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多层次利率衍品的思考

时间:2022-06-18 09:53:21

开发多层次利率衍品的思考

摘要:伴着存款利率的上浮,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稳步推进,利率风险将逐渐成为银企的主要风险之一,开发多层次利率衍品是化解利率风险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多层次利率衍品的必要性及其开发的原则。

关键词:利率衍生品;现状分析;开发与完善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状况

利率衍生品是在基础工具利率上派生出来的产品,从国际利率衍生市场看,衍生品种主要有:远期利率,利率期货,利率互换,利率期权,以及基于这四个简单产品的复合工具和异型产品。在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人民币利率衍生品目前仅有以下三种:

其一,债券远期合约。2005年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同年6月推出债券远期交易,是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的第一个利率衍生产品。当年债券远期交易量达到178亿元,接下来连续两年成交量以300%的速度增长,2009年交易量达到6556.4亿,2010年后成交加剧萎缩,2011年仅成交1030亿元。

其二,利率互换。中国人民银行在2006年1月24日了《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2006年2月开始交易,当年交易名义本金355.7亿元,随后各年其交易的名义本金快速增长,到2011年,已经达到2.7万亿元。增长75倍。从交易的期限结构看。一年以下的名义交易本金占74.7%,其浮动利率的参考利率主要是7天回购定盘利率和Shibo。

其三,远期利率协议。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9月29日公布《人民币远期利率协议业务管理规定》,远期利率协议于2007年11月正式推出,当年交易的名义金额为10.5亿元,2008年成交137笔,成交名义本金总额113.6亿元。此后,远期利率协议成交逐年清淡,到2011年,共成交3笔,名义本金总额3亿元。

二、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利率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受多方因素影响,还远未成熟,从目前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利率衍生市场品种较少,难以满足规避利率风险的需要。一些西方国家的利率衍生品市场比较成熟,开发的利率衍生品较丰富,既有场外的交易品种也有场内的交易品种,既有中长期的交易品种也有短期的交易品种。在我国,从交易的品种看,仅有场外交易的品种,利率期货、利率期权这些场内品种还没有开发;从交易的期限结构看,以短期或超短期为主,中长期的交易品种还缺失,对于企业来讲,在利率市场化后,中长期的品种更能满足规避利率风险的需要。

2.参与主体单一,制约利率衍生品的市场发展。利率衍生品是为规避利率风险而开发的工具,其参与的主体为企业和经营货币的金融机构。当前,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参与的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参与主体的企业还没有进入到利率衍生品市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产品不符合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利率风险,对利率衍生品的功能和常识不够了解,对利率衍生工具如何运用还没有掌握。由于参与主体单一,对市场的需求差异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利率衍生品的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3.流动性不充分,市场创新不足。最近两年,我国债券远期合约成交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远期利率协议的成交更为清淡,2011年只有3笔成交;利率互换产品的交易量虽然稳步增长,但相与全球交易量相比,2.7万亿名义本金交易量仅仅是全球交易量的1.3%,我国的利率衍生品市场的流动性不充分,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利率衍生产品缺乏创新。

三、开发多层次利率衍品的必要性

1.开发多层次利率衍品是完善产品结构的需要

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品种缺乏也已成为制约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瓶颈”,逐步开发更多的利率衍生品品种,形成场内、场外交易均衡发展的格局,使利率衍生品的结构更合理,这不仅是完善利率衍生品结构的需要,更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需要。

2.开发多层次利率衍品是提高市场效率的需要

衍生品市场工具匮乏,不利于衍生品市场功能的发挥,逐步开发多层次的利率衍生品,尤其是推出场内的利率期货和利率期权,可以改变我国场外利率衍生品落后现状,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对冲利率风险平台,既提高了市场效率和增强流动性,也实现了利率衍生品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

3.开发多层次利率衍品是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的需要

现有的利率衍生品无法完全满足多元化主体利率风险管理需求,只有实现品种创新,开发出适合不同主体需求的利率衍生品,才能吸引多元主体为化解利率风险参与交易,改变利率衍生品交易大多在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状态,有效提高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程度,促进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四、开发多层次利率衍品的原则

结合国家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经验和我国几年来的实践,开发多层次利率衍品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循序渐进原则。由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处于稳步推进阶段,这就决定了开发多层次利率衍生品应体现谨慎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可阶段性的、有步骤开发新的利率衍品种类。

第二,制度先行原则。利率衍生品具有虚拟特征,容易为人操纵,在新的利率衍品种类推出前,要先制定好相应的法规和制度,可借鉴国外在利率衍生品市场监管经验,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从法律层面确保利率衍生品市场健康平稳运行。

第三,规避风险优先原则。由于保值为主要功能利率衍生品具有“杠杆”效应,其产品的推出必然产生浓烈的机气氛,监管难度加大,因此,要先发展避险交易,后发展投机交易。

参考文献:

[1]高占军,刘菲.中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前瞻[J].银行家,2007(05).

[2]俞卓菁.我国利率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的状况与完善措施[J].上海金融,2009(08).

[3]郑冲.美国银行业利率衍生工具应用分析与启示[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8(01).

上一篇:我国中小企业金融困境与解决对策 下一篇:同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及研究