小,将学校建设成书法特色校,并成立了书法教研组,全校教师每周都必须教一份书法作业,将教师的书法作业制作成档案全部保存,成为教师的成长记录袋。教师优秀书法作品与学生优秀作品定期在校园粘贴。良好校园氛围的营造很好地促进了全校师生的书法水平提升,有利于书法教育的普及。厦门第二外国语学校开展了书法笔迹学的研究,邀请专家针对制定了学生笔迹看心理的研究课题,针对学生的书法来调试学生心理,以达到学生书写优美字迹的同时,达到矫正心理的功能。该校将书法与教育心理学进行了融合,无疑是书法教学的另一种开拓。

2.各级教育部门大力推动,为书法教育水平提升创造好平台。各级教育部门将大大推动当地书法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如福州晋安区全区开展写字教育,并在全区的各校之间展开书法教学示范与交流,对全区书法教师开展培训,并成立了写字教学名师工作室,树立了重点示范校福州晋安新店中心小学,由于全区重视,学生整体的书法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并成为全区教育工作亮点之一。

笔者曾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格,先后随机抽取100位福建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小学70人,中学30人。通过问卷的整理,笔者可喜地看到,随着国家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兴起,约有45%的学校建设有专门的书法活动室。过去由于条件所限,学校书法教学是在教室内进行的,

这虽然便于学生的日常书写,但也会影响到书法课的效果。拥有书法活动室有利于推动学校的书法教学:一是书法教室多半都布置有国学内容,如墙上黏贴古典文学内容,学生训练的书法桌一般多采用古典风格,无疑增强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是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安静下来,培养雅趣。三是有利于教室的卫生,过去不少学校不爱开设书法课,一节几十分钟的课程,光是倒墨汁以及准备工作就花去了不少的时间,有些学校班级生数过多,桌面狭小,有时还可能出现字未落在纸上,却污了衣物和周围的环境等。当然,有些学校也存在着书法教室空置或使用率不高的问题。调查表显示,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开设硬笔书法课,多数学校1-6年级均有,少数只训练至1-3年级。学校开设有毛笔书法兴趣小组的比例占调查的64%。可见当前书法普及教育在中小学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

在教育部制定的书法教材出炉之前,已经编辑或正在编辑的书法校本教材的校占20%。不少教师对于教材需求迫切,因为缺少教材与教学研究,很多教师的书法教学不知道从何下手。对于在教学中让学生对着选一本字帖简单临摹的教学方式也并不满意,也认识到只是简单作坊式地临习字帖并不是书法教学,要更加规范系统地教学生学习书法,以达到书法育人功能,需要一套教材。

在调查中发现100所学校中,书法教师以语文教师兼职居多,部分是美术教师,还有少数是其他科教师兼职。专职书法教师只有2人,校外聘请专职书法教师1人。在目前多数地区尚未设置中小学书法职称体系的状态下,对于书法专职教师的职称评聘,建议应该纳入语文教师或是其他系列。兼职的语文教师撰写的书法教育科研论文也应纳入语文职称的体系,同样的美术教师兼职也纳入美术体系。应出台提高书法教师的待遇等政策来提高书法教师的积极性,稳定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6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应根据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转变观念,以秘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秘书工作任务流程为纽带,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构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公司、企业等用人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除了强调专业技能外,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技术应用型专业相比,高职文秘专业在职业能力方面对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更高,这就构成了当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高职院校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必须针对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进行教学和实训环节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秘书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可以概括为:人们从事某职业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即人们运用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按规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的要求,完成职业活动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由两大能力模块组成,即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与特定的、专门的职业技术知识无直接联系,它是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获得成功所必需掌握的技能,是跨职业的、可迁徙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可发展独立性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主要指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1]

当前用人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一是注重综合素质,即要求秘书人员要德才兼备。二是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既要有较强的办事、办文和办公自动化能力,也要有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以及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市场调查与营销能力等。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工作能力,较看重综合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秘书是当前社会需求的主要对象。

二、当前高职文秘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开设文秘专业的高职院校为数不少,尽管在文秘专业开设之初大都进行过相应的调研和论证,但在涉及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是难以摆脱对文秘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传统认识,过分执着于办文、办会、办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强调过多,课程安排更接近与传统的汉语专业,以老师为主的课堂知识的传授多于以学生为主的实际工作过程训练和相应的能力培养。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理论性、知识性课程过多,实践性课程相对较少,即使安排了实训课程,也往往是理论性、知识性课程的延伸,缺少由理论性到实践能力的转变,理论性课程孤立和脱离工作的实际。比如,花费很多课时讲授汉语知识和秘书理论,使课程成为枯燥乏味的教条,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二)专业教师缺乏职业工作经验

秘书工作是一门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到行政管理工作的很多方面,而目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课程大都是由中文等相关专业的老师承担,很多老师从来没有从事过文秘或相关工作,对文秘工作的理解往往是从书本上得到的,或是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进行理解,缺少对文秘工作的真切体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的教学变成了纯粹的理论教学。

(三)实训教学环节虚浮

高职文秘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的设置和实施。目前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一是设置不合理,二是实训教学设施不齐备,三是实训教学流于形式。实训教学本来是由理论学习到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过渡,学生通过实训教学一方面可以了解秘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一方面通过实训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技能。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在实训环节的设置上限于学校在经费上的困境,难以设置基于文秘工作流程的仿真实训室,同时实训教学的老师因为缺乏实际秘书工作经验,也很难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实训内容和环节,使实训成为脱离秘书工作能力培养的虚浮的形式。

三、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从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来看,它应包括业务能力、办事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四科。其中,业务能力是专业能力,是核心;办事能力和社会能力则是职业能力,是基本;个人能力则是其岗位能力的某种杰出表现,是拓展。[2]上述四种职业能力契合了社会对文秘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参照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要想符合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就必须转变观念,以秘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秘书工作任务流程为纽带,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构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教学和实训环节和内容

按照秘书工作的岗位能力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将所有课程按照基本能力、业务能力和相关能力三个模块进行设置。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和办公自动化运用能力;业务能力指的是文秘人员自身应具有的职业特点的能力,是文秘人员完成本职工作中各类不同工作内容所需的能力,包括文字处理能力、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和公关策划能力、会务与商务活动处理能力等;.相关能力可分为摄影、摄像、录音、速记、驾驶、则税金融、法律法规、营销竹理等内容,是业务能力的必要补充。[1]

(二)联合相关专业,联合建立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

文秘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立基于文秘工作流程,在当前高职院校对文秘专业经费投入不多的情况下,文秘专业实训室建设可以考虑和学校其他相近专业共同组建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这既可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实现“公共职业环境”与“局部职业环境”的有机组合,同时又可以按照公司管理的模式完成基于工作流程的文秘专业实训。[3]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秘书工作相关能力培养的目标,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式的“满堂灌”的做法,按照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师生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4]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是为学生毕业走上秘书或相关工作岗位的一个职业能力培训过程,培养的是“准职业人”,是能够适应社会对秘书职业能力要求的未来的职业工作者。因此,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求职就业,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揭平英.高职文秘专业“准职业人”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 郭荣梅.发达地区高职文秘类人才需求与培养分析[J].职业时空,2007(22).

[3] 王证之.杨喜军,高职文秘实训室建设浅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7-0164-02

在信息“爆炸”的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人员面对的不仅仅是堆积如山的书籍,还面对着读者提出的种种问题,面对着现代信息资源和网络技术的使用等。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高校图书馆人员的培训机制建设显得极为重要,好的机制,对当前高校建立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业务精湛的图书馆人员队伍,意义重大。

首先,是教育教学的内容。当前图书馆人员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组织》、《信息检索》等专业理论知识。当然这对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但就本人的学习经历看,当前的培训内容只限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对受训人员的乐岗敬业形成,还是不能完全适宜的。应当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加入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学等内容。孔子曾指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孟子也强调“修身养气”,他认为经过坚持不懈地修养,就能培养起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境界。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现在图书馆人员的职业感觉怎么样呢?徐建华教授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当代图书馆从业人员快乐总指数为7.34,然而被调查者自我评测的结果却只有7.07,这表明图书馆人员的整体快乐水平低于客观测量结果,整体图书馆人员的自我评价不高,自信心不足。从本人所在的单位看,大多数图书馆人员的情绪和情感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表现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酷情感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表现为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对自我效能的信心下降,时常感到无法胜任工作,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积极性丧失,不再付出努力。那么,优质的培训,不仅要培训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唤起他们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对图书馆工作的责任感和兴趣;还要高度重视他们对自己职业特性的认识,使他们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及认识,从而能在实际工作中坦然的面对一切,从而在图书馆职业中体验成就感和幸福快乐,增强职业满意感。

其次,在教育教学的形式方面,也要丰富多彩,要尽可能的多采用新的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大力提高图书馆人员培训质量和水平。目前的培训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在上面大讲特讲,受训者在底下消极被动地记笔记。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几乎是不存在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探索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十分必要。实际上,培训单位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等,让每个参训者都动起来,提高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比如,请一些专家、学者作几场相关报告,可以就专业技能、职业特性认识、服务艺术等进行现身说法。这些专家型学者型的经验、知识,对每个参训者既具有新鲜的感觉,又有相当高的学习与借鉴的价值。在高校、各大图书馆专家云集,这是目前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不可忽视的一笔宝贵资源,如何充分高效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应该引起培训单位的重视。教师授课时也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多让参训人员进行讨论、思考,本人在参加安徽省图书馆人员培训点学习中就有切身体会:在《信息组织》课堂上,参训的学员积极热烈地参加相关问题的发言,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效果也很好。另外,本着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训单位应当灵活地组织参训人员参加一些实践活动。结合图书馆服务的职能特点。可以就培训的内容及需要,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鼓励学员在坐下来学的同时,也要积极走出去,使每个学员通过实践活动提升服务水平,升华职业道德,树立服务的意识,学到实际服务的知识,提高从事服务的能力。从而避免培训过程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单调培训方式,切实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与素质,帮助参训图书馆人员快速成长,适应时代要求。在建立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的教育教学机制时,培训单位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坐下来与走出去结合”的“大培训意识”。培训单位应进一步探索与创造不同种类,不同方式,灵活高效的培训形式和项目。结合图书馆人员的实际,采取脱产学习与业余学习结合,集中与分散学习结合;针对不同层次的图书馆人员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与项目;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化培训技术(如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广大受训图书馆人员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工作必须建构起长效机制,创建图书馆人员终身学习的体系,这是十分必要的。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远大目标。高校图书馆人员这一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应成为终身学习的表率。加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与理论的更新与传播明显加速,新的东西不断出现等等。这都要求高校图书馆人员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头,因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服务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

当前,中国的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没有摆脱证书培训和积学分的身份。实际上,由于是短期培训,再加上培训内容与方式方法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使得这种学习成为了一种突击性的“敲门砖”式学习,甚至为应付学分。一旦达到目的,所学知识就被弃之一旁。从而使岗前培训的长效性变得已无可能。

为达成培训的长效机制,应将培训机制同图书馆的评价机制,交流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结合起来。例如,培训成绩记入个人档案,在聘任、晋职时要考虑培训成绩的优劣,作为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对成绩优异者,可给予奖励。通过这些措施来强化培训机制的权威性与长效性。

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要面向长远,眼界宜大,应坚持以提高和促进人员的全面长期乃至终身的发展,以推动培训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开拓培训资源,努力拓宽培训渠道,完善培训网络体系,建构高质量、高效率的大培训平台。从长远的目标出发,建构完整的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机制,也要把培训点与受训人员所在高校结合起来,例如以老带新的导师制,通过日常工作的传、帮、带,真正实现培训的目标。单靠培训点一家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合作是必然趋势,这种合作主要表现在:强化用人单位在培训中的作用,完善与使用相结合的具体配套措施。培训点应通过有力的合作,使用人单位参与进来,增加图书馆人员培训的投入,从而完善多渠道、长效性的投入机制。

当前,对受训学员的管理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对参训人员的考勤,主要立足点在被动的约束,对旷课等违纪行为往往只是批评几句等。而对一些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培训表现突出的学员却并未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简单管理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建立一套新型的培训管理机制已势在必行。

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参训人员不仅自觉遵守培训纪律与规章制度,而且让他们以高昂的热情与创新精神自觉投身于培训的各项学习中来。激励应包括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精神激励方面:其一,对培训中表现突出的学员,培训点应与用人单位一起给予充分肯定,表扬、宣传,以达到弘扬正风,鼓舞先进的作用。例如,可以采用对表现优异的学员给予加分,评选优秀学员等方式,以达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同时,要注重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物质激励要有一定的力度,对那些表现优秀者,要在目标奖励、工作条件、聘任等多方面予以优惠奖励。其二,要用进步的方向激励每一个参训学员。只有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对受训人员的激励功能,才能有利于管理的有效实现。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引导机制,要努力淡化培训的“考试”、“积学分”角色,这需要管理机构的政策导向。对培训者而言,考试合格证书是重要的,但更要认识到培训对于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所以,在培训的管理制度上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形成正确的政策导向,要让每个学员牢固树立起学与不学不一样,学好与学坏不一样的观念,要从制度政策的制定上让每个受训者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从而激发学员们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要建立一套约束机制。相关部门可根据相关法规条例,对参加培训的人员从责任与义务做出明确具体的规范和要求。通过规范明确的约束制度,强化对受训人员在思想道德、学习纪律、学习风气等方面的要求。完善奖惩制度,对培训不合格的人员,在评优树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唯有如此,才能使培训的管理机制真正建成。

当前,高校图书馆领域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高图书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人员综合素质的一项必要措施,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国际化、大众化时代,如何建构起新时期的具有中国特点与时代特色,与时俱进的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机制,已经成为每一个从事和关心此项工作的人所必须面对、思考的重大课题。只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适应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发展的需要,变革旧有体制中已经与现代高校图书馆发展不相适合的部分,创造出科学合理的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海政,等.信息组织[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朱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陈岚,等.积极心理学与图书馆[J].图书情报工作,2008,(3).

[5]俞国玉.当代图书馆员素质教育小议[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3).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8

一、深刻认识中小学书法教育进入的新阶段

2011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和2013年《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实施,将中小学书法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有以下几个。

1.教育部在《意见》和《纲要》中全面阐述了书法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的重要意义。并且明确中小学书法教育要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在书写技法指导、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这就将原来仅侧重于技能技法的写字教学,提升为完整意义上的书法教育,使其成为一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课程。

2.教育部第一次对开展书法教育的渠道,尤其是课程、课时,做出了明确、具体、详尽的规定:“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这就使书法教育有了实施渠道和课程、课时的基本保证。

3.《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制定,使书法教育特别是书法课,在教育理念、目标内容、教学要求、教材编写等方面有了明确、统一的要求,实际上就是有了一个“课程标准”。这是使书法教育逐步走上规范科学的轨道、成为一门国家课程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4.教育部的《意见》和印发《纲要》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书法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特别提出要根据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力求区域性整体性推进书法教育”。同时,对教师队伍建设、物质条件保障、教研活动组织、教学用书审定以及加强督导评估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教育部就书法教育对省级教育部门提出如此全面、具体的要求,也是第一次,这是落实书法教育的根本保证。

二、准确把握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性质和定位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性质和定位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即广义、基础、普及。

所谓“广义”,即采用广义的书法概念,即如1931年版《中国文艺词典》:“所谓书法即写字用笔的法则。”而非狭义的书法概念,即如1989年版《辞海》: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书法”,既包括毛笔书写法则,也包括硬笔书写法则,而非单指毛笔;既包括审美性的书写,更包括实用性的书写,而非专指书法艺术。所以中小学书法教育要“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当然对此不要简单地理解为硬笔书写就是为了实用,就是技术,毛笔书写就是为了审美,就是艺术。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硬笔书写以实用为主要目的,也要有审美的要求;毛笔书写更倾向于审美,也要关注其实用功能。我们不排斥所谓“硬笔书法”,硬笔字不仅可以写得中规中矩,也可以写得富有美感,具有审美价值。

所谓“基础”,就是对学生进行书法技法、审美和文化的基础性教育,书法课和中小学其他课程一样,是为青少年成长打基础的综合性文化教育而不是专门的、专业的书法教育。和数学课不是为了培养数学家、语文课不是为了培养文学家一样,书法课也不是为了培养书法家。我们要通过学习、研究《纲要》“目标与内容”部分,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性质。

所谓“普及”,就是面向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写好汉字,粗懂书法,接受文化熏陶,而不能把书法教育单纯地搞成特色校、特长班、特长生的教育。我们把“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放在《纲要》“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为了强调它是第一理念,是最重要的理念,也可以叫核心理念。它体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础性和普及性。对这一条的全面理解应该是“面向全体,兼顾特长”,首先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写好汉字,在此前提下,发现对书法有悟性、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并创造条件予以培养,为他们将来有可能走上书法艺术之路打下基础,这也是“面向全体”的题中应有之意。我们强调面向全体,但不排斥特长生教育,反对的是不顾全体、只抓特长。

当前许多地区的工作还停留在建特色校、办特长班、培养特长生的阶段,需要通过深入研学《纲要》来提高认识,调整思路,打开局面。

三、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培养中小学书法教师

书法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业务水平亟待提高,是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首先要解决而且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对此普遍有所共识。所以凡是重视书法教育的地区,都在抓教师培训,各类与书法教育有关的机构、团体也都在搞教师培训,三年来各种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专兼职书法教师学习热情也很高,形势很好。

但是总体来看书法教师的培训还处在一种工作无计划、无统筹,内容无系统、无层次的状态,这不仅影响了培训效果,而且浪费了教育资源。

我认为书法教师的培训应在以下两大方面予以加强。

1.培训工作一定要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统筹。省、市、县(区)首先要搞清楚本地区需要培训人员的总体数量,不同起点的培训对象各有多少,据此制定分层次、分步骤实施培训的计划,整合本地区教研、师训、社会团体等资源,有计划地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有针对性的培训,做到常态化、全覆盖、逐步提高、全员提高。例如,省主要是培训各地市骨干教研员、骨干教师,让他们回去组织培训各县(区)的骨干教研员、骨干教师,各县(区)则要搞全员培训,而且要兼顾普及与提高,长短班相结合。当然,除了各级教育部门的培训之外,社会的培训也可以作为补充。

2.培训内容要全面、适度,适合中小学书法教师的需要。培训内容大体是三个方面。

一是以教育部的《意见》和《纲要》为主要内容的方针政策、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教学要求的培训,让教师明确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书法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书法课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这项培训应该覆盖各级教育部门的相关领导、校长、书法教研员和全体书法教师。

二是以所选教材为依托的教材教法的培训,让教师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体系,学习和掌握使用这套教材应具备的技法技能、各类知识,研究和讨论运用这套教材进行教学的科学方法。这项培训可以也应该与书法教研结合起来进行。

三是系统地提高教师书法修养的培训。一位基本合格的书法教师应该善写、会教,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目前在职的教师大多没经过书法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因此系统地进行技法技能、书写训练、文字知识、书法简史、名家名作、书法审美等方面的培训是很必要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书法修养,是教好书法的前提。

上一篇:班组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敢于担当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